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压力巨大,从业者如何应对?
一是金融业。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登上了热搜榜:
一位大型基金经理突然去世,享年41岁。
虽然公司公告没有具体说明原因,但不少人猜测是与工作有关。
上半年各行业表现不佳。像他这样手握巨额资金的金融精英,自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在搜索这些信息时,浏览器也提供了一些相关信息,我发现:
金融界确实是一个压力很大的行业。
这个行业财大气粗,风大,机会猛烈但转瞬即逝。
修行者可能一步登顶,也可能一秒跌落。
影视剧中,金融从业者永远是世界的主角。
穿着昂贵的西装,背后是千变万化的价格牌;
地下室停着百万豪车,一个电话就可以带来上千万的盈亏。跺脚,整个城市都会震动。
人们所说的“每分钟数以百万计”的闪亮表面实际上是一个瞬间爆炸的高压气球。
工作带来的高压会让练习者身心疲惫,陷入焦虑、抑郁的深渊。
二是服务业。
有一种抑郁症叫做“微笑抑郁症”。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
他平时看上去很快乐,与人有很强的亲和力,是团队的快乐果实。
但事实上,当他独自一人或与好朋友和家人在一起时,他很迟钝,甚至内向。
这种现象在服务行业的人中很常见。
现在我们社会对服务业的要求非常高。
例如,商场、超市等非常重视服务的单位通常要求员工:
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与顾客发生任何冲突或使顾客感到不满意或不便。
但所谓的“优质服务”必然伴随着服务者对自身情感做出的“牺牲”。
为了获得报酬,服务员必须容忍自己的情绪。
即使自己不开心、不开心,面对顾客的时候还是要表现得和善、开朗。不许你出丑,更不许发生冲突。
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陷入抑郁。
三是销售业。
作为一名销售人员,你什么时候会感到焦虑?我想应该是“一直”。
面对拖延已久的订单,你会感到焦虑;
如果无论你如何努力都无法提高自己的表现,你就会感到焦虑;
卖不出去货,你就会着急;
如果销量太好,生产跟不上,你还是会着急。
总之,销售行业的从业者没有什么不担心的。
而想要做好销售,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全能”。
你需要懂营销、维护客户关系、充分了解产品……
如果在一个公司,其他岗位的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获得报酬,而销售则必须样样精通才能赚钱。
毕竟,销售人员的底薪往往少得可怜。
公司老板用这种方法试图激励销售人员,但另一方面也表明:
销售是一个没有太多保障、不给人安全感的工作。
而且,销售行业还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
进入新公司,如果三个月内没有明显成效,就必须主动离开。
这种压力无疑会让人产生极大的焦虑,甚至发展为抑郁症。
四是互联网产业。
说到互联网行业,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我第一个想到的形容词就是:加班。
加班和抑郁之间有关系吗?
心理学研究表明:
长期工作超过11小时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是每天工作7至8小时的人的两倍以上。
你的生活中是否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1.下班后什么都不想做,就玩手机,看无脑的短视频。
2. 原来感兴趣的事情不再感兴趣了。
3、周末不想出去、不想应酬。我找借口取消聚会和团队建设。连洗脸刷牙都麻烦。
4、经常感到内心空虚,但又不知道如何排解。
5、有时我明明什么都没做,却无缘无故地感到很累、精疲力尽。
如果你至少有以上两种情况,就意味着你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你可能正处于抑郁的边缘。
第五,全职家庭主妇。
为什么我劝你不要轻易成为全职家庭主妇?
很多人认为:
做一个全职家庭主妇就是这么容易,不用上班,不用兼职。
每天就在家玩,随意做做家务,偶尔照顾一下孩子。
全职家庭主妇的生活真的那么轻松舒适吗?
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全职家庭主妇没有收入来源,只能过着手掌向上的生活。她没有经济独立的权利,一切都看丈夫的面子;
其次,因为全职家庭主妇没有工作,别人会认为你必须无条件包揽所有家务。
然而做家务是一件很累很繁琐的事,而且一年365天都有午休。
这么辛苦的工作,却没有工资,没有合同,也没有社保。
关键是你还没被认可,别人认为这是你应该做的。
第三,与社会生活脱节。
虽然现在互联网发达了,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会真正与社会脱节。他们知道社会上正在发生什么。
但真正的脱节来自于全职妈妈很难重返职场,她的人际交往能力会逐渐恶化。
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座只能依靠丈夫和家人的“孤岛”。
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很多全职家庭主妇会陷入焦虑、抑郁之中,却不知道如何走出来。
讨论
以上五个容易让你陷入焦虑、抑郁的职业中,你属于哪一个行业呢?
你感觉如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