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6|回复: 0

成都教育发布:聆听刘朝纲老师的教育故事,感受七中优秀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1-9 13: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关乎千家万户

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发展

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

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收集过去的点点滴滴

成为今天的辉煌

成都教育推出专题专栏《我们的教育故事》

使用一段文字拍照

展现青春故事和真挚育人情怀

展现成都教育多彩辉煌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

刘超刚老师的教育故事

图片:作者刘超刚老师

2023年教师节前,校办让我拍一个视频,谈谈七中的办学法宝是什么?我讲的其中一件事是,七中拥有一支“励志、爱生人”的优秀教师队伍。这个团队的骨干是教研组长,他们是这个团队最基本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图:20世纪80年代成都七中校门

1986年我成为语言组副组长,协助张道安开展组内工作。当时,在杨力校长的带领下,教研组组长有语文组长张道安、数学组长谢金超、英语组长胡锡惠、物理组长龚连光。 、化学组长钱明祥、生物组长胡飞珍、历史组长。李杜、地理组长范学涵、政治组长张浩一、体育组长胡元培以及几位音乐、美术老师组成了艺术队。领队是美术老师罗国富。

教研组组长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是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其核心是团结全组教师,取得集团整体成绩好成绩。 ;二是组织以年级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各备课组集体备课;三、安排全组常规学期工作,制定教学计划;四、组织教学科研工作,审查教师教学论文;五、组织教师评价、评级活动并负责推荐工作;六、负责新生教师的考察、推荐和招聘;七、组织协调“转年级课程”、后续课程、青年教师竞赛课程;八、组织做好老教师辅导和新生辅导工作,培养新教师,推荐和帮助教师参加区、市、省乃至国家各级教学竞赛;第九,检查各备课组的工作,并在期末负责总结整个教学工作的得失,提出下一期的基本计划。

当时的教研组组长中有两位是全校的标杆教师:一位是数学教研组组长谢金超,另一位是物理教研组组长龚连光。他们都是20世纪80年代四川省第一批特级教师,后来成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他们都是成都市中小学教育专家,是深受学生爱戴和尊敬的知名教师。

图:数学组教研组组长谢金超老师

首先我们来说说谢金超老师。我们都尊称他为“超哥”、“金超”。我们为什么这么称呼他?因为他的思想与众不同,凡事都走在前面。他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敢于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当时教学刚刚开始使用电脑,还用苹果机。最先使用它们的是谢金超,并担任学校计算机中心(后来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第一任主任。我记得他用电脑来教学。我们看到投影仪可以从点移动到线,从线移动到面,从面移动到体积。看到它还可以改变方向是非常新奇的。这导致很多老师开始使用电脑,我也逐渐尝试。使用电脑。谢老师还带头试教新教材。当时,北京师范大学有一套初中数学教材,比系里编的教材还难。它们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了试用这套教材,谢金超老师主动从高中转为初中教学,带领一批老师使用这套教材。他还通过互联网建立了“谢老师教数学”网站。这应该是成都七中在线教学的开始。新世纪初,学校与东方闻道合作创办七中东方闻道网校远程教育学校。谢金超老师是该校第一任教务长,为网校的创办、成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谢金超老师始终走在教学前列,是学科教学的带头人。生活中的他也很潮流,敢于接受新鲜事物。他50多岁了,已经开始学习开车。我的印象是,在他这个年纪,他是第一个购买私家车并自己驾驶的人。这辆车虽然普通,看上去是一辆“五羊”牌两厢车,但在当时确实是“洋”的。很多老师都开玩笑说他开车“永远向前”,只能向前行驶,不能倒车。

谢金超老师拥有许多光辉灿烂的荣誉称号,但他实际上是一位和蔼可亲、谦虚谨慎的老师。有件事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到七中不久。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如何统计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有一个数学概念叫“色格玛”(音译)。主要老师是谢老师。期间他还用坐标讲了正向发展和负向发展的问题,并通过统计数据帮助大家分析学生成绩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听完之后,已经是晚饭时间了。众人散去,各自回宿舍准备晚饭。回到家不久,我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打开门,是谢老师!我很惊讶。我和谢老师不熟,他怎么会来我家呢?我请他坐下后,他问我是否听懂了他今天教的课。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说实话,我中学时数学不好,所以他是问我的合适人选。我诚实地告诉他,他大体上都懂,但有些数学概念似是而非。如果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一下就更好了。谢老师非常耐心地听取了我的建议才离开了我家。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识到七中的老师不仅善于教学,而且善于做人。



图:物理组教研组组长龚连光老师

物理教研组组长龚连光,由于他的姓氏与“龚”谐音,大家都叫他“老龚”,他也成了大众的“老公”。我和他以前住在同一层楼,挨家挨户。退休后,我们被学校重新聘用,派到七中办的七中实验学校工作,所以我们的交往更多了,感情也更深了。

龚连光身材高大,不苟言笑,表情有些严肃。 1964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现华西师范大学)物理系,最初分配到重庆南开中学任教。 1973年,为了照顾妻子,他搬到成都七中。在中学任教。在七中,凡是当过龚老师的学生,或者听过龚老师的课的人,都对龚老师怀有巨大的敬佩之情。毕业多年后,他们一直记得他。他们说,龚老师的课讲得清清楚楚,听得懂。有一个成语叫“悟道悟道”。 ,龚老师的课就是这样的感觉。

七中有一个传说,在七中的办公楼里,物理组办公室对面就是英语组。英语队办公室总是很吵闹:英语、汉语、录音机,时而有笑声。但物理组办公室却鸦雀无声。一些调皮的女英语老师会跑到物理组办公室门口大声喊“老公”,试图活跃物理组的气氛。然而物理组的老师们都只是抬头看着宫老师,最多是笑却不敢笑,也没有人嘘声,足见宫老师的威严。

其实,在我的印象中,龚连光是一位温和、平易近人的老师。我跟他在一起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他严厉地训斥过任何人。他对学生和同事温和、温和。那么物理组的老师为什么这么“害怕”龚老师呢?我想并不是宫老师厉害,而是因为他教学严格、工作严格、自律严格。他一丝不苟,以身作则。他不生气,但有权力。在他的领导下,你必须服从,不敢不敬。

成都七中现已成为“金牌”学校。各类学科竞赛金牌数在全国名列前茅。其实,这也是得益于龚连光的贡献。 20世纪90年代末,成都七中的高考录取率位居成都市第一,但金牌数仍远远落后于全国名校。当时,学校组织了考察组,对湖南、湖北各名校进行考察,带队的老师是龚连光老师。回校后,他组织了各项学科比赛的教练团队,为成都七中在学科比赛中不断夺得金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学校派龚连光老师到第七实验学校任学监。当时我也以语文教研组组长的身份退休到第七实验学校,让我更加贴近龚老师的生活和工作。记得学校刚成立的时候,他负责采购学校的教学设备、学生课桌、宿舍床位、电教设备、实验用具等。宫老师是学者,却要和企业商人打交道。 。我开始有点担心他能挺过去吗?结果他不仅做得妥当,还和老板讨价还价,给学校节省了很多钱。更可贵的是,他没有得到一分钱的回扣。当时,我的二儿子也参加了安装视听设备的投标。他告诉我宫老师很诚实。就算电商要送他一台笔记本电脑,他也不想要。但他却不断地把设备的价格忽高忽低。龚老师的生意不好做。我们没想到一个学者做生意这么厉害,就给他起了个“红顶商人”的称号。这个“红顶”并不是说他要用别人的血染红自己的官帽,而是说他可以红心两袖做生意。

图:汉语言组教研组组长张道安老师

当我到七中时,张道安老师已经是语文组的组长了。他是简阳人,随父母搬到成都市龙泉驿区。他先在那里当小学教师,后考入四川师范大学(现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后,20世纪50年代在七中工作。张道安老师身材矮小,相貌也不好看。他常年喜欢穿中山装,显得庄重、严谨、朴素。我是在上道安老师的第一堂课时就认识他的。当时他正在上初中,上的是“转转”班《变色龙》。下课后,他专心评价这堂课。尽管我是新来的,但我并没有冒昧地指出他黑板上写的东西有不合逻辑的地方。后来他并不觉得奇怪,反而说我说的有道理。我想,作为一个老七中老师,能够接受我这样一个新手的意见,已经是很大度了。今后我会和他多接触,多讨论教学问题。当我担任副队长后,我和他的关系更加密切了。一起研究小组计划,一起研究教研活动,一起总结小组得失,一起思考教学改革问题。虽然我在天全任教时多年担任教研组组长,但这里毕竟是七中,个个老师都很优秀。 1986年后,七中被省评为第一批省重点学校之一,教学要求较高。他总是指导我,帮助我熟悉组里的工作,让我大胆地工作。我会主持教学研讨会并写教学计划和教学总结。我会把他提到的要点详细写下来。写完后,他会修改并让我读出来。我参加了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后改为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所有教学和科研活动。记得当时,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组制定了《语文课堂基本要求》,并指定七中语文组为试点。还请我出面与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教研人员共同制定。可以说,我胜任七中语文组的工作,他给了我无私的帮助。

张道安老师是七中语文组第一位省特级教师。 1992年退休后,他不再授课。学校聘请他作为专家指导青年教师,先后到七中临阴校区、淅川中学任教。他要求严格,听课时做详细笔记,课后找老师复习。他总是给予耐心和详细的指导。年轻教师尊称他为“老师傅”。 “老包子”一词来源于船夫对掌舵多年的熟练舵手的尊称,因为他掌控着船上所有人的生命,至关重要。他还向青年教师作了报告,要求他们做到“五心”: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锲而不舍地从事教育科研、耐心指导学生、真诚对待同事。 。

道安老师是一位农村小学教师,报考了四川师范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20世纪50年代,他被分配到七中当语文老师,直到年近79岁。可以说,他一生都在为七中工作。为七中做贡献。他住在七中,热爱七中,为自己是七中的一员而自豪,视七中为家。

79岁之前,他说自己想成为一名大学生,并邀请语言组的同事参加。不幸的是,疾病夺去了他的生命,他在79岁前夕去世了。这是他的遗憾,也是我们的遗憾。

图:地理教研组组长范雪涵老师

地理教研组组长范学寒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教研组会议他总是最后一个发言。教研组会议上不成文的发言顺序始终是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和地理。范老师说话时,总是从容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平铺在桌子上,慢慢抚平,然后拿起来,一张一张地慢慢读,偶尔停下来解释。教研组演讲一般都有时间限制。许多团体领导都害怕说不出话来。他们提前把稿子打印出来,匆匆读完,生怕时间不够。只有范老师从不超时,提前结束。他所说的绝对不是空话,全是“干货”。

范老师比我大几岁。我尊称他为范哥。他长着一张国字脸,微卷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衣着整齐,举止端庄,天生帅气。他是个温柔的人,却从来没有深厚的友谊。正如孔子所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范老师是四川省特级教师。我早就听说他的名声了。 20世纪70年代末,我已故的妻子在龙泉驿区教书。我去他们学校探亲的时候,听老师说,龙泉驿区洛带中学的一个地理学生,老师讲课很好,很受学生欢迎。 1984年,转入七中。他说他是从洛带中学调来的地理老师,我就知道是他。后来我教过很多次文科课,对他也更加熟悉了。我了解到,他1959年毕业于西师大地理系,是校友。

范老师上课平静,背诵课文,能增添新的地理知识。很多学生都喜欢听他的课。不仅如此,他还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到都江堰讲授水利工程,到卧龙大熊猫基地考察,探究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现在的新术语是“研究和学习”。事实上,七中在范老师的带领下,长期以来一直在从事研究和学习。

地理组虽然是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小小组,但是从这个小组中却先后涌现出了四位校长。不能不说,范雪涵老师是训练有素的。范先生退休后,留在学校继续指导青年教师,直至75岁离开学校。

图:化学组教研组组长钱明祥老师

化学教研组组长是钱明祥。 1961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化学系,1985年进入七中,毕业后留四川师范大学任助教。 1962年,国家缩减大学规模,他被精简到成都第十九中学任教,后调入我校。钱老师是一位能弹、能弹、能唱的文艺人士。他个子不高,但又矮又胖。他脸上总是挂着微笑,说话和蔼可亲,与人相处融洽。他在课堂上也是如此,幽默活泼,很受学生欢迎。也有学生反映,钱老师上课爱玩,玩得忘乎所以,耽误了正课。钱明祥老师非常重视化学实验课。他亲自检查并购买了化学实验室的许多瓶瓶罐罐。为七中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总是在教研组会议上谈论化学组的好处。一旦他说话,他就永远不会结束。时间一到,大家就开始喊:“时间到了!”他也不生气。教师节活动中,化学组上节目时,他绝对带头拉二胡给组员伴奏。

图:化学组教研组组长杨红吉老师

20世纪90年代中期,钱明祥老师辞去队长职务,化学队长由杨洪吉接任。杨洪吉老师196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上学时总是带着一个鸟笼,里面有一只画眉鸟。到了学校,他把鸟笼挂在校园的一棵树上,笼子周围挂着黑色的帘子,给他一种有些“工商业”的感觉。一开始我有点惊讶。我上学了怎么还能这样?但校长没有说什么,我的同事们也并不感到惊讶。我只是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杨洪吉老师有一种特殊的能力。他对教材非常熟悉,可以说熟记在心。他的课本放在桌子上,从来没有打开过。他能清楚地指出问题在哪一章、哪一节、哪页。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我认识的外地学校的化学老师。听完他的课,他很惊讶,对我说杨老师好厉害。他不用看书就可以讲述他所说的一切。是哪一页啊!我认识了杨老师,有一次问他为什么记性这么好。他告诉我,其实每次上课的前一天晚上,他都会把教材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做到熟记于心。我很钦佩他对教学的责任感。

他和钱老师之间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高三结束后,学校会组织该年级的老师去旅行。 1991年左右,一名高中三年级教师前往云南。他路过杨老师的故乡汤池。到了那里,他还得去杨洪吉老师家里看看。钱老师是化学组的组长。当然,他带着队伍来到了杨老师家。钱老师你先走,我们就跟着。当他到了杨老师家门口时,就看到杨老师的老母亲正等在门前。钱老师立即上前,紧紧握住母亲的手说,谢谢您为祖国生下了一个好儿子。没想到老农民妈妈却回复道:学习雷锋真是个好榜样!这个答案太精彩了,当时所有人都又惊讶又高兴。因为是第一次去杨家,他们都忍不住笑了。参观结束后,离开杨家大门,老师们笑得又跳又跳。大家都说钱组长很有领导风范,但出生在农村的杨太太却没想到她能回答得这么贴切。很长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大家当作笑话。



图:英语组教研组组长胡锡惠老师

改革开放前,成都七中的外语学习主要以学习俄语为主。 1954年,七中由青龙街迁至磨子桥。教学模式模仿前苏联模式。当然,外语学生必须学习俄语。改革开放以后,所有学生都学了英语。胡锡惠老师1961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英语系,分配到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前身)任教。 1962年因学校人员裁减,借调至七中任教。据他告诉我,当他到七中时,时任校长谢子光没有让他离开,从此他就在七中任教。 1980年秋我到七中时,他已经是七中外语教研组组长了。他给人的印象是随和、平易近人。外语组的教学依靠的是过硬的专业精神和教学质量。据年轻教师介绍,当时的教学设备很差。胡老师背着一台笨重的双卡录音机来到课堂,将学生课堂上的对话、朗读内容录下来,然后播放给学生听,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发音。胡老师在组里并不霸道,教研组会议上老师们可以畅所欲言,但在评课时却绝对是狠人,直接指出老师上课存在的问题,有时让被评老师流下眼泪。眼泪。很好地体现了七中民主的教风和团队战斗的传统。在胡老师的带领下,英语组在教学上做出了很多改革:所有课都用英语,加强口语教学、听力训练,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情境教学。 20世纪90年代初,被评为四川省特级教师。

那时没有电教教学,没有电脑,没有投影仪,没有电子黑板。他们全靠一张嘴和一支粉笔。有时黑板不够写,写得太慢。我应该怎么办?学校后勤部门制作了很多小黑板,分发到各个教研室。中文组的小黑板经常掉下来。一些老师来找我问我。我说肯定是外语组老师拿的。我去他们的外语群找,一找到就找到了。其实,这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奇怪。外语教学信息量很大,一节课需要教授大量生词、句型。暂时用手写是不可能做到的。他们靠着几块小黑板,提前把要教的内容写下来,以便需要的时候可以立即写下来。挂在黑板上,可以随时互换,所以各个办公室的小黑板经常被他们“偷走”,集中在英语办公室。

图:历史组教研组组长李杜老师

历史教研组的组长叫李杜,是我大学同年的同学。我们是同学,但她在西师大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她。她在历史系,我在中文系。直到到了七中,我们一抬头,才发现自己是同学。我遇到的李杜老师已经是中年人了,一头长及耳的卷发,圆圆的脸,胖乎乎的。他说的是标准的成都话。李杜老师的父母都是四川大学的著名教授,尤其是她的母亲施普教授,是欧美著名作家。但她为人低调,态度平和。她活到了一百多岁。李杜老师继承了家风,也是一位勤奋、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好老师。她专业知识扎实,课堂思路清晰,语言干净流畅。听过她课的学生都非常喜欢她,都说听李老师的课就像如沐春风。她带领的历史组团结友爱,热情指导年轻教师。由于成绩突出,她于20世纪90年代初成为四川省特级教师。她是成都市第一位被评为历史系特级教师的人。一个人。后来她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图:政治教研组组长张浩一老师

政治教研组组长张浩仪是一个很特别的人。老实说,我不熟悉他,很少与他互动。他有点老,走着轻微的li行。他用江西口音说普通话,这很难理解。当时,我不明白为什么学校领导人雇用他,但是在听他的小组中的老师谈论他之后,我不得不佩服他。张·海耶(Zhang Haoyi)老师于1984年从江西省( )转移到第7位中学,以照顾夫妻之间的关系。他早年参加了革命,后来在教育部门工作。他在人民人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并毕业。退休后,他享受了九十岁退休干部的好处。

图片:生物学小组教学和研究团队负责人胡费津老师

生物学教学和研究小组的领导者胡费津(Hu )有银色头发。我最初的印象是,他看起来像CCTV的《关于长江的谈话》中的评论员Chen Duo。他于195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学系。他首次在成都23中学任教,然后加入了西藏援助计划,并在康丁中学任教。 1985年,从西藏援助返回后,他去了第七名中学。他不仅教生物学,而且还是成都第二中学第二教室的首席顾问。那时我们都称他为“胡先生”。他负责组织青年科学和技术活动,安排选修课程和兴趣小组活动。完成第二届班级后,我们必须向他报告并填写表格以接收“工作点”(付款)。根据植物物种,Hu 老师还参加了学校的绿色法规工作,在校园的不同地区种植了植物。在依靠他的四川大学毕业生的联系时,他要求四川大学的老师帮助培训7号中学的学生参加生物学竞赛。

图片:体育小组教学和研究团队主管Hu 老师

在谈论成都7号中学的运动队时,许多人只会记住老队负责人朱·丁格恩(Zhu )。他是国家一级排球裁判。但是当我成为小组负责人时,他已经退休了,同时担任小组负责人的人是老师hu 。他最初是成都市运动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我的一个朋友,他是他的同事,告诉我Hu 被昵称为“猴子”。他是一名武术家,擅长猴子拳击。他也很苗条,所以他得到了这个昵称。他的情人杨·多旺(Yang )还是第七名中学的体育老师,由于这种关系,他可能来到了7号中学。胡老师是一个开放的人,喜欢烟草,葡萄酒和茶,并且擅长与他人互动。他进一步加强了体育小组中的成都7中学排球队,并进行了许多体育活动。有组织的学校等级排球比赛,广播体操比赛,冬季体育比赛等,并为四川省排球队提供了杰出的运动员。退休后,他还曾在学校的勤工团队工作了很多年。

图片:艺术团体教学与研究小组的负责人Luo Guofu老师

那时,没有多少艺术老师和音乐老师,尤其是在大三中学被取消之后。每个人只有一位音乐老师和一名艺术老师,因此音乐和美容团体被称为艺术团体,艺术老师Luo Guofu是小组负责人。 Luo老师是西方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1964年毕业生,一直在第七名中学工作。除了教授艺术课外,她还在第二教室里教艺术和摄影,带领学生素描和拍照,还负责学校的美化工作。他是成都的主题领导者。当时,很少能成为艺术部门的主题领导者。当然,随着学校的发展,音乐和艺术课程也已添加到高中。特别是随着成都7号中学风乐队的建立,音乐团体逐渐增加了其教师的数量,包括像Shu 这样的老师。风乐队也已成为第七中学的名片。

图片:风乐队排练

我今年今年八十二岁,已经退休了20多年。我不记得很多事情,有些事情被遗忘了。今年的老师节即将到来,明年将是成都7号中学成立120周年。我忍不住想起我过去与之合作的老同事,老团队领袖和老朋友。我忍不住感到不知所措。我总是觉得我应该写一些纪念活动,所以我从内存中写了上述单词。如果成都7号中学是一棵高耸的树,那么这些教学和研究团队领导者就是这棵大树的厚实分支。他们已经支撑了这棵大树的茂密冠,并在成都7号中学施放了阴影,以保护子孙后代。伟大的阴影。文学具有文化背景,教学具有教学背景。这些教学和研究团队的领导者一代地传播了第七位中学的教育和教学传统,使成都7号中学成为四川省的领导学校和该国一流的一流享有声望的学校。

全球视野

中国的骨干

有关信息来源,请寻找官方渠道

成都市教育局的官方微信[由成都教育发布]

资料来源|成都7号中学

编辑|小祖的校对| muzi,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21:32 , Processed in 0.06886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