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97|回复: 0

:一部展现人性温暖的主旋律电影,如何在灰暗色调中呈现生命的温度感?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0-18 10: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这是第4716篇原创第一篇文章,字数2k+ ·

·水姐|关注秦硕朋友圈ID:·

大海是蓝色的,草原是绿色的。记忆泛黄了。于是《海的尽头是草原》就从泛黄的老镜头开始。出现的就是外滩的老建筑。它们最初是灰色和黄色的。暴风雨中,它们加上了灰色和黄色,有点认不出来了。 。灰色和黄色都可以变得荒凉,但也因为人的温度,可以让人感受到质的不同。

电影需要先调整记忆的颜色。因为它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偏向于爱情和人道主义,所以它想要表达的不是压抑、扭曲和恐惧,而是黑暗中人性积极性的温暖和永恒。

那么生活的温暖、人性的温暖应该如何表达呢?如今,人们对于情感的审美要求不断提高。因为很多信念和信念已经崩溃,人们很难相信情感的无常。然而,即使是经历过千帆过海的人,依然会相信一种形式,那就是简单。自发并相信自然和天意的良好意图。

影片讲述了:小女孩杜思恒和孤儿院里的众多南方孩子,踏上漫长而坎坷的火车旅程,穿越大半个中国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在那里她认识了额吉、父亲、哥哥……她固执又不听话,但额吉总能容忍她。她一开始不相信任何人,但一次又一次被救。她被哥哥从狼群中救了出来,又被父亲从沙尘暴中救了出来。万物皆有灵,马能感知人的处境并寻求帮助。家人全心全意地爱着她,没有抛弃她。她的哥哥为了救她,甚至被流沙吞没。 ……

额吉失去亲生儿子后,对杜思衡说:“人和动物都有自己的命运,一切都是天意。”草原如此辽阔,荒凉中充满了温暖。人生就是这样,我们必须面对分离和死亡。你至少可以尝试记住美好的事物,尤其是人性中难得的美好事物。正如菲茨杰拉德所说,你学到的一切和你遭受的每一次痛苦都会在你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派上用场。

每个镜头确实都是摄影作品,场景广阔。虽然很多废弃的伤口并不那么撕心裂肺,但这种慢性疤痕时隐时现,困扰一生。需要一份大而恒温的爱来覆盖,让每一个场景都成为美好的回忆。

看完《海的尽头是草原》,我觉得如果主旋律电影能把故事讲得这么好,温柔平和地讲述人性的真实简单的温暖,那就是一个很好的进步。

在尔冬升拍摄的电影中,音乐与历史有机地融为一体。比如片尾的内蒙古音乐《风从天上来》,是在养母100岁听到孩子生母去世的消息时播放的。 《超越治愈本身》的音乐是心灵的升华——“天上没有不朽的云彩,地上没有不朽的岁月,岁月也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星光使夜空绚丽,智慧将夜空染绿。”在人生的荒凉中,让我们的希望展翅高飞,我们双手拥抱理想,我们双手拥抱理想。”



看完电影,我其实还查了论文,了解了那段历史。我认为这部电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据统计局记录,1959年自然灾害开始爆发,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北、湖南、黑龙江等粮食主产区干旱尤为严重。而且,除了干旱、洪涝、冰雹、霜冻之外,还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蝗虫、粘虫、鼠疫。到1960年,受​​灾人数达8041万人。当年全国总人口只有6.64亿,占12.1%。

当时,城乡粮食和粮食供应严重短缺。江、浙、沪等地的数十家孤儿院,儿童营养不良,多数患病。周恩来总理请全国妇联主席康克庆向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请求提供奶粉援助,但内蒙古的乳品厂也停产了。

乌兰夫与奎碧、杨志林、王铎、吉亚泰等内蒙古干部讨论此事。其中,党委副书记吉亚泰建议,将这些孤儿先转移到内蒙古照顾,有条件的再分发给牧民抚养。当时,牧民由于各种原因缺少儿童和女孩,他们也愿意收养儿童。

事实上,早在1958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就发出了移民儿童的指示。他们从安徽接收了304名孤儿,安置在锡林郭勒盟。但70%的孩子营养状况不佳,通过了火车。 、汽车、马车、骆驼车、勒勒车(古代称卷扬车、落落车、牛牛车等,是我国北方草原上蒙古族使用的古代交通工具) ,还有十多天无休无止的劳作。另外,9月份,南北温差较大,感冒、肺炎、腹泻等疾病导致儿童大量死亡。

但正是有了这次的经验和教训,我想把事情做得更好,知道如何建设卫生站,如何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等等。

1960年至1961年,内蒙古两年内收养了3000名孤儿,主要来自上海、江苏等地。这一伟大举动被称为“三千孤儿进内蒙古”,乌兰夫一声令下,“一个接一个,活一个,壮大起来”。

其中,1960年接收外地、1000个自治区孤儿1000名,建成大型托儿所5个。当时,全国面临灾害,内蒙古的灾害形势也十分严峻。仅有限的基础设施成本无法满足要求。但是,当时的人们要完成一件事,即使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人的主动性和精神力量,在物质匮乏的时候,有时甚至更加强大。每个人、每个部门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尽力解决它。

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号召下,内蒙古人民充满了牺牲精神。许多保育员一天只吃一顿饭,通宵工作,睡眠不足。为了抢救一名8个月大的女孩,大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努力、努力,尽管孩子长大后不会记得是谁救了她。她当时是“国家的孩子”,然后他们是“国家的护士和医生”。



那时的人们付出代价只是为了重获生活。他们觉得生命应该有生存的权利,无论是谁。他们接受的命令,就是无论如何都要提高生存率!

那时的卫生条件极其恶劣。南方儿童普遍感染蛔虫。那时,苗圃里爬满了蛔虫。每人可捕捉20-50只蛔虫。我无法想象这个场景。

海拉尔市幼儿园使用蒙古灵芝丸、连招丸治疗儿童疾病。服用一周后,药效就很明显了。然而,孩子们的皮肤被治疗变黑了,所以医生们尝试着给孩子们补充水解蛋白,不仅可以让他们活下去,还可以让他们变得美丽。那时人性是闪耀的,所以不要太怀疑人性。即使在扭曲、压抑的时候,它也会走出来,自行呼吸。

另外,巴彦淖尔盟新建的敬老院虽然有暖气管道,但缺少暖气片,所以医疗病房全部腾出来建敬老院;在呼伦贝尔海拉尔市,大量奶牛死亡,但孩子们急需牛奶,勒紧裤带,他们拿着紧急贷款购买荷兰牛。

有的牧民赶着汽车、马匹从数百里之外的地方领养“乡村的孩子”。蒙古人相信“我的家就是我的天堂”,收养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不朽之神“吉雅”赐予的“注定属于我的孩子”。在另一部电影《为了祖国的孩子》中,这次救援被定义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生命救援”。

中国作家乐陀为额吉草原张凤仙制作了电视故事片《母亲的纪念碑》。张奉贤收养了6个孩子,并把每个孩子培养成人才。她死后,蒙古人没有埋葬她,也没有立碑,只是孩子们用蒙汉汉字写下了“额吉奉贤”,把她埋在了高高的山坡上。

诗人仁钦南杰拉在《母亲》中写道:宽广而温暖的怀抱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人生的漫漫旅途,是母亲在月光下引领我,唱着摇篮曲。妈妈,妈妈,辛苦劳作,白发苍苍的妈妈;我将为你立一座玉碑。我永远无法报答您的恩情:妈妈,妈妈。

海的尽头就是草原。时间和空间瞬间改变,好坏改变。但不变的是人性中最恒定、最有温度的部分,类似于母爱。

《图片|视觉中国》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20:16 , Processed in 0.71436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