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回复: 0

钱塘湖春行赏析:白居易笔下的西湖早春美景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0-26 05: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钱塘湖春游

白居易【唐】

孤山寺以北、贾亭以西,水面初平,云低。

在一些地方,早起的黄莺在树上争取温暖,新燕则啄食春泥。

随意的花儿渐迷人眼,只有浅草没有马蹄。

我最喜欢的地方是湖的东侧,那里绿油油的杨树遮荫着白沙堤。

【笔记】

1、孤山寺:始建于南北朝陈文帝(559-566)初年,名成府。宋代改称光华。孤山:位于西湖内外湖之间,因不与其他山相连,故称孤山。其上建有孤山亭,登临可眺望西湖全景。

2.贾廷:又称贾公廷。西湖风景区之一,为唐代贾全所建。唐朝贞元年间(公元785-804年),贾全任杭州刺史,在钱塘湖建亭。古称“甲亭”或“甲公亭”,建于唐末。

3、水面初平:湖水刚刚与堤坝齐平,即泉水开始上涨。初:古汉语中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指刚才。

4、云脚低:白云重叠,与湖面上的波涛相连。看起来浮云很低,所以有云脚低的说法。指出春游的出发点和经过的地点,重点描述湖边的景色。云底:靠近地面的云,常见于降雨或雨初停时。这里的“脚”指的是低垂的云彩。

5、早黄莺:早春的黄莺。黄莺:黄莺,歌声悠扬。

6、争取树的温暖:争取飞向阳光明媚的枝头。暖树:阳光树。

7.新燕:刚从南方回来的燕子。



8.啄:拾取。燕子用嘴里含着泥土筑巢。春行抬头,见黄莺歌舞,生机勃勃,魅力无穷。专注于鸟类。

9、乱花:繁花似锦。渐渐:副词,逐渐。欲望:副词,意志,意志。迷人的眼睛:令​​人眼花缭乱。

10.浅草:浅绿色的草。才:刚刚好。 无:掩盖,掩盖。俯视春行,只见花儿茂盛,草儿嫩嫩,春意盎然。专注于花卉和植物。

11.互动:以孤山为参考。

12.出行不足:出行不厌其烦。使满意。

13.阴:同“阴”,指树荫。

14、白沙堤:今天的白沙堤,又名沙堤、断桥堤,位于西湖东岸,唐代以前就已存在。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修建的白堤,是钱塘门外的另一处。诗人从北到西、南、东绕湖一周。诗以湖东的青杨白堤作为结尾,直接用“最爱”表达了自己的深情。白堤全长1000米。

【译文】从孤山寺北到贾亭西,湖上的泉水刚到堤坝的高度,白云低垂,与湖上的波涛相连。

有的地方,早起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被太阳晒热的树上栖息,新来的燕子则衔着泥土筑巢。

繁花似锦、色彩斑斓的春花渐渐让人着迷,浅浅的春草刚刚盖住了马蹄。

我最喜欢西湖东岸的美丽景色。看不够,尤其是绿柳掩映下的白沙堤。

【阅读】

白居易在杭州时,写下了许多描写湖光山色的诗篇。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点,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机勃勃,恰到好处。



白居易的七句《钱塘春行》脍炙人口。这首诗不仅描写了西湖美丽的春光和沐浴在春光下的世间万物的生机勃勃,而且使诗人陶醉在这美好时光的美景之中。讲述有关您心态的整个故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低。”诗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孤山位于西湖后湖和外湖之间。这里峰峦叠翠,山上有孤山寺。爬上去时的景色令人叹为观止。据《唐玉林》卷六载,贾公亭始建于贞元年间,五十、六十年后废弃。白居易写这首诗时,亭子还在,算是西湖的一处风景。白居易首先来到孤山寺北、贾公亭西岸。放眼望去,只见湖水碧波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楚屏》表达了白居易对冬季西湖的独特感受。由于春雨不断,现在的湖面相比冬天似乎上涨了不少,似乎快要与视线平齐了。这种水面与视线齐平的感觉是面对广阔水域的人所独有的。 ,也是只有对西湖有深刻了解和热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情怀。此时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和天空低沉的云彩,构成了一幅西湖宁静的水墨画。当诗人默默地欣赏西湖的静谧与原始魅力时,耳边传来阵阵清脆的鸟鸣声。这声音打破了他的沉思,他将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回,发现自己竟然已经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丽世界。

“几声早莺在树上争暖,新燕啄春泥。野花渐媚眼,浅草可无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诗中的核心部分,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句,也是白居易诗中最重要的一句。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色,特别是西湖的春天景色。几个地方意味着几个地方,甚至可以意味着多个地方。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生机勃勃的小生命的真挚关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去抓住最先见到太阳的“暖树”,生怕它将无法很快赶上。 。 “奋斗”二字,让人感受到春天是多么的难得和珍贵。而某人家屋檐下的燕子正忙着用嘴叼着泥筑巢。用“啄”字来形容燕子们忙碌而兴奋的表情,仿佛让小燕子活了过来。这两句刻意描绘了莺、燕的动态,使全诗充满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手。聆听它们悠扬的歌声,让人感受到春天的魅力;燕子是候鸟。他们乘着春天回到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新的生活。看着它们飞进飞出地面筑巢,更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在对天上的飞鸟进行了生动拟人的描述后,白居易将目光转向了脚下的植被。 “花儿渐迷人眼,唯浅草无马蹄”。这也是一个充满情感和生命的环节。对景物的动态描写,充分表现了白居易对所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和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是如此的杂乱,甚至让赏花者眼花缭乱。这种写法在别人的诗中是很少见的。然而,这种独特的感觉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风光时所体会到的。 ,漫山遍野,五彩缤纷的花朵竞相绽放。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它们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白居易简直不知道该把目光往哪里看,也分不清他们之间的区别。他只感觉自己的眼睛发花了,脑子也发花了。我也很着迷。太美了,我无法接受这一切。 “花儿渐迷眼”这句是指驻足细看,而“浅草只能无马蹄”,已经是骑马郊游了。西湖畔,绿草如茵,鲜花盛开,两三好友,马儿自由地勒缰绳。自由自在地游山玩水,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马似乎体会到了主人在背上轻松悠闲的情趣,然后踏上了青青的草地和长长的白地。当诗人指点湖光山色、徜徉风景时,无意中瞥见马蹄在草地上起落,时隐时现。他觉得特别有趣,就把它写进了诗里。就是这个随机的一击。却给整首诗增添了许多的活泼和优雅。

白居易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双发现美和春天的眼睛,所以他在西湖的美景中情不自禁,甚至流连忘返:“我最喜欢的湖是湖的东边,绿杨树荫下的白沙堤。”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刺杀时期,确实筑堤蓄水,灌溉民田。然而,堤坝位于钱塘门以北。但后人常常误以为白堤是白氏家族所筑的堤。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起于孤山、嘉亭,止于湖东、白地。一路上,在碧湖青山、世外桃源般的美丽景色中,诗人欣赏黄莺的歌舞,陶醉其中。鸟语花香,鸟语花香。最后,怀着未竟的思念,我沿着白沙堤,在柳树绿荫下,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地离开。世间万物奏响的春天的赞歌依然在耳边回响,一首充满自然融合之乐的优美诗篇不由自主地从心底流淌而出。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后号香山居士,太原人。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要因时而合,歌诗要因势而合”。他是新乐府的倡导者。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通俗,据说连老妇人都能听懂。常与元稹合唱,世称“元白”。世代相传有《白氏长庆集》,其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者》、《琵琶奏》等。

本站部分欣赏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供学习交流之用。部分内容因无法核实原作者而未署名。若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6 01:19 , Processed in 0.08208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