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9|回复: 0

八年级语文诗词鉴赏:白居易带我们游西湖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0-26 04: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术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诗词积累,初步形成了古诗词鉴赏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鉴赏经验。对中学生心理的研究指出,抓住学生的特点,积极采用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法,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我把这节课设计成关于诗作者“白居易带我们游西湖”的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他们可以领悟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的形象语言。

(3)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的美好。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他们可以领悟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的形象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的美好。

教学流程:

一、情况介绍

1. 进口

同学们,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从课本上就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一中学毕业就和父母一起去了苏州、杭州,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既然看过了那里的风景,我就不去评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了。现在就让我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当时拍的风景,让大家亲自感受一下那里的风景有多美。美丽的! (课件展示图片)

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谈谈你的感受吗? (默认:赏心悦目,美不胜收,思绪无穷)确实,绝对是美极了!那么你想近距离看看西湖的风景吗?好的,你的愿望就实现了。

这节课,老师将陪伴大家游览美丽的西湖,又称钱塘湖。我们请了曾任杭州刺史的唐代诗人白居易作为我们的导游。让他带领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西湖,游览西湖。现在我们就跟随白居易走进《钱塘湖春游》(板书)

2.作者介绍(看视频)

3、解决问题: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不言而喻,“钱塘湖”描述了游览的地方。除此之外,从诗名中我们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呢?时值春天,活动是旅行。

过渡语言:作者白居易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从小学到现在我们都读过他的很多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他吧。

4.观看视频:作者介绍视频

5.背景介绍。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游西湖,骑马踏白沙堤。远远望着迷人的西湖,他不禁被它独特的魅力所吸引。他感到轻松愉快,并受到诗歌的启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诗。

过渡语:我想大家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参观了,那么就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前往美丽的西湖吧。

2.诗歌初读

1.自由朗读,准确发音。

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汉字的发音和节奏。

3. 大声朗读名字。

4. 一起阅读全课。

现代作家梁晓生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让我们一起享受这份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力争能够读出其中的优美和神韵。

现代作家梁晓生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让我们一起享受这份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力争能够读出其中的优美和神韵。

3. 理解诗歌



1.我们刚刚反复读了这首诗,现在我们来仔细看看这首诗所描述的美丽景色。看看诗意的眼睛“春天”。诗人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象?

默认一:

“孤山寺以北,贾亭以西,水面初平,云低。”

师:我们先根据课文注释来理解这两首诗的内容。

生:这两句话描述了路过孤山寺、家亭时看到的风景。 (写在黑板上)沿着诗人的脚步,我们能看到什么风景呢?有水,有云。 (板书)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广阔的水面和低垂的云彩。似乎还可以看到岸边美丽的植物倒映在明亮的水面上,让人心旷神怡。

你不妨闭上眼睛,静静地体验一下! (播放鸟叫声)嘿,什么声音?鸟鸣声。鸟儿的歌声从何而来?让我们顺着声音走近一看。

默认 2:

“几只早莺在树上争暖,新燕啄食春泥。”

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随着叫声,我们看到了两个可爱的小动物!他们是——莹和燕。 (板书)黄莺是春天的歌唱家,它们都争先恐后地飞上枝头歌唱。也许他们刚才是在炫耀自己的歌声;而燕子则是春天的使者,它们已经开始用嘴叼着泥筑巢,告诉人们春天来了。多么生机勃勃的景象啊!从这副对联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带我们去游览的是哪个季节? (早春)其实,早春的生机不仅仅只有这些,还有五彩缤纷的春花,浅浅的春草。不信你看!

默认三:

“花渐娇艳,故浅草无马蹄”。

老师:“然花”是小野花,数量众多,色彩斑斓。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景色?

生:这两句是写花草的(写在黑板上),着重表达诗人的感情。他骑着马,感觉马在浅浅的草地上轻快地走着。看着花儿许久,他的眼眸里充满了鲜艳的紫红色。会让人头晕目眩,感到迷茫。不知不觉中,他们就会沉迷其中,不愿醒来,舍不得离开,仿佛永远都欣赏不够这样美丽的风景。因此,诗人“最爱湖东岸”,爱在西湖东岸散步欣赏美景。他永远都看不够,尤其是“绿杨树荫下的白沙堤”。绿柳下白沙堤。 (板书)

​默认四:

老师:“兴盛盛”的意思是看不够、游览不够,意思是湖东的美丽景色让作者不愿离开!哪两个词最直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

健康:“最喜欢”

师:我们现在看到的堤坝就是白居易笔下的白沙堤。它的建造目的是储存湖水以灌溉农田。因原来是用白沙铺成,故称白沙堤。现在叫白堤或断桥堤。从这副对联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它的独特偏爱。想一想,为什么看过那么多美景的白居易却最钟爱这条白沙堤呢?有什么特别的吗?

生:风景优美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被惠民的白沙堤所感动。认为可以造福人民,他就爱上了它。其实,白居易在担任杭州刺史期间,也做了很多造福百姓的好事。后人为纪念白居易,称白沙堤为白堤。

师:我们刚刚跟随诗人的脚步,欣赏了那么多美丽的风景。他是按照什么顺序描述这些风景的?

学生:按照“行”的顺序——即游览“行迹”的轨迹,从全湖的标志性建筑“孤山寺”开始,到最喜欢的“白沙堤”结束(写在黑板),我写了沿途看到的风景,使全诗的结构非常紧凑。

3.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那么我们再读一遍这首诗。这次老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了。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在脑海中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景,体会诗人身临其境时所蕴含的情感。

(先自己体验一下,然后念出名字)

4、你对诗人有什么感情?

默认: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和欣赏。 (板书)

4.诗歌鉴赏

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那就是——美!最美的文字在哪里?我们分组讨论吧。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一句最美?哪个单词或短语最适合使用?并解释原因。 (课件演示问题)

默认:



1、第一联:

“水面最初是水平的”。由于春雨不断,湖面看起来比冬天高很多。眼前是一片广阔而宁静的湖泊。脚下平静的水面和天空低低的云幕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一幅宁静的西湖水墨画。

正当诗人默默欣赏西湖的原始魅力时,听见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目光从水云交界处收回,发现我竟然已经置身于一个充满春天的美丽世界。

2、下巴对联:

“晨”、“新”两个字形容了人们初见黄莺时的喜悦之情。当早起的黄莺出来,新的燕子归来时,人们似乎都用手指着、脸上带着喜悦的表情来欢迎它们。给人们带来春天的使者。

“暖树”是向阳的枝条,“斗”字让人感受到春天是多么难得和珍贵。黄莺之所以争先恐后地飞向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天寒冷,它们还是有点害怕春天的寒冷。加个“春”字,就是冬天过去了,土壤解冻了,变得松软温暖,透出春天的感觉。大自然的气息已经从冬眠中慢慢苏醒。这时,不知是谁的燕子正忙着在泥里筑巢。用“啄”字来表达一种动态美。描写了燕子忙碌而激动的表情,真把小燕子演绎得栩栩如生。

请大家注意,(课件中)诗人用的是几个地方和谁的家庭,而不是每个地方、每个家庭。范围非常有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还是初春,鸟儿还没有到处歌舞,可见作者用语言十分得体,也正是因为难得、难得,才更显喜气。

3. 颈部关节:

“乱”字让我想起了朱自清《春》中的名句。他是这样描述的:“野花遍地,杂乱无章,有名字的,也有无名字的,散落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又眨眼。”这句话给了“鸾”字最好的诠释,让我们很容易想到花的生命力。

“浅”字,是指草刚刚从土里冒出来,还嫩绿的,刚刚够盖住马蹄的。你能想象出在此之前的草是什么样子吗? (我们学过的其他描写早春草色的诗)“草色远看而不在”。看来前面的知识大家都掌握的很好了。这正是韩愈《早春献水署张十八院外》中的名句。

4、尾联:

“绿杨树荫白沙堤”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白色的沙堤在一片绿色的掩映下,就像一幅色彩鲜艳的山水画。这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五、教师总结

一路分析下来,我们会发现,整首古诗虽然使用了极其普通的词语,但这些词语其实都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的。泉水已涨至堤坝,春云临湖,莺在阳光照耀的树上歌唱,燕子啄泥拾草忙着筑新巢,春天的花朵鲜艳美丽,让人眼花缭乱,春天的小草生机勃勃,勉强盖住了马蹄。 。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将早春西湖的美景描述得淋漓尽致,令人着迷。大家想一想,除了诗人语言的魅力之外,还有哪些原因使景物生动传神呢?他对风景有着细致的观察,对眼前的自然美景有着无限的热爱。事实上,当诗人走过一望无际的春色时,他自己并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初春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看来我们请这位导游给我们介绍西湖的美景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5、背诵古诗词

1.背诵古诗词

2.课堂测试(全班背)

三、总结

(课件中展示的诗歌)我们看一下全诗。诗的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作者从孤山寺北边出发,到白沙堤结束,描绘了早春的不同景象。当我们读到这首诗时,我们自然有一种跟随诗人欣赏西湖美景的感觉。

6. 扩展和延伸

其实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有很多名人在杭州担任过巡抚。不过,最著名的应该是白居易和宋代大文学家了。他们是谁?苏东坡.无独有偶,苏东坡也写下了描写西湖风光的名篇。有谁知道吗?

“欲比西湖,不如淡妆浓妆。” ——宋·苏轼《饮湖初晴晚雨》

描写西湖山水美景的诗词还有很多。课后你可以搜索并积累一些。是美丽的西湖激发了这些文人的创作灵感,也正是这些充满激情、才华横溢的文人给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诗意。

7.布置作业

我们家乡的自然风光也有着独特的魅力,更值得我们欣赏和喜爱。只要我们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用我们的眼睛去捕捉身边的美好,相信每个人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下课后,同学们也拿起手中的笔,书写着家乡美丽的春天!

大家一起学习吧~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这个大家都看过了,点击右下角看看

,添加一个喜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6 01:32 , Processed in 0.21481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