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回复: 0

智能手表的自我修养:自由、安全感与活在当下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1-1 17: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哪种交互方式最适合智能手表?

英特转载,随着Wear系统和Wear系统的相继发布,智能手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所有关于智能手表的讨论中,有一个问题尤为重要,那就是最适合智能手表的交互方式是什么?

智能手表的修养:自由、安全、活在当下

一款合格的智能手表,除了看起来很酷、看时间之外,还应该让用户获得身心的自由:即使手不接触设备,也能轻松启动设备并发出命令;即使他们的眼睛没有锁定在屏幕上,您也可以使用眼角来快速获取最重要的信息。

同时,智能手表还应该能够及时推送最相关的信息,过滤掉垃圾信息和噪音,让用户时刻有上网的安全感,让用户可以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

总之,智能手表不应该是戴在手腕上的智能手机的缩小版,成为另一个信息干扰源,而应该帮助用户更好地活在当下,享受生活的真实和美好。

语音交互为何如此强大:简单、直接、零学习成本?

智能手表的天然局限性(屏幕小、运动时场景晃动)也对其人机交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用户输入还是最终结果显示都必须简单、快速、自然、直接。



在这样的限制下,一款没有语音、只有触摸功能的“智能”手表将是一场灾难。智能手表的屏幕较小,决定了它不适合精确的键盘输入和触摸手势。试想一下,在那个用两根纤细的手指几乎可以覆盖整个表盘的小屏幕上,需要用户用指尖来进行操作。仔细准确地点击输入,那是多么尴尬啊;双手提着大大小小的购物袋在寒风中行走时,不太可能腾出双手去触摸手表;在其他场景中,不合理的交互模式甚至会危及生命。

例如,在驾驶汽车时,用户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路面上,并将双手始终放在方向盘和变速机构上。这个时候,如果你用手操作智能设备,哪怕多一秒分心,都可能要了你的命……这种情况下,如何减少触摸操作,解放双手,与机器自然直接交互?显得尤为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最常见、最直接的方式。电影《星际穿越》中,男主角马大少与机器人TARS的对话互动令人印象深刻。即使被困在五维空间,马大少依然可以用自然语言咨询TARS获取信息,并给出自然的语音命令。虽然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样的互动确实令人着迷。自然语言会话交互,连老人和小孩都不需要学习。用户可以“无感觉”唤醒设备,“无缝”获取信息并发出指令,没有任何尴尬或违抗感。这是与智能设备交互的最佳方式。

从科幻回到现实,目前的智能手表大部分还是以触摸交互为主。尽管Wear和Apple Watch都在刻意简化触控,引导用户更多地使用语音交互,但功能仍然不够完善,尤其是在中国现在使用Siri的中文识别体验更是不尽如人意。谷歌、苹果都是如此,更不用说其他各种被用户“抱怨”的语音交互软硬件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语音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交互方式,为什么现在却很难成为主流,甚至还被用户诟病呢?

真正的症结在于,目前的语音交互技术还无法满足人类的期望。由于环境噪声、网络不稳定等先天因素,很多时候系统无法很好地接收用户的语音输入。即使系统听到用户的声音并成功将其转换为准确的文本(语音识别),当前的算法也无法完全理解用户的真实含义(即语义识别),更不用说后续的准确搜索执行和结果呈现。 。

目前,市面上很多所谓的人工智能语音仍然需要用户按照预设的命令模板进行交互,用户需要付出大量的学习成本来适应机器。例如,在一些所谓的“智能”车载设备上,用户必须先说“导航”才能启动导航界面,然后说“北京”或“某区的某条街道”,机器就会启动。能够逐步识别并找到目的地。如果用户直接说“我想去某个地方”,机器将无法识别你的意图。即使有时用户已经按照预先制定的模板进行了交互,但仍然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很多时候,机器无法清晰地听到并且无法理解用户在说什么。这种人工伪智能技术上不成熟,并且在营销宣传中盲目夸大,导致用户对语音交互产品进一步失望。

渐进革命:短期“触摸+初级语音”,长期“全智能语音”



显然,生硬的预制语音命令肯定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真正的人工智能语音交互应该让机器学习并适应人,而不是人适应机器。例如,机器应该能够识别当前位置和时间,根据用户的历史操作数据学习用户偏好,深入理解用户的语音输入,并给出最佳答案。用户不需要说太多,机器就能准确判断用户的意图并高效执行。这种交互如果是“明心见性、言出必行”,才算是真正的智能语音交互。

短期内,智能手表交互将是传统触摸交互和主要智能语音交互的结合。大多数场景仍会采用触摸操作,但在一些特定情况和简单任务中,语音交互可以让用户更加快速、方便、优雅地达到操作目的。第一代智能手表的主导产品可能没有复杂成熟的语音交互,但至少要有一个可以与触摸操作共存、互补的初级语音系统。从长远来看,智能语音交互将逐渐取代触摸等传统交互方式,实现人与人之间会话式的自然语言交互。

事实上,让用户使用语音与机器系统交互并不存在习惯性问题,因为自然语言交互本身的学习成本几乎为零。关键在于语音交互能否真正给用户带来便利,因为人类“懒惰”的本性总会倾向于选择投入最小、产出最大的运营路径。这种例子其实还有很多:一旦习惯了手机上的指纹解锁和手机上的多点手势操作,你就会觉得“输入密码”“点击鼠标”很“反感”。 -人”的互动;一旦习惯了,用相机“扫描”二维码,就不会再像“Ctrl C + Ctrl V”那样粘贴复制网址了;一旦习惯了手机支付宝简单快捷的支付方式,您就会开始厌倦使用银行卡或现金。繁琐的交易……以后,一旦你习惯了举手问“明天会下雪吗?”,你还会愿意回到手机上,打开无数应用程序中的天气程序来查看天气吗?

语音技术的奇点是什么时候?

真正的智能全语音交互能否尽快实现,根本上取决于技术进步和产品改进。用户看似简短的语音命令输入背后,涉及到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大数据、精准搜索等诸多技术难点的整合和优化。难度可想而知。令人鼓舞的是,人工智能语言技术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的语音识别技术大多数时候都可以更准确地识别用户的语言和文本。随着技术和产品的快速成熟和发展,全智能语音时代的到来已经指日可待。当智能语音技术“奇点爆发”时,传统的触摸操作和繁琐的应用交互将结束。

总之,作为最适合语音交互的应用场景之一,智能手表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与智能语音技术密不可分。作为狂热的极客和理性的用户,我们暂时允许智能手表没有真正的“智能语音”,但我们绝不会接受因噎废食、退而求其次的妥协。所以不要跟我谈论没有语音交互的智能手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20:23 , Processed in 0.9075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