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5|回复: 0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改造并举 一五计划编制历程解析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1-26 02: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渡道路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要同时进行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求,一方面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根本任务;另一方面,要求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这两项任务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

1953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改造的提出,新中国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实上,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工作早在1951年就开始了。1952年12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纲要和长期计划纲要的指示》。短期计划”。 1953年4月,中央批准发布了1953年计划纲要。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历时四年,五次起草,到1954年9月基本定稿。1955年7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批准了这个计划。规划结合当时中国实际,提出: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为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奠定初步基础;相应发展交通、轻工、农业、商业;相应地培养建筑人才;在保证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规划规定,五年内国家建设总投资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两。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没有国家财政和经济工作的统一,没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进行如此巨大的投资是难以想象的。当时。

“一五”期间,中国在苏联的援助下,重点建设了一大批基础性重点工程,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坚实的基础。鞍山、包头、武汉三大钢铁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1956年,中国工业建设相继取得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例如,第一个生产卡车的长春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成功试制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个制造机床的沉阳机床厂建成投产,首批电子管量产完成并投产。北京电子管厂竣工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从此铁路连通了中国的南北。青藏、康藏、新藏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连通了西藏与内地。限额以上项目平均每天开工或竣工一个项目。全国城乡呈现出一派忙碌的建设景象。

当时兴建的这些大中型工业骨干企业,都是国家统一规划、投资的国有企业。这些建设成就极大地加强和扩大了国有经济的领导地位,为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奠定了坚强的物质基础。

国内生产总值从“一五”计划实施前的1952年的679亿元,跃升至1957年的1068亿元;财政收入从1952年的183.7亿元,增加到1957年的310.2亿元。工农业产品也大幅增长。粮食产量由16392万吨增至19505万吨;钢材由135万吨增至535万吨;发电量从73亿千瓦时增加到193亿千瓦时;货运量由35160万吨增至80365万吨。吨。

社会主义改造是围绕社会主义工业化任务进行的。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的实际行动,始终努力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又不允许破坏生产力。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极其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剧烈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而且产量逐年增加。它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直接动力。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1957年应实现的目标已于1956年底提前实现。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土地改革作为农业合作化的任务提出后,一方面,农村生产迅速发展,农民生活也得到显着改善;另一方面,许多农民特别是贫困农、下中农在生产经营中遇到农具、牲畜、资金匮乏的问题。困难还比较大,而且由于小农经济的不稳定,农村的贫富分化也开始了。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决定采取积极领导的方式,教育、推动和帮助农民采取互助合作,而不是等待土地改革激发的政治热情降温。 ,而不是等到农村出现贫富急剧分化。路。这样,土改后,互助小组在农村迅速发展并相当普遍。

在工业还无法向农村提供大量农机的情况下,互助团体能否上前一步,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毛泽东研究了世界上现代大生产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我国农村的实际需要,指出:自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手工业阶段,即蒸汽动力机械尚未普及,依靠工厂分工形成新生产力的阶段。中国合作社依靠统一管理形成新生产力、撼动民间基础也是可行的。他的讲话得到了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的响应。

1951年12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草案指出,我国农民在土地改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产积极性,集中在两种积极性,即个体经济积极性和劳动互助积极性。党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伤农民发展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必须“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培养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1953年,国家对粮食、棉花、油料实行计划收购和供应(统购统销),基本取消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自由市场,限制了农村的商业投机;大力发展供销合作,削弱城市资本主义与农村小资产阶级阶级自发力量之间的联系;大力发展信用合作,缩小农村高利贷活动范围。这不仅保证了人民群众对粮食、棉花、石油等的需求,也为全面推进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 1953年12月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总结了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概述了几种过渡性的经济组织形式,以指导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第一个是互助组,它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土地、牲畜、大型农具私有制的基础上,将土地入股,统一管理。拥有大量公共财产,实行土地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原则。这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三是先进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实行统一管理、集体劳动,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采取这种逐步过渡的方式,是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创造。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农业合作化道路。其基本原则和政策是:

第一,根据中国的国情,我们可以走先合作、后机械化的道路。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组织”将迅速成为农村工作的重大课题。

二是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二次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施积极发展、稳步推进、逐步过渡。政策。

三是发展农业互助合作必须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式,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第四,始终以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运行好坏的标准。

第五,要把社会变革与技术变革结合起来。实现农业合作化后,国家要努力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农业经济。

农业合作化发展健康,农业合作化初期阶段基本完成。到1954年底,互助团体的数量已从1951年底的400万多人发展到近1000万个;初级合作社的数量从1951年底的300多个增加到1953年的1.4万个,1954年秋增加到10万个,1954年底增加到10万个、48万个。参加互助合作的农民由1951年底的2100万人增加到1954年底的7000万人,占全国农民总数的比重由19.2%提高到60.3%。当时,80%以上的合作社实现了增产增收。

1955年夏,由于对农业合作形势的不同看法,党内发生了一场关于农业合作发展速度的争论。同年7月31日,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了《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报告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经验做了比较全面的总结,明确了农业合作化的基本路径、基本原则、基本政策,对农业合作化与机械化、社会改革的关系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技术改革。这次讨论是继上述两项中共中央决议之后指导农业合作的又一重要文件。然而,该报告却不点名地指责以邓子恢为首的中央农村工作部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是站在群众运动背后指手画脚的“小脚女人”,从而扭转了局面。正常的党内辩论变成了两条路线的分歧。

1955年夏以后,农业合作化运动加速发展,出现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入社农民数占全国农民总数的96.3%,其中高级合作社社员占87.8%。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革过于紧迫、工作过于粗糙、变化过快、形式过于简单统一,从长远来看留下了一些问题。尽管如此,农业合作化总体上是成功的。

农业合作化运动期间,1953年至1956年,农业生产力不断发展,全国农业产值年均增长4.8%。农民安居乐业,生产发展,生活改善。在发展稳定的氛围中,中国农村完成了从几千年来分散的个体劳动向集体所有和经营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至于如何在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采取更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的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这需要长期探索,需要随着农村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社会生产力。

实现手工业合作 在促进手工业合作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推进的方针。手工业合作的组织形式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供销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步骤是从供销做起,从小到大,从低到高,逐步实施社会主义改造和生产改造。农业合作化的迅速发展,也大大加快了手工业合作化的步伐。 1955年底,党和国家提出两年内基本完成手工业合作化。事实上,由于改变了以前按行业分期、分批、切片改造的方式,采取全手工业合作的方式,到1956年底,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工人人数占占全部手工业工人的91.7%。手工业合作也已基本完成。

三、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赎回政策

从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运动迅速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开始积极推进。

中国资产阶级有两部分,即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对于官僚资产阶级,即中国的大资产阶级,我们把他们当作敌人,政治上推翻他们的统治,经济上没收他们的资本。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有两个方面。他们不仅剥削工人获取利润,而且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我们把他们当作朋友,在团结他们的同时,用和平的方式逐步改造他们。

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企业改造成社会主义企业,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救赎政策。采取这样的政策,不仅可以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积极作用(如增加产品供给、扩大商品流通、维持工人就业、为国家提供税收等),而且也有利于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减少他们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抵制。

在中共中央制定和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过程中,1953年2月,毛泽东提出:“民族资产阶级是可以救赎的”。同年春,李维汉率领中共中央统战部考察组驻武汉,经过南京、上海等地考察,提出了一份关于“公共问题”的报告。 ——《资本主义工业中的私人关系》提交中共中央。报告总结了调整和改造资本主义经济的经验,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业的主要形式”,“是我们改造资本主义工业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形式”。 。同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两次扩大会议,讨论了这个报告,确定了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业的方针。后来确定对私营企业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而不是简单地“排挤”政策。这样,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就全面确定了。同年9月,毛泽东在与民主党派和工商界的谈话中明确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由之路”。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人民政府管理下的、与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以多种形式挂钩、接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它有初级和高级两种形式。国有资本主义企业的主要形式仍然是资本家经营,通过签订合同等方式与企业外部的国有社会主义经济建立各种联系。其形式包括收购、加工、订购、统一采购、行业包销等。在经营上有经销、代销、代购销、公私合营等。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实行公私合营后,原有的资本主义企业与社会主义经济的关系不再局限于流通领域,而是深入企业、深入生产领域。社会主义经济已经在企业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重点发展加工订购、流通寄售等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态。 1954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关于将工人十人以上的资本主义工业逐步改造为公私合营企业的意见》,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进一步发展。发达。最初,主要是个体公司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在此类合资企业中,公众代表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分为国民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股票股利四部分。企业的大部分利润都归国家和工人所有,只有不到四分之一归资本家所有。这些企业已经不同程度地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1955年,联营工业产值占全部私营工业(含已联营)产值的49.6%。今年,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部分行业实施了全行业公私合作。这时,国家对资本家原有的生产资料进行清理和估价,以核实私募股权的数量;合资期间,每年向资本家支付5%的股息,称为固定股本和固定利息。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这些企业基本上变成了社会主义经济。除了资本家获得固定利率外,与国有企业在原则上没有区别。 1956年1月,北京成为第一个完成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城市。截至今年年底,全国99%的私营工业户和82.2%的私营商业户走上了全行业公私合作的道路。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实现和平救赎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意味着国家对资本家采取和平救赎政策。中共中央在《关于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决议》中指出:“对付资产阶级,首先用救赎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补偿地改变资产阶级,而不是用不给予补偿,要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造他们;第三,不要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和适当的政治权利。应该为他们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改造并为这一改造事业作出贡献的代表安排出路,这是他们可以接受的方案。”

救赎资产阶级的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十月革命后,列宁打算对俄国的“文明资本家”采取这种做法,但俄国资产阶级不接受。中国共产党把这一理念付诸实践并取得了成功。绝大多数资产阶级公开表示接受这样的计划。按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时批准的资本家拥有资产计算,总额为24.2亿元。赎回政策实施期间,资本家总共获得了32.5亿元,超过了原来的资产总额。资本家的收入包括:1949年至1955年利润13亿元,1955年至1968年固定利息11亿元,高工资8.5亿元。

当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时,国家给资本家安排了就业岗位,很多人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发展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也为他们成为自力更生的工人创造了条件。国家还安排他们学习、组织他们去各地考察,帮助他们了解国内外形势,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许多原工业家、商人提高了觉悟,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邓小平说:“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是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最光荣的胜利之一。这一胜利的取得,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整个工人阶级根据我国国情执行毛泽东同志的计划,同时进步分子和广大资产阶级也为接受转变发挥了有益的配合作用。

四、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极为复杂、艰巨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全面建立。起床。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重要标志。 1952年,各类经济成分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为:国有经济19%、合作经济1.5%、公私合营经济0.7%、个体经济72%、个体经济7%。的资本主义经济。也就是说,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合计占9%,占国民收入的绝大多数。到1957年,各经济成分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为:国有经济33%、合作经济56%、公私合营经济8%、个体经济3%、0.1%的资本主义经济。也就是说,基本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经济、合作经济、公私合营经济合计占97%,占国民收入的绝大多数。这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就。这表明中国已经成功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中共中央原计划用18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但实际上只用了7年。由于进展较快,工作中也存在不足和偏差。 1955年夏天以后,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和个体商业改造出现问题,我们已经讨论过。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也有急于求成的缺点;本应引导小商贩、小手工业者、小业主走合作化道路,却被资本家拉入合资企业;对于一些原工商经营者的使用和处理也存在不当。同时,对公有制形式和计划经济的认识也存在局限性。但从根本上讲,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符合客观需要的,完成这些改造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伟大转变,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全面改造时期,即1953年至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9.6%,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8%。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效益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比较协调。市场繁荣,价格稳定。人民生活显着改善。在转型过程中,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1955年,公私合资企业工人的平均生产率是私营企业工人的两倍。 1956年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后,联合工业产值比1955年增长了32%。这一时期农业产量基本逐年增长。 1956年,农业遭遇严重自然灾害,但农业总产值仍增长4.9%。值得一提的是,依托组织力量,农田水利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仅1956年,建成农田水利工程灌溉面积就达1.5亿亩,当年受益1亿亩。这相当于解放前全国所有水利设施灌溉面积的一半,是新中国成立后六年发展的灌溉面积的两倍。当年受灾农田面积达2亿亩。除8000万英亩土地因特大灾害而绝收外,其余地区依靠集体努力,大幅度减轻了灾害。这是1956年农业在遭受严重灾害的情况下仍能实现大幅增长的根本原因。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农业和手工艺品已经从个人所有权变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权,私营企业和商业从资本主义所有权变成了社会主义所有权。这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使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取得更大的成功成为可能。资本主义为更快,更好的现代化铺平了道路。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该党的某些历史问题的解决”(称为“第二个历史决议”)于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中央委员会举行的第六届全体会议上于6月发表1981年清楚地指出:尽管社会主义转型具有某些缺点和偏差,但总的来说,在一个人口数百万人口中,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相对顺利地实现它促进了行业和农业的发展。 2002年,中国共产党的第16届国民大会重申:“在新中国建立后,我们的党创造性地完成了从新民主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社会主义之路上实现中国民族的巨大复兴的历史旅程。”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促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在社会主义转型基本完成之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促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并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共同繁荣。社会主义体系的全面建立为促进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以及中国未来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而没有工业化。一方面,正如邓小平所说:“当时,中国有一个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基本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条件,因此可以在一个欠发达的中国建立社会主义。这就是列宁所说的。另一方面,正如政党后来指出的那样,由于相对落后的经济和文化,中国的社会主义只能是社会主义的主要阶段,或者它只能是社会主义的主要阶段。如果没有巨大的生产力发展,就不可能超越这个阶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6 00:50 , Processed in 0.84165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