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农业技术中心组织了来自各省(区、市)预报技术人员和相关专家的会诊。综合分析水稻病虫害基数、水稻种植管理和品种布局以及今冬明春气候条件,预计2023年全国水稻病虫害发生数为发生趋势较为严重,面积达11.6亿亩。其中,虫害发生面积8亿亩,病害发生面积3.6亿亩;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纹枯病发生较重,稻瘟病、黑穗病发生中度,三种化学病害发生中度。二化螟和水稻病毒病发生相对较轻。
1. 正在发生的趋势
(一)病虫害
稻飞虱一般多发生在南方稻区,全国面积达3亿亩。其中,白背飞虱在华南西部和东部及西南东部地区发生较多,在南方其他稻区发生中等,全国面积1.5亿亩。褐飞虱多发于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沿线及以南稻区。在南方其他稻区中度发生,全国面积1.5亿亩。
稻纵卷叶螟在华南东部、江南及长江下游稻区发生较多,南方其他稻区也有中度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亿亩。
二化螟多发生在长江以南和长江中游的单双稻混作区。以西南北部、华南北部稻区发生较多。它在大多数其他稻区中都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2亿亩。
瓜蒌螟在华南南部、西南、西北稻区中度发生,在南方其他稻区为轻度至轻度流行。全国发生面积800万亩。
其他害虫如双叶飞虱、二化螟、稻秆潜叶蛾、粘虫、二化螟、稻跗螨、稻粉虱等害虫在部分稻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巨螟和稻跗螨分布在华南中部地区。稻区呈上升趋势,新害虫稻粉虱在华南稻区有一定面积发生;全国发生面积7000万亩。
(2) 疾病
水稻纹枯病在华南中西部、江南、西南北部、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发生较重,其他稻区发生较轻。全国发病面积2.3亿亩。
稻瘟病总体发病率中等。东北、南方丘陵山区、江淮沿线稻区以及感病品种大面积种植地区等主产区,穗瘟风险较高。全国发病面积5800万亩。
水稻黑穗病总体发病率中等,长江中下游、淮河沿岸稻区发生风险较大。全国发病面积3200万亩。
南方稻区黑条矮缩病一般较少发生。华南东部和江南中部部分稻区发生中等风险。全国发病面积200万亩。
水稻白叶枯病、穗腐病、亚麻叶斑病、根结线虫病、橙叶病等病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全国面积达4000万亩。
2. 预测依据
(1)入冬前蛀虫基数高,复发病源充足。
据各地冬前调查显示,江西平均每亩残留蛀虫数达到1.3万只,比2012年至2021年平均水平高出1.3倍。其中以永修、乐平、丰城、峡江等地最高。人数为102,000至144,000;湖南为8,705。头,较2021年同期和2012-2021年平均值分别增长28.0%和1.1倍;湖北5300头,比2021年同期和2012-2021年平均值分别增长61.8%和80.4%;华南东部、西南大部、江淮东北北部和南部有1500-3600头,其中安徽沿江稻区有7000-34000头,虫源基地重到大型。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黑穗病等病害是常见地区多年积累的菌源,具有中度以上菌源基础。
(2)水稻种植制度和栽培管理措施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
南方大部分稻区水稻种植类型和种植品种复杂多样。单、双稻种植面积较大,虾米、再生稻面积逐年扩大,机插、直播面积增长较快,导致播种期长、生育期差异大。田地大、桥梁多,有利于稻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主要害虫的活动。水稻品种仍以粗秆大穗为主,田间冠层密度高,易形成温度适宜、湿度高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高桩保留机收、免耕等耕作模式得到推广。剩余稻堆较高,有利于病虫害越冬。偏施、晚施氮肥,导致水稻后期返青,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在高温干旱、液量不足、水压不足的条件下,植保无人机施药对稻飞虱等茎基病虫害效果有限。
(3)地区间水稻品种抗性存在明显差异
全国稻区种植的主要品种大多为优质稻系列,不同地区品种抗性差异较大。华南、西南、东北稻区种植的主要品种对稻瘟病有一定的抗性,而长江下游地区种植的主要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较低。根据广东19个主推品种、福建198个主推品种、重庆推广20个主推品种、四川30个主推品种的稻瘟病抗性监测结果,具有抗稻瘟病品种的比例分别为75%。 , 41.5%, 45%, 70%;辽宁中抗品种辽兴系列、延丰系列和高抗品种燕京219、延津337、辽京419等种植面积约占全省的85%;黑龙江40 水稻主产县233个品种的接种测定结果显示,抗病品种率为54.5%,病害较高、高和极高风险等级品种占45.5%,分别为38.6和13.5分别低于2019年和2020年的百分点。江苏抗病品种种植面积仅占全省的10%。同时,连年种植同一品种导致抗性下降,感病品种南粳9108、金粳818、糯米种植面积增加,增加了稻瘟病流行风险。
(四)今冬明春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病虫害发生。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23年1月至2月,我国南方大部、西南北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等地气温将接近常年或偏高一年中的一段时间。其中,华南东部、江南中东部、长江中下游、江淮地区气温将偏高1~2℃,有利于水稻越冬疾病和虫害。 2023年春季,大部分早稻主产区气温普遍偏高,降水偏少,有利于稻螟等螟虫等害虫的发育、繁殖和发生,将对水稻生产造成一定影响。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流行。抑制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