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7|回复: 0

资深港漂打工人分享:外资与港资公司的职场差异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0-24 20: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一名香港资深漂白工人,我的工作岁月都是在香港度过的。

我一直从事金融分析师的工作,工作的公司也是有金融牌照的公司,但具体业务方向不同。

这期间,我从一家纯外资的欧洲公司,变成了同一办公楼的另一家纯港资公司。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两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公司的一些个人经历​​。

工作环境

或许与工作性质有关,我工作的外资公司和港资公司都没有打卡制度。

我在外企工作的时候,上下班时间比较自由。唯一准时上下班的人就是秘书。

上午11点之前,在你的座位上找到同事的概率远低于在楼下咖啡厅遇见你的概率。

当然,每个人都习惯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发送电子邮件或打电话。

然而,免费的系统并不意味着工作时间短。与自由工作时间不同,下班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定。

这一切都取决于老板的心情和工作进度。晚上保持灯亮是很正常的。

刚进公司,难免有工作文化,很多人还是想通过刻意加班来争取业绩。

但效果不是很明显。毕竟大家还是更关心工作效率。

后来香港公司的上下班时间非常固定。

首先,老板带头,早上最多提早10分钟到达,下班后准时提前15分钟出现在电梯里(避开电梯高峰期)。

有一次我们和客户开会很晚,晚一小时下班的情况很少见。

会议结束后,我关掉电脑准备回家,然后就看到老板在等电梯。

我以为他有约吃饭,但和我聊天后我发现他只是想回家吃饭。

下楼后,我看着他一路跑向自己的车(有司机在等他)。从他的背影上,我能感觉到他正在回家。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我最喜欢的储藏室。

如果是外国投资,那就是开放的。公司提供免费的咖啡、柠檬茶和一些饼干,还有自动售货机。



茶阿姨在工作时间基本不会出现在工作区域。也会有少量的就餐区,但用餐时间基本供不应求。

香港的一间是独立的小茶室,没有用餐区。还有咖啡、冰箱、微波炉等基本设备。

但茶小姐总是会在公司的各个角落转悠,非常热心地帮我们擦杯子。

常常打电话的时候,会发现杯子已经清洗干净,水已经倒好放在旁边了(泪)。

茶阿姨有时也兼职做行政小弟,帮我们把快递分发到前台(谢谢)。

在我参加工作之前,我认为外国投资者的福利很好,环境自由,而且应该很稳定。

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至少我工作的公司基本上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人事变动。

我工作的外企员工非常多元化,就像香港的一个缩影。

有欧洲人、美国人、印度人等,还有相当比例的港漂和本地人。当然,拥有决策权的管理层仍然由外国人主导。

但无论是外国人、本地人,还是像我这样的港漂,似乎都没有人期望能在自己的岗位上长期呆下去,随时准备着跳槽或调往其他地区。

因此,无论是老板还是同事,“老员工”都很少。

老板们基本都在40岁以下,而且更换频繁。

香港投资则完全不同。采访过程中我很惊讶。我的顶头上司和老板都是1965年出生的,都快退休了。

其他部门的同事大多在这家公司工作了10年以上,基本都是香港本地人,还有少量香港移民。

大家都踏踏实实的工作了十年。

综上所述,在香港,由于政策法规的影响,同行业的正式员工无论是外企还是香港公司,福利和各种职业保障都是比较齐全的(其实,行业和职位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差别不大。

真正使差异变得明显的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作为一个港剧的孩子,小时候看TVB的职场剧,遵循work hard, play hard的原则。

上班去职场竞争,下班去兰桂坊竞争,也是我首先选择来香港工作的原因。

外资企业文化非常注重职场氛围和社交互动。从一开始就有各种集体和迎新活动。

团队建设



工作之余的上半年基本上都是在各个区的红先生、兰桂坊、诺士佛台度过的。

新人即使宿醉也不敢上班迟到,只能靠两大杯咖啡解酒。

这也让我能够尽快地了解公司各个部门各个层级的各种人。

同时,外资企业本身也提供各种职业、讲座、人格培训。有些是强制性的,有些是非强制性的。这甚至有点像国有企业。

平时还好,但是一到繁忙的工作季节,我的工作就已经很忙了。我必须花几个小时去上课,当我看手机时,我会被要求提问(梦想回到我的大学时代)。

至于港资企业,或许是因为员工的平均年龄确实比较大,又或许是因为中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虽然大家都很友好,但上下级制度却没有那么严格。但工作之余组织集体活动的人还真少。

我们最多就是吃饭。偶尔有人组织爬山,大家都会尴尬但礼貌地微笑。

大多数时候,他下班后就准时消失,只有熟悉的年轻同事互相约见。

不过,作为香港本土企业,港企HR部门有一些独特的地理优势。

以我们公司为例,每逢重大节日或特定季节,我们都会收到各种蛋糕卷、优惠券、面膜,甚至还有连卡佛独家折扣码!

几年前我还是外国投资者的时候,各级老板都没有私人办公室,大家都在公共区域工作。

我们有时候打电话的时候会互相调侃,整个办公室很热闹,鸡犬不宁。

如果工作上有什么问题,我会立即沟通,所以工作效率非常高。

老板们没有任何偶像包袱。我当时就坐在大老板旁边,经常听到他老婆孩子的老师在讲课。

所以,刚转港资的时候,我有些不适应。

老板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而且门总是关着的。即使你能提前和秘书确认日程,但在敲门之前你也无法确认老板是否真的有空。

尤其是我,很容易迷路。我经常分不清哪个boss在哪扇门后面(有一段时间,建筑门没有标记)。找boss之前我得拿着地图。

有一次我不小心敲错了门,遇到了一位完全不认识的老板,只好和他尴尬地聊了几句。

办公区也很安静。除必要的工作通话外,每个人都尽量不发出任何噪音打扰他人。就连叫隔壁同事吃饭,也都是靠手语。

我当年之所以跳槽,并不是因为公司本身的问题,更多的是因为我自己的职业发展。

从个人经验来看,我认为外资和港资各有优缺点。外资很适合我这个刚踏入职场、社交不是特别活跃的人。

被动地,我很快融入了职场,养成了高效工作的习惯。

在香港资本,我获得了更多的个人时间,减少了职场社交,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个人生活中。

每个公司,无论是外资、港资还是中资,都有自己的特点。也许以后为了工作发展我会换职位,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职场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6 04:43 , Processed in 0.05836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