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回复: 0

民间美术:源自劳动者之手,承载美好向往的艺术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1-2 00: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本侵略军疯狂掠夺我国的物质财产。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杨柳青成了一片废墟。只剩下祖辈留下的一叠老年画了。虽然它们不值钱,但我像爱我的生命一样爱它们并保留它们。

――王树村

《我为何研究民间艺术:王树存自传》是他临终前写下的回忆录,也是为民间艺术正名、为民间艺术家立传的艰辛历程。

民间艺术是劳动者自己创造和继承的艺术,而不是艺术工作者。它的内涵十分广泛,如年画、剪纸、雕像、刺绣、编织、雕刻、家具、服饰等,它美化了环境,丰富了日常生活中的民俗风情和活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流行艺术。它受到地域文化、民族传统、宗教信仰等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包括对祖先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由于民间艺术品大多是在工人手中生产的,更多地出现在百姓家中,因此它不能与那些出现在“雅堂”的艺术品享有同等的价值。而且,《中国美术史》过去也没有收录过民间美术。没有专门的中国人来写地点,大多是外国人在这个空白处写。



作为生长在北方年画艺术之乡杨柳青的望树村人,小时候就曾逛过肖像馆、年画店、剪纸店、神佛店等。他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在那时就已根深蒂固。

1920、1930年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杨柳青民间艺术的传承环境遭到破坏。笔者由此坚定了探索民间艺术发展史的信心。从此,他决心在接下来的动荡岁月里,不再间断。

“立志如鹰击长空,如鱼飞过浅底,不畏艰难险阻,不畏险阻。”即使到了20世纪60、70年代,望树村的老人还在暗中为民间艺术的传承而努力:专门做清朝服饰的刺绣品没人买,他就挑选了500件精美的清朝图案刺绣,保留了它们。这样,祖国的文化遗产就被保存下来了;多年来,他经常去废品站收集字帖、木刻、拓片。 、肖像画等等,他都悄悄地收集起来,晚上静静地研究。他在书中写道:“今天看来,以前的我,节俭节俭,稿费收入都用来买一些不值高雅的‘破烂东西’了。”但是,这件藏品确实是日后的“宝藏”,几乎全部失传的文化遗产:他在下放期间拜一位专门画神佛像的老画家为师,老师傅的口述经验成为了他的传记。编撰《中国民间艺术史》的第一手资料,当时的文字记录被偷偷写在小册子里,珍贵的技艺被传承下来……

上一代人的“专业”不仅在于他们的过硬的技术,更在于他们的心理坚韧和坚持,让我们感动。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望树村的老人一生都在为自己的青春抱负而努力奋斗。尽管他也遭遇到不公平的待遇,但他从未放弃对民间艺术的研究。他要“纠正”民间艺术,他要延续民间艺术,他要让世界看到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研究。它必须是中国人写的,中国民间艺术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最终,他的多篇研究文章在20世纪80年代后陆续发表,人们看到了民间艺术的辉煌。他秘密收藏的17000余幅老年画、佛像、刺绣等,典雅的殿堂成为一件珍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望树村老人被誉为“民间艺术守护神”。他一生致力于中国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他一生的热爱都献给了中国民间艺术。

“我为什么学习民间艺术”,是因为热爱,因为传承。

一本让当代人回到上个世纪的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敬老人为爱而奔走、为爱奉献一生的赤子之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23:11 , Processed in 0.0617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