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7|回复: 0

1934 年 8 月 20 日庐山森林植物园成立,众多科学家与蒋介石代表出席典礼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0-17 01: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冯晓慧

《九江文史》发表有关九江的文史文章。该系列作品在“风小惠”、“寻阳旭华”两个公众号发布,并在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同步转载。欢迎原作者投稿。联系方式请见本公众号自动回复。

注:本文首发于2024年8月4日《九江日报·长江周刊》995期,发表时有删节,以下为原文。

概述:

1934年8月20日,庐山森林植物园举行奠基典礼。当时,中国科学学会在庐山召开年会,许多科学家前来参加;蒋介石、熊世辉(时任江西省主席)也派代表出席。同日,植物园委员会第一次年会召开,秦仁昌正式当选为植物园园长。

1934年8月20日,庐山森林植物园成立。前排左侧为胡先苏教授,右侧为秦仁昌主任。来源:《庐山植物园第30年》

评论:

1936年3月,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撰文指出,中国真正的科学研究是从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的,20多年来建立了34个自然科学研究机构。蔡元培列出的机构中,江西只有一个,那就是庐山植物园。此时,植物园成立仅一年半的时间,却受到了中国科学界的高度评价,并寄予厚望。

中国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有着悠久的植物引种、栽培和园林建设历史。然而,植物园的科学定义仍然是从西方传播的。植物园是调查、采集、鉴定、引种、驯化、保存和推广利用植物的科学研究单位。其第二功能是普及植物科学知识,为人们提供游乐设施。因此,中国古代园林、私家园林不能称为植物园。

在庐山植物园之前,中国已有少量植物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29年建立的南京中山植物园和1933年建立的武汉大学植物园。但这些植物园要么规模不大,要么因战乱而关闭。 1934年在庐山建立的植物园是中国学者自行创办的一座正式的大型科学研究植物园。因此,很多人认为庐山植物园是中国第一座专业植物园。

胡先苏,1940。来源:搜狐网



庐山植物园的建立始于被誉为中国植物界“鼻祖”的胡先苏先生。胡先苏先生是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先驱、中国现代植物学的先驱、中国现代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

胡先生是江西省的新人。曾担任庐山林业局副局长,对庐山地理环境、植物状况有深入了解。 1925年,第二次回国的胡先苏出任东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植物学部主任,开始萌生了建设植物园。 1931年应邀撰写《庐山纪事》有关植物的章节,并在庐山进行了植物调查。

在此期间,胡先苏认识到庐山非常适合建设植物园。这是因为,当时中国北方还处于军阀统治状态,国民政府管辖的地区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从大学研究机构的角度来看,在南京或武汉开设植物园会更合适,但这些城市的夏天太热,不适合大多数植物的种植。

在庐山建植物园有其特殊的考虑。 20世纪30年代,庐山成为国民党的“夏都”。便利的交通、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和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加上植物园的观赏、游憩功能和“夏都”氛围,相得益彰。与荒野中其他地方的建筑相比,庐山植物园的建筑更容易实现,也更具影响力。对于只能花钱不能赚钱的科研项目来说,必须要考虑到这个因素。

1934年3月,胡先苏开始推动植物园的建设。他想方设法争取土地,并向各方寻求资金。 5月,他派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负责该项目。 8月20日,在中国科学学会庐山第十九次年会召开之际,庐山森林植物园举行了隆重的开园仪式。它是我国第一座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大型植物园,也是第一座亚热带山地园林。植物园诞生了。

1936年庐山植物园中心区全景摄影:秦仁昌

胡先苏先生坚持按照世界一流标准建设植物园,特派陈凤怀赴英国学习园艺技术。由于政府拨付资金不足,胡先苏组织的大型募捐活动得到了一批社会精英的支持,基本解决了园区建设资金。

植物园虽然地处庐山,但建设条件也相当艰苦。我国第一批植物园建设者和植物学家秉承“献身科学、报效祖国”、“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贫穷、受得了艰苦”的精神。 ”,在秦仁昌先生的领导下,植物园仅用了两三年时间就建成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植物园内建立的植物标本室被称为“东亚唯一完整的植物标本馆”。 ”。

1938年7月,日军侵占九江,植物园职工不得不撤离庐山。在秦仁昌教授的带领下,他们迁往云南丽江,设立了庐山植物园丽江工作站。

秦仁昌 图片来源:知乎

丽江七年抗战期间,庐山植物园的工作、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几乎达到绝境。但植物园的科研人员仍然完成了大量的植物采集和研究工作,尤其是秦仁昌先生,他因对蕨类植物研究的重要贡献而被称为“世界翼类学之父”。

抗战结束后,1946年春,庐山植物园云南工作站结束工作。秦仁昌教授等人被劝说留在云南。后来,被誉为中国植物园之父、修水陈门五祖之一的陈风槐担负起修复庐山植物园的重任。此时,植物园的建筑全部被毁,树苗枯萎,标本、书籍、仪器全部被日本人盗走。陈凤怀先生几乎是从头开始重建的。他住在破旧的小屋里,聘请技术人员和工人,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难度比刚建植物园时还要大。在陈凤怀教授的努力和胡先苏先生的帮助下,庐山植物园得到了恢复,但其规模已不再是20世纪30年代的规模。



从1934年建园,到丽江抗战,再到1946年重建,庐山植物园已有十余年的历程,艰苦卓绝,成就卓著,被誉为“中国植物园”。中国植物学和植物园的耶路撒冷”。中国植物学家我们的“精神花园”。

20世纪40年代末植物园中心区全景。来源:《庐山植物园第30年》

解放后,庐山植物园先与庐山森林公园合并,后由中国科学院接管。 20世纪50年代初,植物园还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然而1954年,陈凤怀教授奉命带领部分科研人员前往南京重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植物园中山植物园,后来将其建成全国最著名的植物园。至于庐山植物园,园长和主要业务人员被撤职,活力严重受损。可以说,自1954年以来,庐山植物园已经处于不可逆转的衰落之中。这座建国初期仍稳居第一的大型植物园,如今连全国前十名都难以进入。

1952年,陈凤怀(右二)与员工合影。来源:《庐山植物园第30年》

庐山植物园的衰落主要是隶属关系和体制问题。 1958年,因江西省“斗争”,庐山植物园从中国科学院分离出来,划归江西省管辖。结果在大跃进期间几乎被毁。尽管经过胡先苏先生的努力,植物园几年后还是被中国科学院收回,但很快又重新隶属于江西省。几经周折,植物园的科技人员基本散了。

文革期间,植物园被改造成生产车间,大量植物和标本被毁。改革开放后,植物园的科研工作仍然没有多大起色。以当时江西省的经济水平,很难支撑高水平科研院所的运行。 1996年,植物园由省级院所(江西省和中国科学院)共建,更名为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目前,这一新制度已经实施了20多年。效果如何?作者没有植物学知识,无法发表评论。

植物园秋季摄影:李明红,2021年10月

我们先不说系统。在庐山,笔者最喜欢的是植物园。比较适合长住,或者看书,或者躺在草地上看云雾。还可以在花园里散步,路过“三老墓”,向胡先苏、秦仁昌、陈凤怀的墓碑点点头,或者在陈寅恪墓前默哀片刻。

庐山植物园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美,这是科技人员再现的自然之美,是只有凝神才能感受的宁静之美,是飘浮在你身边的历史精神之美。

庐山植物园航拍:李明红,2021年3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18:14 , Processed in 0.50625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