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5|回复: 0

情感绘画艺术:生命的所在与艺术的交融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0-12 16: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情感绘画的生活艺术 施句容 作者简介:施句容,1985年1月出生,男,汉族。现于甘肃省天祝县古城初级中学任教。从事油画艺术研究。联系方式:甘肃省天祝县古城初级中学 邮箱:@Phone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情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是绘画艺术的生命。情感和思想混合在一起。没有情感的艺术是说教,没有思想的艺术是梦想。本文从艺术起源的“情感论”出发,探讨绘画创作的整个过程以及两种不同形式的情感所影响的绘画现象和风格。最后从毕加索、梵高、蒙克的几幅作品中探讨了情感在绘画中的作用。艺术的生活。 :本文的作用。是生活的艺术,是生活的艺术,而不是梦想的艺术。这从艺术的整体性和风格的两种形式来说,最后从巴勃罗、梵高的作品上来说就是灵魂。关键词:情感、审美情感、正常情感、异常情感 关键词:状态 引言:情感在艺术活动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情感和思想混合在一起。没有情感的艺术是说教,没有思想的艺术是说梦①。

文字:绘画是以点、线、面、色彩、空间、虚实为元素,在二维空间中创造出艺术形象,表达画家思想和情感的艺术。然后画家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通过绘画呈现给观众。也就是说,色彩、空间、虚拟现实等都是情感的载体,或者说是存在的具体形式。在众多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情感论”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雪莱、托尔斯泰、科林伍德、苏珊·兰格等认为艺术源于人类表达和交流情感的需要。对于艺术作品来说,情感甚至比艺术形象更重要。这就是艺术的生命所在。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它渗透并蕴含着情感元素。情感是绘画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艺术离不开情感,情感是艺术的审美特征。在绘画艺术中,画家最终会通过绘画语言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体现在作品中,使作品变得栩栩如生。情绪是我们熟悉的东西,也是每个人共有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与生俱来且普遍存在的。这个无处不在的东西在你的脑海中占据主导地位,它在学术界被赋予了什么样的角色?那么定义呢?一般来说,情绪是指对外界刺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钦佩、厌恶等。也有人解释说,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即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们需要的体验。

许多学者也给出了生动的情感表达。 《毛诗序》认为,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都源于情感,说:“志在何处,诗在哪里,心在哪里,言在诗。情感动于心,形于心”。如果言语不够,我们就会叹息;如果我们叹息不够,我们就会歌唱;如果不够,我们就会手舞足蹈。”钟融在《诗序》中说:“齐的走兽,是动物,故摇曳之景,舞而吟”。因此,不难看出,情绪是人类的一种内在状态,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而且程度也有差别。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论艺术》中明确指出:人们用语言来相互交流思想,人们用艺术来相互交流情感。他认为,一个人“唤起他内心所经历的某种情感,并在唤起这种情感后,用文字表达的动作、线条、色彩和图像来传达这种情感,使别人也能体验到。”情感,这就是艺术。”由此可见,艺术与情感就像双胞胎,密不可分。情感作为一种心理因素,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艺术的使命是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绘画艺术作为艺术门类之一,离不开情感的表达。甚至可以说,情感在绘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生活中的一般情感并不是审美情感。在审美体验中,情感可分为两大类,即感性情感和审美情感。感性情感与感性活动密不可分。这种从对象中获得的情感可以看作是感知对象的客观性质,如感知对象的大小、数量、颜色、声音的高低等。



审美情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美的体验和态度。在审美状态下,主体对客体的愉快或不愉快的反应是人类的高级情感。它贯穿于整个审美过程,是审美活动的条件和动力。它是与审美认知相伴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其基础是审美认知。审美情感是由一定的意象引起的,审美对象总是被赋予一定的情感。它们并不是作为一个简单的客体而存在,而是作为一个体现主体某些需求和态度的客体而存在。它与生活中一般的情绪不同。审美情感是由纯粹的形式引起的,而生活中的一般情感则是由一些与形式无关或脱离形式的内容引起的。审美情感包含理性认识,是情感与理性的统一。科学追求真理的认知还包括情感活动。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永远也不可能有任何人对真理的追求。审美情感是对美的认识,它离不开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它的特点是情感体验。在情感体验中,虽然也有理性的思维活动和理性的认知内容,但它是在情感中融化和沉淀的。绘画的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地认识生活的过程。优秀的绘画作品总是体现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而情感其实才是创作过程的内在驱动力。首先,从生活观察和体验的角度来说,这是作者创作的第一步。作者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积极或消极的心理反映就是情感。

情感是通过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产生的,情感在人的大脑中酝酿,然后体现在绘画中。到了这一步,作者只有对事物有了感知,发现了美,才有可能表达美,才有可能对事物产生创作热情。否则,他就像木头对木头一样——冷漠。艺术构思是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活动。意境是在情感的力量和理性的潜在控制下,对图像进行分解、合成,创造出新图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根据自己的审美理解和习惯,合理地安排画面,创造出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图像。这进一步体现了情感的重要作用。没有情感的受孕是不可能的。没有情感的参与,就没有艺术的想象和联想。画面该如何布置才能不带情感介入?艺术形象应该是什么样子?说到想象和联想,这里有必要对两者进行解释。联想是从一件事思考到另一件事的心理过程。它可能是由感知某事并思考与之相关的事物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回忆某事并思考与之相关的事物而引起的。想象力是人脑将原始图像加工并转化为新图像的心理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功能,它是人类独有的。想象活动也受到历史条件的影响,如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知识匮乏等。人们无法解释许多自然现象,于是便想象出诸如雷神、雷母、风神、河伯等神话。如今,在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不再想象这些神话,而是想象如何穿越太空,征服宇宙。

每一代人的想象力都不能超越其时代的历史条件。绘画立意是艺术家从对生活的观察中体验和发现美,并在心中孕育艺术形象和绘画构图,形成审美形象的过程。联想和想象成为这个阶段必不可少的活动。因为生活不是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说明美存在于生活中。艺术家从生活中发现美,通过联想和想象,创作出艺术家认为最能表达自己思想的艺术形象,从而充满自信。这样表演阶段就能顺利进行。艺术表达,也可以说是交流过程,是意境的物化,是艺术等精神劳动的物质表现。它是艺术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体现。在这个阶段,情感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人们通常谈论是否有激情。激情是这个阶段的重要驱动力。它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达形式,常发生在深刻理解和强烈心理反思的情境中。激情是快速、强烈且难以抑制的。这样的特点是绘画表现的巨大推动力。在这个阶段,我们有时并不缺乏材料和材料,但因为缺乏情感和创作冲动而无法立即投入创作。创作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而这个目的不能转化为强烈的情感,无法抑制的表达欲望。面对一张空白的图片,无从下手。这时,如果有一个外在或内在的机会,哪怕是一两句话,突然一个奇思妙想闯入你的脑海,你就会豁然开朗,知道该画什么、怎么画,从而能够表达出来。你的想法。把它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你想要表达的情感凝结在作品中,让观众在观看你的作品时感动落泪,或者心情突然变得明朗……在正常情感的影响下,古典绘画然而,现代艺术却是在异常情绪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正常情绪和异常情绪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从绘画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些现象来看,我们会发现古典绘画与现代绘画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由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每个时代人们的需求都发生了变化。我们看到,在物质匮乏的社会,绘画的主题主要是道德、宗教、自由等,而在当今物质丰富的社会,人们更多地追求刺激、享受、金钱,人们的内心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问题,人们感到孤独、沮丧、暴力带来的恐惧等等。下面我将从毕加索、梵高和蒙克的几幅作品中分析情感在画面中的作用。 《格尔尼卡》运用象征手法、变形的造型和暗色调来表现战争的罪恶和灾难造成的悲剧。图中的牛头是法西斯残暴的象征,是破碎的人体和遭受残酷迫害的人们的遗骸。图片上方灯泡般的眼睛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揭露。变形的形状相互交织,拼贴形成混乱的视觉效果和残酷恐怖的氛围。这是毕加索心中对战争的主观反映。毕加索正是通过这些极其夸张变形的图案,表达了他对德国法西斯暴行的强烈仇恨。可见,这就是毕加索的绘画精神。 《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梵高对向日葵的热爱,对阿尔勒阳光的追求,是对旋转、炽热天体的向往。向日葵色彩纯正,形状清晰,是梵高同类型作品中的杰出作品。以黄色为主,夹杂一点青色和绿色,奏响黄与绿的交响曲。

这些花朵在画面中具有装饰性的布置,由于笔触的浓烈而显得充满生机。他画他所看到的和他所感受到的。他以自己的方式诠释自然,用自己的表现手段表达自己极其强烈的思想感情。向日葵是梵高的偶像,因为在他眼里,向日葵是太阳的光芒,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熊熊的情感之火的写照,是他悲惨一生的缩影。 “向日葵”总给人一种灼热、荒凉、孤独的感觉。梵高是一个疯子,一个天才,一个天才。他疯狂地画画,疯狂地爱一个人,疯狂地做一切事情。这就像《向日葵》中火热的情感,就像太阳一样。激情与激情在他内心翻腾。他是一位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天才的人。生活中,孤独这个词始终伴随着这个纯粹为了艺术来到世上的人。没有一个女人真正爱过他,几乎所有人都拒绝了他,除了他的兄弟西奥之外,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高更是唯一一位生前欣赏他的艺术的艺术家,也在一场隐约激烈的争吵后离开了他。梵高渴望爱情和朋友,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事情往往适得其反。现实给他带来了更大的打击和痛苦。这幅画安慰了梵高孤独的灵魂和受伤的心。得到安慰吧。 《向日葵》中的美,来自于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以及淡淡的忧伤,生动地描绘了梵高的一生。人们一看到向日葵,思绪就会飘向金色的田野……《呐喊》是20世纪挪威表现主义先驱爱德华·蒙克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的标题是《尖叫》,但画中没有具体的物体,暗示了引起尖叫的恐怖。画中央的图像让人毛骨悚然。他似乎正从我们身边走过,正要转向那一直延伸到远处的栏杆。他捂着耳朵,几乎听不到两个人走远的脚步声。他看不到远处的两艘船。还有教堂的尖塔,不然紧紧缠绕着他的孤独也许能悄然消退。这个与现实完全隔绝的孤独男人,似乎已经被内心深处的极度恐惧彻底征服了。蒙克高度夸张了这个形象,那张变形扭曲的尖叫脸,睁大的眼睛,凹陷的脸颊,让人想到死亡,简直就是一个尖叫的鬼魂。蒙克在这幅画中所使用的色彩与自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联系。蓝色的水、棕色的大地、绿色的树木、红色的天空虽然都夸张而富于表现力,但并没有失去其原创性。颜色大致真实。前面的颜色很压抑。浓浓的血红色悬浮在地平线之上,给人一种不祥的预感。它类似于大海的黑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13:31 , Processed in 0.55583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