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回复: 0

双减政策下,树立科学教育观念迫在眉睫,家庭教育方向如何把握?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0-22 12: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双减”政策发布实施以来,成效显着。然而,仍有一些家长坚信付出时间和汗水的培养模式更加重视自己的孩子,仍然喜欢简单地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这只会增加焦虑;还有一些老师坚信,回答大量问题是提高成绩的好方法,录取率是降低风险的方法。首先。这说明,在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理念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我们应该对孩子有什么期望?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引导的出发方向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什么好的开始很重要呢?什么是“好”?什么才算“好”?

我认为出发的重要性在于方向。如果方向正确,未来的每一点努力都将变得有价值;如果方向错了,那么以后的努力就没有意义。开始的重要性还在于对这次旅行的期待。这种期待有时表现为为旅行设定目标,有时表现为对旅行价值的追求。这种期望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开始。质量决定了这次旅行能否“走远”。

一个人一生所接受的教育是从最初的家庭教育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家庭教育,占一个人一生教育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开始,占家庭教育成功的一半。因此,探讨家庭教育的起步是很有意义的。家庭教育的启动主要讨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以及父母主导的启动方向。

出发时的心理预期

心理预期有时被称为目标,有时被称为愿景,有时被称为梦想,有时还有其他名称。你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期望。

我们不知道孩子出生时是否对自己抱有期望。但我们知道,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承受着父母的期望。他时时刻刻感受到父母的期望,也非常愿意把父母的期望变成自己对自己的期望。这种期待的认可有时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变成力量,有时又会变成孩子对成长的逃避。无论什么样的转变,都告诉我们父母的期望是多么重要。

看看现在的父母,大致有以下几类心理预期。

期待一:辉煌的“清北”名校

许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优秀的人。从大的角度来说,是报效祖国,从小的角度来说,则是光荣自己。这是可以理解的。一开始,这种心理预期是模糊的。通常在孩子3岁左右的时候,父母会强化心理预期。到了小学一年级,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就会特别热情。到了小学五六年级,心理预期开始出现分化,一些家长慢慢接受了孩子的平凡。而这个慢慢接受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无数对孩子的抱怨。极少数的孩子最终进入光荣的“清北”名校。这是心理预期结束的时刻,似乎使命已经完成。父母就像孩子一样,寻找下一个值得期待的事情。

期望二:耀眼的人才和特长

我们有很多孩子通过大量的时间投入成为了耀眼的“天才少年”。为了这个天赋,他们放弃了很多正常的经历。但无论他们如何放弃,最终真正耀眼的孩子可能很少。大多数父母最终发现了孩子的平凡,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流下了太多的泪水。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因学习天赋而失去的正常经验成为他们后来出现问题的原因。

期望三:只要你快乐

有的家长会说:我对孩子没有什么期望,只要他开心就好。我们这一代人辛苦了,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孩子也辛苦。这样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会更少,通常会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孩子们确实很高兴。然而,孩子也可能因为习惯了自由而变得任性,常常因为任性而受到老师和同伴的抱怨。也因为任性,孩子会很难完成学习任务,而这些困难会逐渐消除原本的快乐。这些家长通常抱怨老师强迫孩子遵守纪律、完成作业。他们总是强调“我只是希望我的孩子们幸福”。他们常说:“我给了你一个阳光的孩子,你却毁了我阳光的孩子。”因任性、放纵而获得快乐,最终会成为痛苦之因。

期望四:随意的心理期望

我用“随意”这个词来表达这类父母的心理期望,因为这类父母对孩子的心理期望是“潮起潮落”:有时这样,有时那样,有时期待强烈,有时又强烈。他们根本没有任何期望。不会。处于这种心理预期下的孩子,往往表现出缺乏安全感,脾气暴躁,具有攻击性。

以上分析是当今家长的一些“主流”期望。我们常常可以在身边的父母身上找到相应的状态。当我们分析这些心理期望时,我们想讨论的是,父母持有什么样的期望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首先,没有期望肯定是不合适的。没有期望,不符合父母的人性,也不符合教育规律。

其次,因为期望最终会内化为孩子的人生追求,所以期望应该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最初,期望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信任。后来,这成为了孩子和家长的共识。后来,它们成为了孩子们的生活信条,他们以此来表达对父母精神恩赐的感激之情。

再次强调,期望应该是每个孩子都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目标。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什么天赋。如果我们想当然地为孩子的未来设计,家庭教育就会成为两代人之间的相互折磨。

因此,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期望可以是“心善,行努力”,即我们的孩子应该成长为一个“心善,行努力”的人。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就形成了关于成长的共识:心地善良不怕苦,努力不怕苦。最终成为一种根深蒂固在孩子骨子里的人生信念。无论情况如何,内心的善良永远不会改变,努力的努力永远不会改变。

而“心地善良,努力奋斗”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不像“清北”的名校有录取率,也不像天才少年有人生机遇。也可以一生坚持,因为有小善举,利己而不害人;还有大善,是为天下舍己。从小善到大善,人生总是在经历着突破的艰难和喜悦。

“一颗善良的心,勤奋的努力”不能保证孩子在人生中赢,但一定可以保证孩子在人生中不输。因为,只要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你就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只要你努力,你就会受到尊重。一个人如果受人欢迎,受人尊敬,即使没有什么成就,即使永远平庸,至少也会有持久的满足感。因此,父母不应该努力确保孩子赢,而应该努力防止孩子输。

如果我们父母都怀有“心怀善意、勤奋努力”的期望,我们的孩子就不会因为自己有一些伟大的才能而骄傲,也不会因为自己有一些缺点而放弃。

开始旅程时如何打开

教育靠耳目感化,也靠言行传授。前者包括父母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教育,而后者则必须是父母有意识和刻意的教育。当我们讨论家庭教育的开始时,我们应该讨论的是父母的言行。

曾经有位妈妈严肃地问我:她三岁的儿子学什么东西最好?我说:别送他们去学校学什么。只要学会在家吃饭、睡觉、上厕所就可以了。只要培养这三个习惯就可以了。母亲很惊讶:这些东西不是与生俱来的吗?还需要学习吗?

我们都知道好习惯可以伴随一生,却不知道好习惯来自于持久的言行。家庭教育的开始之道,绝不能以那些耀眼的才华、光辉的学识,而是以平常的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的习惯。

在习惯成为习惯之前,需要养成一系列行为以及与行为相关的态度。如果孩子一开始就能吃完碗里的所有食物,那么所谓的“光盘”也就自然而然了。如果一开始碗里的食物可以随意留下,那么习惯了之后,结果就会是对“酌情”的强烈抵制。未来需要足够的教育、考核等外部力量来强制“裁量”。

第一次就做对,然后将行为自动化为习惯。没有任何培训机构可以做到这一点。这只能由代表父母提供家庭教育的父母或祖父母来完成。

吃是人生大事,需要一生的时间。如果父母把吃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并言传身教,孩子自然会感受到吃的重要性。父母在他们所教的内容和接下来所教的内容上必须保持一致。例如,你应该按时开始吃饭,按时结束;吃饭时要有餐具,保持干净整洁;吃饭时应该随取随取,不要浪费,包括米饭和蔬菜;吃饭有礼仪,按顺序用筷子;蔬菜各有不同,挑食最忌讳……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后,许多美好的品质就会镶嵌在其中。例如,照顾食物不需要教育,这只是一个习惯问题。比如自律,这种特别优秀的品质,就是在取其所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我们还可以列出更多孩子在养成这个习惯中的成长。

所以,教育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完成的,家庭教育也是由这些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组成的。

很多家长和以前的妈妈一样,都有不同的想法:小时候,好像没有什么吃饭、睡觉、上厕所的训练。我不是挺好的吗?需要培养吗?

确实如此,有这个疑问也是完全正常的。比如,过去经济社会不发达的时候,天黑了,灯不多,特别是不愿意用电灯的时候,人们自然就早睡了。如果早睡,自然就会早起。当他们早上起床时,他们不会感到困倦。还不够,睡眠不需要培养。现在不同了。晚上灯火通明,夜间活动很多。我觉得晚上比白天更有趣。孩子不睡觉的原因有很多。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培养孩子的睡眠习惯,孩子很容易熬夜,早上就醒。

时代变了,教育也会变,家庭教育的内容也会随之改变。

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如果没有养成好习惯,就意味着坏习惯已经养成了。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也很难再培养好习惯。很多小学生家长发现孩子学习有严重的拖延症,这是非常痛苦的。事实上,有拖延症的孩子通常都有不良的饮食和睡眠习惯。也有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学习不小心,桌子上堆满了纸片、笔、橡皮,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这样的学生吃饭时,桌子上常常沾满米渍、菜渍。

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模式是一样的。所以,大家做教育的时候都会强调,生活就是教育。但我们现在把生活和学习隔离开来,尽量减少他们在生活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以便孩子能够好好学习。这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开始一段旅程只是“跟着走”

我们会成为一个善良、勤奋的人,这是孩子踏上征程时的心理期盼,我们会始终如一;我们将养成吃饭、睡觉、如厕三个最基本的习惯作为家庭教育的开始。这两个理解就相当于我们备课之前的理解。一旦这些理解到位,我们就会写教案并去上课。

如何上课?

对于父母来说,很简单,但也很困难。简单的是我们只需要向我们的孩子展示它即可。困难在于,我们希望孩子做的一切,我们父母都应该先做。对于父母来说,是给孩子看的,对于孩子来说,是在父母做完之后才做的。不管一个习惯有多么困难,只要你从一开始就遵循它,它就会变得自然。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他无时无刻不在用眼睛和毛孔感受世界,他们最愿意模仿父母的做法。

当然,家长也会犯一个常见的错误。当孩子在的时候和不在的时候,他们会有所不同。他们认为只要孩子不在,他们做什么都没有关系。众所周知,孩子是聪明的小恶魔。事实上,他们什么都知道。 。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善良、勤奋的人。那么,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应该散发着善良和努力的气息。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养成吃饭、睡觉、上厕所的好习惯,我们自己首先要拥有这些好习惯。

只有这样,家庭教育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家庭教育才能走上成功之路。衡量家庭教育成功与否,不是我们的孩子能否赢得“天下”,而首要的是,回首过去,是否足以无愧于“天下”。心无愧就意味着不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6 04:42 , Processed in 0.07658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