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33|回复: 0

广州花城美誉:留穗过年花样生活,晒出最美一平米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0-20 21: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小伟养多肉植物。

林翰的精心布置,将花朵与空间完美融合。

广州自古就有“花城”之称,不仅因为广州四季鲜花盛开,还因为广州市民与花相伴、爱护花、珍惜花。虎年春节期间,南方都市报推出以花过年的“花”生活方式——发布“最美平米”征集活动,征集个人以花为主题的照片或短视频,家庭、机构展现花朵的美丽。分享美好生活。

活动期间,不少市民积极参与,展示“花的世界”,分享“花的故事”。

谭文

闲置十几年的阳台瞬间变身“花的世界”

谭文自称是“园艺新手”,她的阳台已经空了十多年。疫情期间,她待在家里的时间较多,于是一家人开始学习养花。各种各样的花草不仅装点了家里空荡荡的角落,也给家庭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有些花给人“像打开盲盒一样的惊喜”

由于阳台朝南,一天中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较长,谭文尽量选择耐晒的花卉种在阳台上,比如菊花等。在阳台的一角,谭文选择了摆放茉莉花。芬芳的花朵让她感到幸福。阳台上的各种花卉中,谭文最喜欢兰花,“它们的生命力特别顽强”。 2020年暑假期间,因为家里忙着装修,我无暇打理阳台上的花草,这组兰花几乎被遗忘了。可去年初,我以为再也不会开花的球兰却悄然发芽了小花。毛茸茸的花球可爱又独特。 “兰花的开花就像打开一个盲盒,每一盘兰花都有不同的颜色,用微距拍摄时特别漂亮。”这让谭文惊讶不已。

种花增进家庭沟通

谭文提到,疫情之前,因为丈夫在深圳工作,两人经常忙于自己的事情。疫情过后,丈夫不再需要频繁往返于广州和深圳之间。作为养花新手,夫妻俩精心培育阳台上的花卉。新的经历给夫妻俩带来了更多的沟通。

谭文的两个孩子也很喜欢花。 “我种花的时候,姐姐经常过来帮忙。哥哥虽然没说什么,但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拍这些花的照片,我知道他也喜欢这些花。”

“园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状态,在园艺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话题可以聊。”周末或节假日空闲的时候,谭文和家人就会一起照顾花。冬天,孩子们喜欢在阳台上看书,晒太阳,享受被花香包围的生活。

小P

小花园是我的“精神天堂”

广州市民小P家的露台是一个小花园,种着10多种花卉。 “种花就像养宠物一样,我们会享受和植物在一起的时光。”小P说,这里已经成为她的精神天堂。

成功种植活体郁金香,开辟花卉栽培之路

一开始,小P和大多数园艺“新手”一样,喜欢什么就种什么,看起来好看就买什么。养了一段时间花后,小P很羡慕那些成功把普通花草培育成美丽花草的例子。于是我自己慢慢摸索:在网购平台上购买苗木或种子,尝试种植;我经常阅读与花卉栽培相关的书籍和视频资料来学习花艺;后来我找到了同频的花友,互相分享、交换鲜花。经历……慢慢地,小P从一个单纯的赏花者,变成了一个养花人。

小P至今还记得7年前成功种植郁金香时的成就感。那时候,小P很少看到身边有人种郁金香,但她还是想尝试一下。于是,她从网上购买了郁金香球茎,并按照说明进行种植。没想到,郁金香竟然开了。

种植活体郁金香的经历正式开启了小P的养花之旅。那段时间,工作之余,小P大部分时间都在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学习培土、施肥、修剪等园艺知识。

种花后开始享受植物生长的过程

小P的露台最鼎盛的时候有30多个品种。目前,经过不断的折腾和选择,只剩下十几个品种,如果我们愿意的话,我们偶尔会添加更多。养花多年,小P的心情也发生了变化。当她还是“小白”的时候,就会憧憬花开的感觉。但开始种花后,她更加享受种植植物的过程。 “开花不再是我最期待的时刻,因为大多数植物一年开花的次数并不多。更满意的是看到植物是否生长健康。对于一些不开花的植物,叶子和树枝将是……一种美。”

刘开开

插画、绿植、潮流玩具,为家打造一个轻松的角落

原本拥挤杂乱的小餐厅,经过一次偶然的改造,变成了舒适美丽的休闲角落。对于刘凯凯来说,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快乐角落。

房东太太曾经为“多肉植物”搭建了一个遮阳篷

上大学的时候,多肉植物还没有流行,但刘凯凯已经非常喜欢这种绿色植物了。给刘开开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刚毕业就租了第一套房子。房东太太人很好,免费让她在屋顶种植绿植。房东阿姨会热情地给多肉植物浇水,并搭起雨棚,防止雨水过多淹没绿植。 “不过,因为养多肉植物不需要太多水,所以房东阿姨经常帮我浇水。后来,夏天雨水多的时候,多肉植物就死了不少。”回忆起这段经历,刘开开笑着说,直到今天,我仍然很感谢奶奶为她的“多肉植物”搭建了天棚。

绿色植物不多,却绽放出无限生机

现在,刘凯凯家阳台上摆放绿植的面积不足4平方米,处处绿意盎然,尽显生活的繁华。其中,紫绿盆吊竹兰引人注目。这是刘凯凯去年在路边垃圾桶旁捡到的,自己长成了一个大盆。 ”刘凯凯还说,家里的竹兰养护后,她就砍了几株,送给同事养。

宋晓伟

资深“肉迷”自家阳台养出一片多肉植物海洋

家住广州的宋小伟有很多标签,插画家、设计师、策展人……其中一个不可或缺:多肉植物爱好者。在自家的天台上,他用上千株多肉植物打造了一个安静明亮的植物园,成为花友中家喻户晓的“网红”。宋小伟不仅可以养它们,还可以给它们拍照。他镜头下的“肉”,无论是照片还是视频,一发布到朋友圈就会引来无数点赞。

在种植多肉的过程中找到专注和宁静

多肉植物,汁液饱满,造型可爱,被爱花人士亲切地称为“多肉植物”。这种可爱植物的潮流由来已久,宋小伟也参与其中好几年了。

不管你是不是“肉迷”,如果进入宋小伟大楼天台的“肉”世界,相信你会瞬间被治愈。鲜艳的色彩、千姿百态的形状、饱满厚实的质感……在这里,每一片多汁的花瓣都散发着饱满的生命力。

“植物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很多方面,植物蕴含着对生命、对自然、对生命的态度,每一株有生命的植物都是生命欣欣向荣的一部分。”宋小伟热爱自然,喜欢种植。种植花草的过程,但他更偏爱多肉植物。

宋小伟还记得第一次亲手种植多肉植物的情景,久违的专注和宁静在不经意间又回到了他的身边。世界上不再有喧嚣和不耐烦,不再有杂念和忙碌,只有他自己和眼前的“多肉植物”。 ,心里有一丝欣喜和轻松。 “多肉就像一剂药,它诱惑你,治愈你。”

巧妙地为植物打造独特的家园

在宋小伟看来,种植“多肉”的乐趣不仅仅是看到自己养的多肉叶子变得越来越肥美,越来越漂亮,更是为它们打造一个独特的家。

养肉多了,他也习惯就地取材作画。破烂的电饭锅内胆,加上竹架,变成了一个独特的花盆。在挖好的石头上种上“肉”,也是很有特色的。他还喜欢去老市场“淘宝”,建材市场上出售的陶瓷工艺品常常成为他养肉的工具。

有人说,在南方养很多肉太难了。当下雨或者天气回归南方的时候,多肉植物得不到阳光,很容易积水,导致根部腐烂。在炎热潮湿的夏季,多肉植物很容易死亡。在宋晓伟看来,这些都不是问题。好朋友这样评价宋小伟的花卉栽培:“养多肉就像画画,只要留出足够的空间,就能做好。能养好多肉的人,内心深处一定有平静和温暖。” ”的。”

黄秋玲

爱花等于爱美好生活

“老光”黄秋玲爱花,她的朋友们都知道。经常有人问她:种这么多花有什么用? “我从来不知道如何回答,我只知道我喜欢它。然后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花不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而是美好生活的标准组成部分。”黄秋玲刚说完,恍然大悟,“原来我喜欢更好的生活。”

十八般武功只为定格花开的美好瞬间

家里的小院子里种满了黄秋玲最喜欢的花。紫色风铃、墨兰、玫瑰海棠、兰花、飞燕草、葡萄风信子、孤挺花……她对花的热爱激发了她的潜能。经过几年的压花、油画、摄影、修图、养花,黄秋玲练就了“十八般武艺”,各种技艺都不是问题。

为了留住花朵最美的瞬间,黄秋玲不仅学习了干燥剂装瓶、油画等技巧,还学会了如何压花以保存花朵的颜色。她告诉记者,浮雕花是在花朵盛开时剪下,用浮雕板压制而成的作品。

压花的关键是密封。如果密封性好的话,保存一两年是没有问题的。例如,如果一朵玫瑰花有很多花瓣,则必须先将花瓣分开,用压花板压紧,然后再组合。不久前,我看到路边盛开着长寿菊。经过她的巧手制作,现已成为一件压花作品。如今,她无数的浮雕作品装饰在家里的每个角落,包括笔记本封面、书签、小卡片、蜡烛和吊坠。这些作品甚至成为市场上的畅销产品。

户外烧烤时别忘了插花

“我喜欢花,时时刻刻都会想起它们。”有一次出去吃竹筒饭,黄秋玲突然想到,竹筒可以用来养花吗?这是一艘纯天然的器皿!在朋友的帮助下,她尝试了一下,并成功了。她种了兰花和春羽,从此有了自己的“竹筒花”。

在黄秋玲家门前,经常可以看到快递堆成小山。这些都是黄秋玲在网上购买的各种花、盆、器皿。因为太“热心”,她经常被送货小哥抱怨催促,“黄小姐,你家门口有快递!你得赶紧去取!”

在黄秋玲的朋友圈和手机相册里,花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对于黄秋玲来说,赏花、泡花茶是家常便饭。即使在户外烧烤时,她也不忘记插上鲜花,真正将鲜花融入生活。

戴霞

花香蕴含永恒的爱

理性严谨的法律条文与花朵般的情感浪漫看似毫无联系,却在大学法律老师戴霞身上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戴霞说,鲜花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芬芳,还有含蓄而意味深长的情感。

假期一过,我就忍不住“剁手”去买花。

澳洲腊梅、冬青、蝴蝶兰、孤挺花、桃花……春节期间,戴霞的家变成了“花的世界”。 “这些花似乎既是我的伙伴,又是我的孩子。”戴霞看着客厅里的一盆孤挺花从慢慢发芽到如今盛开。她不忍心让花朵渐渐枯萎,“落入泥沼,磨成灰尘”。然后。她学会了制作干花。

戴霞每周都会在网站上专门订购的鲜花送到她家里,她可以随意搭配。她已经成为社区附近花店的“会员”。每逢节日或生日,她都会买一束相配的鲜花放在家里。鲜花已经成为她生活中的一种“仪式感”。情人节快到了,她忍不住买了一些郁金香和鲜花。玫瑰。尽管我多次说过“不再”,但我始终没有成功。

无论走到哪里,都必须学习插花

八年前,在女儿的建议下,戴霞参加了插花课程。没想到,她却“失控”,彻底迷上了插花艺术。

此后,戴霞陆续参加了很多插花课程。有的是线下老师讲授的实践课程,有的是花卉网站上的专业插花大师课程。她还在MOOC网站上搜索了专门介绍中国插花的MOOC,没有上完课就全部听完了。

自从接触插花之后,戴霞走到哪里都会关注插花,是什么样的圣诞节,春节期间有什么不同。就连看新闻发布会,她也会特别留意人民大会堂里的鲜花是如何搭配的。

“方寸花瓶中,花朵的色彩搭配、交错布局,让人感受到东西方美学和哲学从花朵上的体现。”从插花开始,戴霞越来越喜欢花。

戴霞非常希望身边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鲜花带来的快乐和美丽,所以她时不时地给女儿送一些鲜花。 “江南什么都没有,就给我一口泉水吧。”对她来说,鲜花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芬芳,还有含蓄而意味深长的情感。

林艳

唱戏养花是我向往的生活。

一座开满鲜花的花园、一池鱼、几只乌龟……粤剧导师林燕退休后,在自家阳台上打造了这样一个“小世界”。 2007年搬到番禺后,林燕推广粤剧,在自家阳台上打造了自己的“小花园”,在远离闹市的家里过着她“向往的生活”。

询问学生如何养花

除了推广粤剧之外,林燕还对花卉园艺有一大兴趣。她从小的梦想就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花园。于是,2007年,林燕一家搬出了广州繁华的市区,搬到了番禺的新家。小阳台是她选择这里作为家的重要原因。 “我可以把它当作自己的小花园,种很多花。”原本简陋的阳台,在林烟的打理下,现在已经开满了鲜花。

虽然课程不再对外开放,但林燕以前教过的学生仍然每个周末都会来她家交流和学习粤剧。借此机会,林燕将与熟悉花卉栽培的同学们交流经验。 “我的一些学生家里也有花园,他们跟我学唱粤剧,我教他们如何种花。”教学的互惠互利,师生之间积极的双向互动,让林艳对养花更加得心应手。

每朵花都有自己的气质,需要精心呵护

自从养花以来,林燕更加关心不同季节对花草生长的影响。养花时间长了,林燕逐渐总结出了自家阳台上每种花的不同“小脾气”。温度湿度、阳光方向、土壤材质……这些常见却又微妙的差异,成为了林烟关注的焦点。

“现在冬天比较冷,虽然我一般都是早上七八点起床,但我要等到太阳出来了才给花草浇水,而且要一点一点地浇,不然就会烂掉。”很容易被冻住。”林彦和说,照顾阳台上的花草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 “孩子们在不舒服或生病时知道如何哭泣,但我养的花不会说话。”到了夏天,林烟就会有不同的方式来照顾它们。因此,在四季不太分明的广州,为了更好地照顾自己小花园里的花花草草,林烟比其他人更深刻地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林燕表示,她相信“万物皆有灵”。无论是默默生长的花草,还是活泼小可爱的鱼儿乌龟,林烟对待它们总是只有两个字:用心。

林翰

当格栅门遇上花朵,营造东方印象

流水悦耳,草木葱绿,花香扑鼻……走进林翰的家,他轻轻闭上眼睛,感觉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去年,家里新添置了两扇格栅门,给林翰的“花房”带来了一丝古朴与沧桑。无意间,她发现这些“老古董”也能与花朵碰撞,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爱花惜物是一种普遍的生活态度

林翰从小就喜欢亲近大自然。油菜花田、阳光下泥土的芬芳,都是她童年美好的回忆。小时候,她就认为干农活是一种有趣的游戏。

随着年龄的增长,林翰对自然的向往也不断增长。从最常见的绿萝和姜花开始,林翰带回家的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养花、种植绿植、插花、园艺已经成为她的日常。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她大部分空闲时间都花在照顾家里的花草上。

林翰爱花,更珍惜花。她眼里的花朵是有生命的。从盛开到逐渐凋谢,她总是尽最大努力,尽可能地延长花朵的寿命。从大花瓶换成小花瓶,无论是在客厅还是在书房,林翰说自己对花总是“小心翼翼”,经常变换状态以达到最佳效果。 “改变角度或降低位置有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对待一朵花,用各种方法让它尽可能地绽放,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花的生命价值。”对花的态度,也是林翰对生活的态度。 “人也要珍惜东西,不要浪费,不要太多,够用就好。

格栅门打造新花景

一进屋就映入眼帘的两扇格栅门,是林翰这两年的“新宠”。它们的加入为家里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花卉世界。上下两部分固定在家里,巧妙地将客厅、书房和小阳台隔开。以格栅门为背景,雪柳、蝴蝶兰自由绽放,与门上的雕花相得益彰。

“格栅门分而不分,一半移一半留,给人一种既迎又羞的温柔,进退自如。”林翰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两扇格栅门。安装格栅门后,作为功能结构,为狭小的空间增添了层次感;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元素,它以虚拟的“隔断”方式传达传统的东方写意。

“随着四个季节花的变化,整个家就有了流动的韵律。”林翰说,格栅门窗与花卉、绿植的组合是可以不断变化的。这就是“以有限创造无限”。就连林翰自己也没想到,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结合可以如此完美。在她看来,完美融合的关键在于用户能否打开思路、开阔视野、增加想象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6 03:48 , Processed in 0.11257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