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25|回复: 0

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为多类特殊学生服务的综合型学校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1-20 04: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位于黄浦江畔的上海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主要针对听力障碍、智力障碍、脑瘫三类特殊学生。是我市唯一一所服务于多种类型特殊学生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

2002年5月,学校在玉山路1890号落成,同年9月1日正式开学。首任校长李继平提出“高起点、高目标、高速度”的办学目标,并以半开放方式探索脑瘫儿童集中招生。

2004年3月,浦东新区调整特殊教育学校布局,姚平任第二任校长。学校以“充满信心地为残疾儿童实施高期望教育”为办学理念,以“脑瘫教育全国领先,智力障碍、听力障碍教育先进”为目标。

2007年8月,周美琴成为第三任校长。她以“尊重需求、开发潜力、康复发展、回归主流”为培养目标,坚持走医教结合之路,积极打造适合三类人群的脑瘫教育特色项目。患者。残疾儿童发展的管理模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和课程体系。

周美琴 浦东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在浦东特殊教育学校,各类残疾学生接受了专业的康复训练和教育,塑造了健康的人格,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整体素养,提高了生活质量。

历史传承

“两变”让爱滋润学生心灵

走进浦东特殊教育学校校园,优美的环境、现代化的设施,彰显了学校“以德爱人、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走廊上贴着老师的承诺——

热爱学生,微笑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忽视、歧视任何学生;尊重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给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机会;理解学生,尽力帮助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家长分忧,让每一个学生及其家长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

为了这个承诺,浦东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从不放弃、抛弃任何一个孩子。

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顾月平老师的班上,有一名双耳失聪、智力低下的多重残疾学生。顾老师从教吃饭、上厕所等自理技能开始,开始教单音节发音……

说话如铁树开花,更何况这是一个多重残疾的孩子,但顾老师并没有放弃。她面对面面对孩子,让孩子看她的嘴型,用手摸她的喉咙,一次又一次地示范。喉咙沙哑的时候,喝点水再试试……日复一日,孩子的声音越来越清晰。

突然有一天,孩子的爷爷牵着孩子来到顾老师面前,非常激动地说:“顾老师,谢谢您!谢谢您!昨天孩子回家叫我爷爷,我等这个电话等了好久了。”十年!” ”说着,老人哽咽起来,顾老师的眼神也变得模糊起来……

上海市“金爱教师”称号获得者孙军老师并没有因为学生智力低下而放松要求。她坚信每个孩子都有潜力,她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她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教育目标和培养计划。她教学生读诗、写日记……一开始,有些老师听不懂。但当她的学生们在大队大会上一字不漏地背诵长诗时,大家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样的故事在特殊教育学校每天都在发生。这种老师的爱滋养着每一个残疾孩子的心,温暖着每一个残疾孩子的家庭,同时也感染和影响着他们身边的人。

学校变身:“避难所”变“加油站”

过去,对于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家长来说,学校只是白天安置孩子的地方。家长们往往在交给老师后就匆匆离开,很少关注学校在做什么。学校就像一个“接待中心”。

然而,为了帮助残疾儿童进行正常的社会化,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教会他们独立生活的技能,老师们要学会用积极的角度看待学生,认识他们成长的价值,尊重并发掘每个人的潜力。学生,随之而来的是新的创新和发展。

学校首创24小时康复理念和模式,打造以“社会生存”为核心的教育、康复、生活技能、心理、沟通互动全套课程。教学楼、文体楼、体育馆内建有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康复教育设施,运动治疗室、水疗室、语言训练室、社会情境模拟室……学校已成为学生的“加油站”。儿童身心全面发展”。

教师的转变:“看护者”到“领航员”

“特教老师都很有爱心,照顾好孩子就是他们的工作!”这就是过去大多数人对特教老师的看法:照顾者不需要任何教学技巧,只要有爱心就够了!



不过,周美琴校长对老师们说:“特殊教育教师不是‘保姆式’教师,光有爱心还不够,还必须有专业、有技能,要成为教育、教学、康复、医疗的人。” ”。 “四类”复合型人才。

因此,以专项研究为基础的校本培养模式,让学校教师站在了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制高点”:

聚焦课堂,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课程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理论水平

专家指导丰富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

实地考察,拓宽教师工作视野

培养骨干人才,组建师资队伍

教师不仅站在全国讲台上,还走出国门参加学术交流。越来越多的陶瓷字体、翻盖课桌等原创教具也应运而生,不仅方便了残疾儿童的康复和学习,也展现了教师的无限潜力和智慧。特殊教育教师不仅是学生的照顾者,更是学生的“领航员”。

学校教师不仅是学生的照顾者,更是学生的“领航员”

学校集中招收脑瘫学生,填补了全国特殊教育领域的空白。重点项目《浦东新区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实证研究》荣获第六届浦东新区、第十届上海市、第四届国家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近年来,学校还荣获“全国优秀特殊教育学校”、“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标兵”等荣誉称号特殊教育学校”。吸引了美国、法国、加拿大、比利时、波兰、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孩子前来留学,成为上海特殊教育对外开放的一张闪亮名片。

中外师生交流

开拓创新

深化医教融合,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教育服务

2008年,学校开始试点脑瘫学生建立医疗、教育、康复深度融合、密切配合的综合体系,探索出医教结合、适合全面发展的学校教育模式。脑瘫学生的发展。未来,学校将沿着“医教融合”的道路,继续在以下方面深化探索,总结和提炼脑瘫学生医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和经验。

建立医教融合保障机制

为确保医教融合顺利开展,学校需要整合医学部门的资源,共同制定相关制度,确保每个学生享受到教育和康复的“双服务”。

一是成立“医教结合”管理部,负责学生教育康复工作的全方位管理。管理部门由多名人员组成:

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规范全校医学教育工作计划;

其次,他们是医院的主任医师和教学部主任,共同管理和协商学校医教融合的各项工作;

三是由医生、学校康复治疗师、学科教师组成的协作团队,具体负责学生的评估、治疗、教学。

二是建立检测登记信息系统,实行校园导医制度。学校与复旦大学儿童医院康复科合作,定期对脑瘫学生进行评估和检测。除了建立每个学生的学籍卡和健康卡外,我们还尝试建立与国际同步的脑瘫学生登记制度,为学生在教育、康复、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提供终身帮助。



三是加强医教结合过程管理。加强学生康复过程记录,采用录像、照片、工作记录等多种方式记录脑瘫学生康复全过程以及指导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培训,保证学生康复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康复。

开设医教结合课程

脑瘫学生教育康复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完善的课程体系。学校构建了以“社会生存”为核心的基础课程、发展课程、技能课程、康复课程相结合的个性化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这种多元化的学习中发展和提高自己。

在课程实施方面,四类课程有着不同的需求。为了保证教育培训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校目前探索的主要方法包括:集体护理与个体护理相结合、康复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

学生们正在上课

康复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是指康复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由于脑瘫学生的身体康复是其一生发展的关键,因此对于家长来说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除了开设专业康复课程外,我们要始终坚持将康复训练融入其他学科。

学生在运动治疗室接受康复训练

在课程评价方面,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能力发展特点,从认知、运动功能、言语语言、生活技能、和心理健康。

学校制定的各种评估量表

在课程资源方面,为了保证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必须创造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目前学校拥有各种现代化设施设备,但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学校使用的残疾人辅助器具往往不能满足重度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未来,学校将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辅助器具和器具,满足各类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

打造医教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特殊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有爱心,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康复技能的综合人才。学校明确了教师专业成长目标,即专业精神“奉献型”、专业知识“复合型”、专业能力“综合型”、专业智慧“创造型”。

根据教师成长目标,学校将持续深化“爱心筑教师魂”“教师专业培训”“科研促发展”“创新彰显智慧”等系列活动。具体措施包括:

依托高校力量打造康复实验基地;

聘请专家和顾问团定期来校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

与国外康复中心结成姐妹学校,进行互动交流和探讨;

选派骨干教师赴海外进行脑瘫训练技术等专业培训……

学生的康复是一个全面、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医教结合的教育模式若要持续开展,需要多方位的支持和帮助。让各类残疾学生享受最优质的教育、实现最健康的成长、甚至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浦东特殊教育学校坚信,只要坚持不懈,这条路一定会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6 17:11 , Processed in 0.0607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