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15|回复: 0

14 岁孩子脊柱疼痛,检查无恙却被确诊抑郁焦虑,家长不解:衣食无忧为何会这样?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0-20 10: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作者:刘小舟云飞

14岁的小文(化名)两年来一直患有失眠、胃痛、胸闷、气短等症状。最近,他还患有脊椎疼痛,痛得他无法弯腰系鞋带。早上起床后,下半身会僵硬约5分钟。反应。

去医院检查后发现,脊柱本身以及与脊柱相连的大脑都没有问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疼痛呢?

一些医生建议去看精神科医生或心理科。在心理科,小文被诊断出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

妈妈感到困惑和失望,问小文:衣食无忧,怎么会郁闷、焦虑呢?孩子伤心地低着头,只是低声说他感觉不舒服。

小文的妈妈随后心疼地问医生:“我的孩子怎么会抑郁、焦虑呢?我家里条件很好,孩子想要什么都能满足,成绩一直都很好。我来就诊是因为脊椎疼痛与这些心理问题有什么关系?”

医生提醒小文的妈妈,物质条件好并不意味着心理需求的满足。作为家长,她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忽视了孩子的情绪问题。医生随后向小文妈妈询问了孩子近期的生活情况。

经过医生询问,小文妈妈回忆起小文近期的一些异常行为:

这两年,原本活泼爱玩的小文,变成了“宅男”。他不喜欢出去,也不喜欢社交。他每天在家无聊地读书。妈妈心里很高兴,心想孩子一定对学习有兴趣了。不需要。可以在没有父母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学习;

原本爱吃美食的小文已经没有了胃口,对香喷喷的佳肴不再感兴趣。父母认为孩子可能吃腻了,就尝试了不同的烹饪方法,但小文吃得很少。父母怀疑小文是故意找借口保持身材;

考试前几天,小文总是失眠,睡不着。另外,小文的老师反映,他在学校一整天没有和同桌说一句话。他的同桌很不满意。我去找老师要求换座位,妈妈却以为孩子专心学习,没有认真对待。

小文的成绩一直处于中上游。小文的妈妈经常督促他下次一定要取得更好的成绩,争取考上重点高中。小文总是默默地点点头,小文妈妈并没有发现什么奇怪的地方。

小文还在医生和妈妈面前抽泣,告诉他学习压力很大。他不仅精神上不舒服,身体上也感觉不舒服,很难集中精力学习,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然而,他担心自己的成绩会下降。我很着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我内心很煎熬。

小文说,他曾经告诉妈妈,他感觉不舒服。母亲认为他太小,太小心眼,教导他不要想太多。小文感到很无力。

殊不知,这些都是小文情绪异常的迹象。小文的妈妈得知此事后非常难过。如果能及时发现这些征兆,也许小文就不会发展到现在这么严重的地步了。

可惜没有如果,人生不能重来;好在现在开始还不算太晚,一切都还晚了。

儿童心理问题亟待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物质需求基本能够得到满足。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普遍承受着更大的压力。父母忙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而忽视了儿童青少年成长的内心世界。

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涌向精神科门诊,严重的甚至需要住院治疗。儿童青少年门诊挂号一度困难,住院病房人满为患。

研究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情绪波动检出率为51.3%; 《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5%。

其中焦虑障碍占4.7%,对立违抗障碍占3.6%,重度抑郁障碍占2.0%。这些是儿童和青少年中最普遍的精神障碍。

至少有3000万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据测算,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患病率已接近15%至20%的国际平均水平。

他们大多患有抑郁、焦虑,甚至出现自残、自杀、冲动暴力等行为问题。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孩子的心理健康迫切需要家长的关注。

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

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之一。父母能为孩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让他们有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

不良家庭因素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正常的情感沟通、父母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缺乏权威和责任、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过分纵容迁就或过分严格、道德水平低下等。家庭成员之间缺乏良好的榜样作用,甚至粗暴、虐待,不仅会造成孩子与父母的疏远甚至敌意,还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自尊心强,缺乏安全感。感到孤独无助,让孩子不知所措……

这种忧郁心态如果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及时调整和治疗,就会导致情绪障碍的发生,最终导致孩子自卑、孤僻、适应社会能力差。

在此基础上,父母需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经常有家长问,我们应该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呢?

家长可以关注并询问孩子面临的生活。当孩子说话时,尽量不要打断他们,尊重孩子的言语和表达,引导孩子表达内心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去感受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压力并同情孩子的感受。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不能只要求孩子,而不能自己去做。他们需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他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如何正面管教孩子,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这样,孩子才能从心底里信任父母,感受到父母提供的充分安全感,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儿童情绪问题的迹象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子女之间所有关系中最亲密的纽带。父母作为孩子成长的主要照顾者和见证者,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孩子的变化。

然而,如何识别和区分孩子是否有情绪问题,需要家长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这样,当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时,我们就可以有效地识别他们,帮助他们尽早识别自己的情绪,及时进行指导,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让孩子走得更顺利、更顺利。坚定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你越有信心。

通过观察孩子,我们发现孩子经常出现以下情绪问题的迹象:



情感方面

情绪不稳定,抑郁时不愿意说话或关注别人,感觉大脑变慢了,紧张、敏感、爱哭、焦虑如热锅上的蚂蚁、过度解读他人或事物、高估他人的价值自我评价 评估自己在无助、绝望时可能有自杀的想法或行为;

心情高的时候,孩子会觉得自己心情好,话多,时不时转换话题,乐于助人,花钱大手大脚;他脾气暴躁,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就能引起孩子巨大的情绪反应,他就会烦躁、生气、容易发脾气。脾气暴躁、有暴力、冲动行为,如自伤、扔东西等。

身体方面

很多孩子都会出现躯体化症状,将情绪问题转化为身体不适,即孩子的异常情绪会通过身体不适来表达,比如疼痛(全身疼痛、心前区疼痛、腿痛、头痛等)、疲劳、干燥等。 、食欲不佳、睡眠不佳、嗜睡、体重减轻等。

起初我以为孩子身体有问题,就带他到综合医院诊治。结果发现没有问题。最终,他在医生的指导下去看了精神科。

生活事件

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遇到家庭的变故,如父母离婚、主要照顾者患重病或去世,以及不接受母亲生二胎、搬家、转校等,导致情绪上的变化。孩子的疏离感,增加了人际交往和学业压力,并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情绪低落和适应困难。

行为方面

孩子的外表发生变化,比如突然不注意自己的外表、变得邋遢、穿衣风格突然变灰、发型发生剧烈变化等;

交往方式的改变,比如以前的孩子特别喜欢交朋友,不愿意与人接触,也不愿意独处;

异常行为,如突然收拾家里或房间、突然把心爱的东西交给别人、和朋友告别等。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抑郁症和焦虑症。然而,抑郁症与抑郁症不同,焦虑症与焦虑症不同。可能只是某个阶段的情绪问题,是否已经到了疾病的状态。或者需要专业人士进一步会诊和检查才能确诊。

除了家庭之外,校园也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社交场所。老师和同学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同龄人的影响,甚至超过父母和老师。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交朋友,提供适当的机会和时间,帮助孩子认识同龄人,锻炼人际交往能力,获得良好的集体认同感和良好的团队精神。

除了了解上述异常情绪的迹象外,老师、同学和同伴还可以多关注青少年在学校的行为是否存在异常,如表现出胆怯、焦虑、悲伤、哭泣等情绪,以及不愿意与人相处或独处;不参加集体活动;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学生需要及时通知老师。老师给予一定指导后,需要及时联系家长。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改善儿童的心理健康。

儿童青少年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延续,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发现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从周围人的角度,尤其是父母的第一视角来识别孩子的异常变化,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孩子。尽早了解孩子是否有情绪问题,是否需要干预和治疗。这样可以预防和早期治疗各种情绪障碍,造福家庭和社会。

结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6 02:09 , Processed in 0.07578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