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5|回复: 0

诗意的东坡:中国性的世界性身体语言表达如何诠释?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1-17 21: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代舞诗剧《东坡诗》剧照

诗意的“东坡”:

如何解读“中国性”

“世俗”的肢体语言表达?

刘明明

作为一名活跃在国内外的舞蹈家,他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画卷》的创意策划和编舞,曾获得多项国际荣誉,包括“尼金斯基”、被誉为舞蹈界的“奥斯卡”。奖”、“麦克阿瑟天才奖”、美国舞蹈节(ADF)终身编舞奖“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的知名舞蹈编导、舞蹈艺术家,沉巍为何选择受中国东方演艺邀请艺团继代表作《盛溪》、《天梯》之后,又以“东坡”之名推出《东坡》? 《东坡》是一部非常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标志性和内涵的人物类作品创作?面对这样一个具有极大公众共识、具有深刻文学性的预设创作命题,东方演艺集团继舞诗剧《唯此青》之后,为何又邀请沉巍作为这部《东坡》的选材? “创造者?沉巍是如何在秉承自身美学延续的同时,用自己的创作展开,开启对“东坡”这个人物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精神领悟,完成自己的“世界主义”定位? “中国性”肢体语言表达的重新实践、探索与呈现?

现代舞诗剧《东坡诗》剧照

想必,这是每一个了解或看过沉巍作品的观众在观看沉巍现代舞诗剧《东坡诗》之前都会想到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传统“两创”的号召和积极实践,舞蹈领域诸多传统文化题材的创作开始“出圈”,形成各种“火爆”的舞剧、舞剧。作品。那么,在这样的创作背景和氛围下,沉巍和他的作品将如何形成他对传统文化的独特诠释?如何用“东坡”来呈现他独特的中西联结中的身体整合感,用“自我”的整合来体现他的身体表达的当代立场,回应“世界主义” “中国性”的本质“肢体语言表达?”这将是我们解读和看待沉巍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判断坐标。



“世界性”共同表达话语的“中国性”挖掘

沉巍曾在作品发布会上表示:“我希望通过苏东坡的诗词,以及他的精神、感情、人格、世界观,展现我们人性的共性,同时传达出人性的共性。”在人类共同情感下寻找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美学、思想和价值观,或许不仅仅是沉巍在塑造时所坚持的创作理念。东坡”,也沉巍在他的作品中延续着什么以及实验性的理念和实践,经过20个月的精心创作现代舞诗剧《东坡诗》,我们会发现沉巍创作的“东坡”从来都不是具体的、而对“东坡”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历史或者他作为创作者的自我表达,而是在于他对苏东坡诗画的深刻体验和发现。的时至今日,他们仍然能产生共鸣,甚至非常人性化。通过情感共性的表达来表达生活情境。他希望用更加开放的视野挖掘这种“世界性”共同表达话语的“中国性”,并在当代建构的视角下赋予其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的舞台呈现方式。通过舞蹈的表达和身体的探索,“东坡”才能真正延伸成为一个共同的世界文化符号,能够唤起大家对它作为“我们”的强烈认同。

这就增加了创作难度。作为创作者,他需要完成对《东坡》几个层面的理解。最难的不是自己眼中的苏东坡,而是如何克服自己眼中的“东坡”。 ”,达到一种具有人类共同情感、心灵交流、能够获得相同体验的“东坡”,完成了对苏东坡从沉巍眼中的“他”到“我”,再到沉巍眼中的“我”的深刻理解。可以说,如果我们能够达到这样的认知和实践创作的水平,我们就不再能够用“东坡”本身的历史和文学形象来对应。 《东坡》舞台形象所以,沉巍这次的实践和探索尤为可贵,可贵的并不一定是他是否达到了和之前作品一样的高度,而是他所有的表达内容和形式都以原作为基础。当中国传统文化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中浮现出来并体现出“中国性”时,如何搭建一座通向“全球性”的沟通桥梁,让“中国性”与“全球性”共存、互通是最重要的创作难点。

现代舞诗剧《东坡诗》剧照

中国现代舞意识的身体概念及其表达应用

如果将作品定位为“现代舞诗剧”,那么现代舞的身体理念和表现形式是否适合《东坡》的表演,是业内热议的话题。就此而言,是否是现代舞,本来就不构成绝对的限制。沉巍还在作品演出结束后的研讨会上表示,自己不仅有现代舞背景,还学过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舞蹈风格。他还拥有歌剧和美术等其他艺术门类的经验。学习背景。因此,重要的不是现代舞是否存在,而是现代舞给他的创作带来的自由:一是观念表达的自由,他可以通过《东坡》发展自己的理解、表达和诠释;二是现代舞给他的创作带来的自由。二是形式创作的自由。形式创作的自由可以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的固有维度内呈现在舞台上。三是身体探索的自由。在创作过程中,沉巍以融合身体的方式运用了多种元素,尝试了“传统身体运动形式”与“当代视觉建构方式”的多种组合。这种一体性并不局限于特定的舞蹈风格。

现代舞诗剧《东坡诗》剧照



例如,在“云手”和“圆场”的运用中,他不仅反复将“云手”和“圆场”作为身体运动的形式来协调上下身体,而且还不断地拆解两种协调形式。 ,或者用覆盖下半身的裙子作为身体动作的限制,或者用芭蕾舞式的连接身体动作等等,试图打破其固有的另一个例子就是古琴的使用。除了作为作品本身的音乐之外,其实更重要的是它基于沉巍所擅长的身体视觉结构,真正调动舞者内心的身体体验。同构的运动方式形成了传统身体运动与当代视觉结构的良好融合。包括作品接近尾声的部分,沉巍呈现的是一幅当代绘画。在作画的过程中,通过他对笔触和力量的运用,我们可以看到他身体的完全相似的同构,形成既有当代视觉又具有传统身体的效果。因此,从这些角度来看,现代舞是否适合《东坡》的选材、是否适合沉巍的表达,并不构成绝对意义的讨论,而是要看沉巍如何借用现代舞来对身体概念和表达进行自我发展、实验和探索。同时,这也为我们回顾如何创作自己的传统舞蹈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目前,探索身体修炼的方式可以更加多元化。不同姐妹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借鉴将是有效打破现有身体刻板印象的有效途径。

未来综合艺术门类的创作趋势出现。

对于一个好的创作者来说,他的创作往往不仅仅局限于创作本身,还包含着他对自身艺术门类和职业本身价值的理解、探索和思考。沉巍也是这样一位艺术家。在演出后第二天的研讨会上,他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和表达,“我希望将这种艺术和舞蹈的特点影响到世界和未来。”甚至在他的作品创作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他会借用各个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和类似的同构,从视觉建构的角度做出自己的尝试。不过,沉巍的所有实践,都是在身体视觉增强、动作形式探索上真正有效的。所以,这也说明了沉巍的成功。无论是这部作品还是之前的作品,沉巍都能够达到“世界性”程度的认知和表达。或许“关键”之一就来自于他广阔的视野和为“我”利用一切的能力。一切实践探索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作品本身的创作,更是基于舞台呈现和表达考虑的综合媒介形式的运用,最终不断强化舞蹈的专业特性、形体特性和本体特性。这无疑反映了当前艺术创作和舞蹈艺术创作的一个趋势。

至此,通过《董坡》,我们不仅更加近距离地看到了沉巍、了解了沉巍、了解了沉巍,也深深感受到了东方演艺集团继《唯绿》之后能够再次创新。沉巍创作《东坡》需要勇气。东方演艺集团选择沉巍创作《东坡》,也表明了他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动其在艺术创作上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对话的勇气和实践。勇气。

本文发表于2023年9月18日《中国美术报》第3版

作者为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院教师

图片由中国东方娱乐集团提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6 17:17 , Processed in 0.07347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