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7|回复: 0

2020 上半年重庆经济超越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果显著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0-29 16: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

研究背景

近期,2020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陆续出炉。上半年重庆经济总量和人均GDP超过广州,位居全国第四。这一结果立即引起广泛讨论。上半年广州虽然受全球疫情影响,商业经济下滑,进出口贸易受到限制,导致GDP出现一定下滑。重庆的经济数据能够超越广州,与重庆近年来积极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积累的成果密不可分。 。

重庆位于西南部,地处川渝经济圈。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枢纽,也是我国西南经济的引擎之一。重庆自2012年起大力建设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在2020年上半年的COVID-19考验中,重庆生物医药企业的表现也抢眼,充分展示了重庆现代生物医药产业2019年以来的发展成果。这些年。其中,重庆疫苗龙头智飞生物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9.94亿元,同比增长38.8%;净利润15.05亿元,同比增长31.18%。目前,智飞生物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已在湖南省湘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二期临床试验。也是新冠病毒疫苗研发赛道的领导小组。

虽然重庆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尚不及广州,但其政府扶持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的决心不容小觑,川渝经济圈生物医药产业良好发展态势也引起全国关注。本文借鉴对重庆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分析了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比较了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一些不足,也为其下一步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02

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一)政策分析:

生物医药产业是技术驱动、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利国利民的朝阳产业。因此,2010年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积极谋求产业升级转型。生物医药产业是重庆的产业。是战略的重要环节,已纳入重庆市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统一部署。

为加快医药产业发展,2012年,重庆市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印发重庆市医药产业中长期振兴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 《关于加快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和《重庆市2016年出台了《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若干优惠政策》,还实施了一系列刺激行业振兴的培训政策。重庆发布《重庆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旨在做大、做强、做精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将重庆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为技术先进的国家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结构齐全、门类丰富、具有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2019年,重庆市政府再次出台《加快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临床注册、创新研究、技术成果产业化、人才等多方面加快重庆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引进和融资创新。 。

2020年,重庆市政府发布《重庆市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表示在下一步发展规划中,重庆将重点围绕医疗技术改造、深化医改,建设生物医药基地,打造医养结合产业品牌,丰富大健康产业链内涵。

除了在官方文件和政策上不断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外,在组织管理上,重庆还建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召集人,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委、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疗保险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庆药品交易公司等部门和单位为会员单位。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要负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研究规划和政策起草、各集聚区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评估、经济运行调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等工作。资源要素、招商组织、重点品种和重点企业培育、国家及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等。

为更好落实政策、孵化企业,巴南工业园区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企一策”,在研发投入、设备购置、土地厂房、退税等方面给予支持,解决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的困难。 。

表1 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汇总

(二)产业布局

1.两江新区产业集聚区

综合性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医疗器械、化学药品、生物制药。目前落户的项目包括北大国际医院集团药品生产基地、重庆药友生产研发基地、重庆博腾科技研发中心、重庆富锦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中国干细胞集团、重庆海扶生产基地、旅大生物细胞临床医院、 ETC。

高新区医药创新孵化园重点发展生物制药、个性化医疗、研发技术服务等产业。目前已入驻中英生命科学园、重庆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园、生物医药制剂与创新平台、眼保健产业基地、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重庆金宇医学检测中心、第三医科大学GLP试点基地、重庆亚明健康管理中心、重庆健康云计算服务中心等项目。

总体来看,两江新区已形成以永仁辅助人工心脏、海扶科技、金山科技等为代表的高端医疗器械及耗材,以北大医疗(西南合成、大新药业)、复兴药友、华友、健康产业三大集群包括以邦药业、华昌药业为代表的高端制剂,以中国干细胞集团、博腾药业为代表的高端医疗服务。积极打造以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台湾纬创资通、沪桂科技为代表的三大健康产业集群。以此类平台为代表的公共服务平台是重庆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领域。

2.涪陵区产业集聚区

涪陵区布局李都工业园区、龙桥工业园区,立足原料产地,重点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其中,杜工业园区规划5平方公里,龙桥工业园区规划1平方公里,合计6平方公里。目前已入驻太极集团、葵花药业集团、昌杰药业、重庆中宝生物制药、博雅干细胞科技、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水年化生物制品、重庆首健药业等企业。

3.巴南区产业集聚区

通过创新主动的招商引资和全面细致的企业帮扶,智瑞生物医药产业园(高端生物医药)、美国制药基地(大型外资医药项目)、重庆医药马六产业园、重庆吴淑芳特色药物制剂产业等重庆智恩高端药物技术转化平台、北大医药产业园等20个基地先后落户巴南生物医药园,投资180亿元,产能350亿元。还有智瑞生物、智恩、重庆理工大学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中心、渝港理工大学转化医学中心等一批高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先后落户园区;智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和兴融基金规模近15亿元,将重点支持新药研发;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孵化+基金+生产制造”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



4.合川区产业集聚区

合川医药产业园是以医药健康为主的消费品产业集群。此外,还将打造以医药制品、医疗器械及耗材、保健品为主的医药产业集群。医药方面,重点关注国内外知名生物药、中成药等项目;在医疗器械耗材方面,重点关注一次性医用耗材、家用医疗器械、高端医疗检测设备、无毒高效新型辅料、复方辅料等项目,并引进多个研发平台医药配套服务的开发、测试、销售;在保健品方面,开发具有独特保健功能或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的保健品科技项目。园区积累了优宝生物、凯赛康宁、天盛药业等医药项目,2016年产值突破30亿元。

图1 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地理分布

(三)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市场因素分析:

(一)生物医药行业整体呈上升趋势

2012年重庆市政府开始布局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后,重庆医药制造业工业产值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企业数量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医药制造行业133家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576亿元,整个医药行业产值预计将超过600亿元。 2019年,重庆全年生产总值3605.77亿元,其中医药制造业已占3605.77亿元。 16%。 2019年经济数据显示,重庆生物产业产值比去年增长7.9%,医药产业增长7.1%,两者均高于重庆6.3%的GDP总体增速。

2019年,重庆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3亿元,当年应交增值税34.4亿元,比2015年增长59.5%,应交增值税增长84.6% 。增量和增速都是相当可观的。 。作为重庆的高净值高科技产业,生物医药的发展迅速拉动了生产和经济,填补了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

图3 重庆市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及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单位:万元、个)

图4 重庆市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利润及增值税变化

(二)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以化学药为主力、中药为特色。

众所周知,生物医药产业需要汇聚大量的资金、技术、商业资源。具有研发周期长、转化难度高、研发到临床试验中途流产率极高的特点。但一旦药物成功上市,企业就可以依靠专利保护和技术壁垒赚取巨额利润。因此,生物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和研发水平是评估市场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2017年,重庆市规模以上药品生产企业共有研发项目896个,研发经费13.1亿元。其中,重庆医药产业注重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希望在短时间内提高整体研发水平。据统计,2017年技术改造费用为2.5亿元,技术引进费用为2825万元,比2015年分别增长5%和40%。引进了多个技术培育平台,打造了产业创新环境良好。近年来,重庆先后引进培育了昭研新药GLP(非临床药物研究良好生产规范)中心、米拉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和安全评价中心项目。等科技平台项目,赋能本地生物医药产业创新。

从产能来看,重庆是全国重要的原料药和中药材生产基地。 2019年,中成药产量占全国产量的4.7%,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原料药和中成药的产量也在逐年缓慢增长。基于此,化学药品和中成药在重庆药品申报(不含再注册)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 NMPA数据显示,重庆生物医药产业以化学药为主,每年占新药申请总量的80%以上。以中成药为主,行业整体处于平稳增长阶段。仅2020年一、二季度(1-8月),重庆医药企业就申报化药77个、中成药13个、治疗用生物制品11个。

图5 重庆市R&D科技机构数量变化

图7 重庆市中成药及原料药产量变化

图7 重庆市中成药及原料药产量变化

(三)疫苗子行业成为生力军,已上升至全国前列。

重庆疫苗龙头企业智飞生物在疫情期间表现亮眼,受到资本市场追捧。上半年股价上涨282.80%,市值突破3000亿。目前,智飞生物在售4个自主疫苗产品,包括AC-Hib联合疫苗、脑膜炎多糖疫苗、Hib疫苗、AC脑膜炎多糖结合疫苗;默克公司四价HPV疫苗、九价HPV疫苗、五价罗塔疫苗、23价肺炎疫苗、甲肝灭活疫苗等5剂产品在售。此外,新冠病毒疫苗也已进入临床二期。

重庆还引进了上海博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预防性重组蛋白疫苗产业化项目。上海博威城是全国首家获得九价宫颈癌疫苗临床批件的企业。重庆工厂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设备调试。这里批量生产的九价宫颈癌疫苗将供应全国。

同样是在今年,山东宜都投资22亿元研发生产新型疫苗的重庆宜都疫苗研发中心及产业化基地项目落户重庆高新区。项目总投资25.5亿元,总面积250亩。第五年,预计年产值不低于150亿元。



03

重庆经验对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启示

(一)统筹建设差异化专业产业园区、疫苗及基本医疗物资制造产业,补齐产业拼图全覆盖

虽然目前广州生物医药产业规模遥遥领先于重庆,但一直存在集聚规模效应弱、缺乏龙头企业、各产业园区定位差异化不够等问题。相比之下,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定位差异明显。差异化定位更有利于外部资源集中整合、企业协同发展、产业品牌打造与提升。而且从这​​次疫情可以看出,重庆在基本医疗物资制造、疫苗生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这部分,恰恰是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拼图中缺失的一块。

长期存在产业空心化、产业金融化的地区都在COVID-19疫情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在当今逆全球化对抗的背景下,拥有健全的产业链是在面对天灾人祸时确保自身社会稳定和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找准、补齐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短板,在发展中提升,做强、打造链条,是下一步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二)引导金融资本向生物产业集聚,实现政策、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协同。

在产业激励政策方面,广州的激励力度其实远大于重庆,但重庆对生物医药投资的政策创新和保障值得借鉴。 《重庆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提到,市政府将对投资生物医药的融资机构给予补贴,以及鼓励本地医药生物企业多层次融资的措施,同时还实行保险补偿政策。民间资本在广州生物医药投融资方面还不够活跃。与邻近深圳相比,生物医药企业在投融资金额、投融资轮次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只有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生物医药行业的积极性,企业才能经受市场考验,竞争壮大,推动产业更新发展。政府要确保企业与投资机构充分对接,保障资金安全,有效利用资金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化。

(三)大健康产业整合协同,重点建设下游产业实力和资源联动

药物和器械研发出来后,最终需要推广到临床应用并在市场上流通,创造价值。

鉴于此,一方面,重庆在发展医药制造业的同时,积极拓展医药流通,建立医药供应链平台,同时进军零售终端市场,构建一体化的新零售市场体系。线上和线下。

复星国药西南医药温控中心项目在重庆启动,计划总投资3.98亿元。项目将建设温控药品冷库、低温库仓储等,打造GSP生物医药、进口药品、医疗器械产品仓储配送基地以及药品冷链物流配送基地。

本土龙头智恩药业通过实体店+互联网合作,将销售触角延伸至基层营销网络,确保药品半小时内送达用户手中。仅2020年上半年,智恩药业就实现产值超过10亿元,同比增长14.3%。

另一方面,重庆依托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高校,打造具有一流医药创新研发能力的人才培养基地。研究组建重庆中医药大学。围绕构建生物医药特色的校级创新生态系统,依托重庆医科大学等医学转化平台,试点建设独立的临床试验医院和医学转化平台,承接生物医药从生产到应用的最后一站。

相比之下,广州在高校、医院方面的资源和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由于缺乏与生产企业的有效对接,在一定程度上与生物医药产业链隔绝。目前,广州市政府出台强有力的政策鼓励医院开展临床试验,并定期开展“研发机构+医院+企业”三方对接活动,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希望形成完整、高效的研发、转化、生产、应用的全流程产业平台。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广州,吸引更多高端科技成果在广州产业化、临床转化和营销。

而且,广州现有的体系和配套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以支撑生物制品的专业需求。广州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布局建设人类细胞谱系研究设施、国家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着力打造智能、绿色、安全、透明的平台。将成为专业化的生物医药专业流通枢纽,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供应链流通覆盖体系。甚至可以利用区位优势,拓展国际出口的物流供应链。

(四)注重对外合作交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合作和资源互惠

重庆生物医药产业正在积极寻求投资和外部合作。一方面,通过“成渝双城经济圈”,与成都生物医药产业深度交集。在两市健康产业合作机制下,共同搭建合作平台,促进资源共享。通过川渝两地优势互补,加强双方产业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确立长江上游医药经济核心地位,谋求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合作共赢。其中,重庆国际生物城建立“五方战略合作”机制,携手上海张江药谷、武汉光谷生物城、江苏泰州生物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长江经济带生物产业联盟,布局全国国家级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与医学科研企业形成全国一体化合作模式,将人才、项目等资源与自身对接。

相比之下,广州虽然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但大湾区的资源流动和交流仍然不足。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布局的关键点,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挖掘城市自身品牌特色和商业吸引力,对接港澳先进科技和资本。带动周边城市形成全产业链合理分工。布局,实现深度合作、共赢。

结论

与重庆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相比,广州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在原始积累、经济规模、资金支持、发展阶段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国际化的产业视野、大学科研资源和临床医疗资源等方面。优点。但重庆生物医药的快速发展和紧跟先锋的趋势值得广州关注。广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尚未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际情况是,行业缺乏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企事业单位交流合作不足,资源配置有待更加合理。这些问题的改善可以进一步扩大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势,成为全国顶尖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此外,COVID-19疫情以及重庆疫苗产业的突出表现,也让广州生物医药产业重新凸显自身产业链的不足,缺乏集中应急创新和研发的能力。因此,强化和打造连锁将是广州生物医药产业下一步发展的战略重点。

——结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6 03:12 , Processed in 0.43604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