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6|回复: 0

香港中文大学统计学专业学生成功申请 UCDavis 统计 PhD 经验分享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9-19 07: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中文大学统计学

平均绩点:3.8 托福:111

GRE:332 GRE 语文:166 GRE 写作:4.0

申请了 1 所学校并被 1 所录取

/ 博士

最后来自,戴维斯

前言

会发生,但必须为之努力!

我是2012年秋季出国的,现在在读统计学博士。我并不是专家,但希望我在DIY申请过程中的很多感受和看法,能对以后想申请的同学有所帮助。一点背景:我大一读的是基础工程课,大二转风险管理科学,我是个平庸之辈,从来没有考过数学分科,也没有学过数学分析。在如此不靠谱的情况下,我还是想挑战一下近几年很火的统计学博士。我并不是一个有名校情结的人。我的经历或许不能帮助你拿到专业/综合排名前15的博士,但我会说说我做出一些决定的原因,以及我认为我应该如何更接近这个目标。

为什么要出国留学?

学什么?

哪怕只是顺其自然地去学习,我相信只要自己的态度足够真诚、足够认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可能你觉得这两个问题比较模糊,但是我觉得这是申请前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想清楚了,PS里很多重要的问题都会有一个大概的答案。而且想清楚了早点确定目标,会更积极主动。我没什么好的理由,总不想毕业就直接失业吧?另外我对学术的热情很大,还是希望自己能掌握或者探索更多的知识,这样就算没有学历,以后也可以做一些比较技术性的事情。美国看起来是个不错的留学地,大三下学期去宾大交换了一个学期,得到了亲爱的Ewens教授极度治愈的鼓励,立刻决定试一试(我承认我在香港呆了四年,想换个地方。。。我是个流浪的人)。



至于学什么,其实还是要看你自己的。专业的话,主要还是要和本科专业接近,申请起来比较容易。比如我本科是风险管理科学,会学一点商科和理科,看你自己的选择。我学商科学腻了,奋斗了四年,还是想往理科方向发展。我并不是特别喜欢统计学,但是有时候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还是要感谢亲爱的Ewens教授,跟他学的时候,我开始觉得统计学是一门很有逻辑性和哲学体系的学科,即使有些人会不屑的把它看成是一门愚弄人的伪科学。对我来说,选择报考统计学,其实不算什么大优势,因为我对数学和统计学学得不是特别深,也不是很广。但是我觉得如果能在本科四年里确定一个自己真正想认真学的学科,也不算浪费。申请也给大家一个仔细思考和做决定的机会。

我想应该有很多人对留学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抱着一步步的心态去申请,其实也没什么关系。这时,我想起了我亲爱的偶像在一次讲座上回答一位毕业不知道干什么的郁闷青年,按照父母的期望去做了老师时说的话:“我觉得现实就是这样,我们被抛进了一个所谓的现实里,却看到一个理想,差距很大,但这也让我们这辈子不无聊,有时候可以慢慢逆流而上,有时候也没什么关系。所以如果你父母让你去做老师,你现在也没别的事可做,那就去做老师,有什么问题呢。因为总有一天你会遇到非常有趣的学生,他们会改变你的。”

背景定位与学校选择

去一个适合自己的地方,因为申请的结束才是开始。要想去最好的地方,就努力成为最好的人。

申请的目的不是为了通过各种手段考进一个非常好的学校,而是为了去一个适合自己的地方。香港的大学报PhD的人不多,所以国际影响力有限,也没有北大清华复旦交大那么强(这些顶尖学校如果参考学长的话应该差不多),所以定位比较谨慎。保守点说,我报的PhD是混的,因为没有数学背景,所以PhD定位在20-40,前15名就行。

然后我觉得大家可以多问一些八卦然后根据自己的优缺点来选择学校。比如我其实硬件条件还不错(GPA,托福和GRE),所以我会选择像Ohio State和U of Iowa这样注重硬件的学校(他们后来也确实录取了我),尽量申请最好的。建议大家仔细看学校网站,比如我考的都是GRE math test high,我实在没时间考分,这几个字其实区别不大。然后还有一些会有很详细的描述你学了什么水平(比如PhD of -),所以像我这种数学白痴可以果断放弃。另外,如果不是大神,选择超级名校要慎重,像Yale这种学科排名不是很高的学校申请难度不亚于学科前十的学校。我一直以为自己硬件不错,应该可以申请到名校,结果却被气死。

然后如果对地理位置、气候、安全、就业等有要求的话,就要多做研究了。比如我申请就是因为附近药厂多,这个学校一直都比较好找工作,而且离得也近,没事的时候可以去看看……另外还要考虑录取多少人,看名单数一下可以大致知道以前的招生情况,可以作为参考。比如我数了一下发现UCB以前招的人比PhD还少,就没报(不过今年UCB好像变了……)。当然每年情况都会不一样,也可以问问秘书今年的情况,这个就看运气了。反正我问过几个人,像Davis的秘书很温和的跟我讲了他们大概的招生计划,然后——很凶的回复了一封只有“no”字的邮件……不过问问也无妨,只要礼貌谨慎用词,别麻烦别人就行了。

然后选学校的时候,多跟同学交流肯定是有帮助的。我咨询过很多教授(顺便要了推荐信),比如Prof. Chan就推荐我去UC-Davis,虽然最后他没给我写推荐信,但是我还是挺庆幸自己去了他那。虽然CUHK的申请者不多,但是Davis统计系有三个PhD在读,这个其实很有帮助,毕竟你被学长曾经就读过的学校录取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表现好的话)。比如后来有个大佬跟我说,据说只录取北大和中科大的学生,但是因为她的一个学长(不知道什么原因)去了Penn State,表现很好,所以也拿到了offer(这个大佬是南开大学的)。友情提醒想报统计的同学:千万别报Penn State!郭老师已经确定了,我还能说什么呢…之前问过另外一个教授,他无意中说U of A的统计系很小,我回去一查,确实很小,就放弃了(太小的学校不建议申请,招的人会少,反正有种不收的感觉)。然后我也申请了加拿大(他们给奖学金,我担心考不上PhD,可以试试)。金导师也给了我很多建议,很感谢他。虽然他很失望,连拒信都没发给我,让我有被骗了申请费的感觉,但是另外两所学校也给我发了offer,我还是很高兴的!总之申请过程中多和大家交流,多去论坛或者和认识的学长同学聊聊天,都会很有帮助的。

应用程序中的几个元素的准备

统计学是一个很看重成绩的专业,首先要修过相关或者必修的课程,最基础的就是(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如果申请的是PhD,最好学过一些数学分析(这是我最大的弱项)。统计学的入门和高级课程最好都学过。比如我记得UBC网站上有非常详细的申请Stat本科的要求说明,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如果本科是学数学的,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如果学其他专业,就只能尽量学数学和统计学,成绩越高越好(又是废话)。

就算你的GPA很高,如果达不到要求也是白搭。特别是想转统计,要早规划,多上课。Ewens教授一直叫我要多学点,但是我因为毕业压力大没去,现在觉得挺可怜他的……作为一个也算是半转的,我觉得这绝对是个很大的教训!PS你可以自己列个list,很多学校都会要求你提交。

GRE & Toefl:你可能觉得英语不算什么,但我觉得考个高分总归是没坏处的。尤其是托福口语,如果遇到UCLA这种要求24分的学校,很容易挂科。如果遇到卡在GT的变态硬件极客,就不值得了。我在美国交换的时候考过老GRE,所以能考个高分...新GRE不知道,只能说祝大家好运...托福只能建议好好学官方指南,多做TPO,大家还是要自己花时间去考高分。

GRE 代考:大四的时候因为课程太多、申请太多而放弃了这个,不过我觉得考个数学代考对申请统计还是很有帮助的!如果觉得自己数学课有欠缺,代考也算是个补偿和证明吧。我发现几乎所有被录取的学生都考过代考,我记得只有 ,不过还是有很多好学校真的需要代考成绩,如果想进好学校,不妨对自己狠一点,考一次!



:关于PS的重要性,大家的看法很多,但既然任何申请都要提交PS,那就好好写吧。我看了一些tips,自己也写了。有些学校或网站会有很多tips,还是要好好研究一下(比如-,还有UT-,有兴趣的可以先自己写一下)。最低要求是不能有语法错误,版式设计要漂亮!

我的感觉是如果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别人的,这个PS一点都不突兀,那就没用了。不要说太多没用的官话,多写一些跟自己相关的实际的东西。然后我觉得写一下自己对哪个方向、哪些教授感兴趣以及为什么感兴趣可能会有用,因为有教授是真心想录取我的。写哪些教授当然跟你的研究兴趣有关,但我也倾向于喜欢那些还在做的(比如我的个人网站就会写最近的和)。

CV:不是每所学校都要求,但大多数学校都会准备。网上其实有很多,所以只要努力向别人展示你最好的一面就行了。

:怎么能让一个无能的人说话呢?但可以争取的机会也不能错过,积极主动一点肯定没错。只能遗憾了,大家加油吧……

推荐信:这对我来说是整个申请过程中最痛苦的部分。理想情况下,你应该做了一些不是太过浮夸的工作,然后你的教授可以帮你写一封令人信服的信。否则,你可以找一个和你一起上过很多课并且对你有积极印象的教授。反正我不是一个很厉害的人,所以不能要求写一封好的推荐信。我只能说尽量不要扣你分。

我的其中一封推荐信是我交换期间教我的 Ewens 教授写的。我觉得交换期间找教授应该比较容易,而且我觉得美国教授一般都愿意给你写好的推荐信,只要你成绩好,所以交换生要把握机会。这里很难说中大的教授。我只能说,如果你不是很厉害的人,请尽量确保写推荐信的教授不会写得不好。比如,如果可以的话,当面找教授要推荐信,而不是发邮件,这时候你就能看他的表情了,如果他真的不愿意,就算了。我自己的看法是,与其找一个不愿意给你写推荐信的很厉害的教授,不如找一个对你有一定了解,愿意夸你的教授。

联系教授:这个说法很多,我只说申请统计,因为听说有些学科是必须联系教授的。我的做法是看每个Q&A,如果明确写不要联系或者给个别教授写邮件,我果断不联系。一般来说还是联系加拿大学校比较好,我记得UBC的网站还教你如何联系,挺可爱的。。。我觉得不要联系自费生,一般学校招自费生比较多,自费生不会说是给老板办的,我觉得他们没时间应付你。。。然后仔细看教授的个人主页,如果他手上有,明确写着欢迎有兴趣的人联系他,我觉得现在就是联系他的好时机(如果你正好想加入的话)。其他情况我觉得随便就好。反正我觉得我没能力做有意义的学术联系,所以在这件事上就不花太多时间了。有些教授会给想要联系他们的学生写提示,很有参考价值。

具体应用

申请:我是2012年申请美国Stat的PhD,最早的申请日期是2011年11月30日,最晚的是2012年2月15日,好像大部分都是12月15日到1月15日之间。首先你要心里有个计划,以免到最后关头才草草写个PS,来不及。大部分人都会申请好几所学校。这里我想说的是大家一定要有组织有条理,简单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专门的Excel,把重要的信息按学校分类整理,比如各种相关网站,各种账号密码,小技巧。特别是在提交材料的时候,你需要记录下自己做过什么,没做过什么。不难,但是要牢记在心。这种整理信息的能力是每个人都有的,但是要小心,不要让小细节犯错。很多学校都有,要勤查。如果到时还是没有全部准备好,就立刻问秘书,这样如果真的缺什么,就可以及时补上。尤其是教授的推荐信,虽然催得太频繁可能会让别人厌烦,但是如果不好好催,他们很容易忘记提交,因为他们太忙了。我为了申请一所学校都不知道发了多少封邮件。不要偷懒!

申请后

申请结果出来之后的决定,真的要看你自己的想法了。我只想说一下为什么最后选择了戴维斯,第一,我不想再花家里的钱了,我申请了三所学校,花了钱的原因,就是怕没有学校愿意收我读博士。第二,我想尽快读完博士。是的,你没看错,我感兴趣的是成为一名女医生,而且越快越好。我并不急着读完就结婚,但是我觉得读得太久有点浪费。如果你是一个不在乎时间,但一定要从名校或者知名学校毕业的人,那么你可以选择以此为跳板,继续努力。我觉得如果我真的有潜力在学术上取得好成绩,在好的学校里会有所成就的。

吐槽模式

我之前没有意识到女医生是一个这么可怕的称谓。虽然人们不是太敏感,但我还是被很多人的反应弄得无话可说。我就在这里吐槽一下吧。这只是一个选择,就像有人选择读书,有人选择工作一样简单。那些为女医生的未来感到担忧或本能地在括号里打上“mb”以感谢你们的关心或尊重的人,我理解。我会努力过上我想要的生活,也祝你们也一样。虽然说认真就会输,但我还是得在这里认真打字。我不是一个坚强的人,但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成为女医生是一个开始。

结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06:34 , Processed in 0.08050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