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4|回复: 0

班级优化大师引热议:评价排名与评优挂钩,家长焦虑如何解?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1-3 08: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未来网北京6月4日电(记者王秀娟)号称“每一节课都能捕捉到孩子闪光点”的APP“班级优化大师”近日引发舆论热议。这款软件原本是为了方便老师进行班级管理而设计的,但现在却成了家长每天查看孩子学校评价分数和排名的一种方式。许多家长和学生因此产生了新的焦虑。

来源:百度搜索截图

“班级优化大师”是一款覆盖3000万学生的教育App,全方位记录了几乎所有学生在校行为。通过加分和减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和排名。有些地区甚至将APP的排名与第一、最佳评价挂钩。还要求家长每天查看,存在诱导家长付费的情况。

有专家表示,利用数字技术对学生进行流程管理和评价的初衷是好的,但需要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为指导。这款APP美其名曰“班级优化大师”,但实际上却恶化了教育管理生态,造成学生和家长的焦虑,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育APP成为“监督者”

据新华社报道,在“课堂优化大师”App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触摸屏和软件,对学生上课期间的表现进行实时评分。奖励分包括“举手回答问题”、“积极思考”和“准时到校”。 “团队快速、安静”、“你在小组数学(语文)课中排名第几”等。扣分项目包括“未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未能登记作业”、“没有完成作业”等。周一穿礼仪服装”等。老师给学生加分或减分时,学生可以当场看到,并推送给家长。

江西赣州的朱先生告诉未来网,由于孩子的学校要求老师和家长下载“班级优化大师”App,每当看到孩子在学校表现不佳时,他都会感到特别紧张和焦虑。如果实在忍不住,就会批评、教育孩子。

朱老师表示,虽然学校目前没有将“班级优化大师”APP中的评分与优秀、优先的评价挂钩,也不要求家长每天关注孩子的评分,但会给家长点赞。经常注意。

“幸运的是,我的孩子在学校表现比较好,没有因为扣分而产生焦虑或厌学倾向,但其他孩子却不能这样。”朱先生说道。

图为朱老师提供的《班级优化大师》截图

与朱先生的孩子获得正面评价不同的是,据新华社报道,有家长在网上发布截图显示,孩子在“班级优化大师”应用程序上被多次扣分:追逐、奔跑、打架被扣1分。不交作业扣1分,上课小动作扣2分,上课走神扣1分,不思考扣1分……两天时间,被扣了近10分。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于是他厌学,觉得学习无趣。

小红书上,有网友对“班级优化大师”APP提出质疑,称其“让老妈妈们焦急万分”。



来源:小红书博主截图

微博网友“反思小麋鹿”质疑“班级优化大师”APP“不合理、不合规”,并指出教育部相关文件明确规定“推荐的教育APP不得与教学管理行为相关” ”。约束力不与学分、成绩和成绩评价挂钩。”

来源:微博截图

有媒体评论称,如此严密、拉网式、360度无死角的行为数据覆盖,更像是用人工智能算法训练机器人,而不是培养更有创造力的人类。在这样的评价方式控制下,学生的“分数和奖项”与以往的考试排名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更加“严厉”。

简单粗暴的量化评分让教育“变味”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德育部主任王正祥老师告诉未来网记者,学校采用“班级优化”的教学体系用“硕士”APP来评价学生,是违背教育本质的。

“这种简单粗暴的量化分级改变了教育的品味。”王正祥说:“直接注重分数的教育不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只有不断地正面鼓励孩子,发现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才能让孩子更有自信和荣誉感。”孩子们的内在精神受到激发,教育效果就会很好。”

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桂南学校老师李丹也认同上述观点,“孩子每天都在变化,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强,越需要正面引导” ”。

李丹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注重情感和态度层面。这是针对真实场景的具体分析,而不是单一的评分评价。

“孩子越小,在学校一时的表现并不能说明什么,没必要跟家长说‘芝麻绿豆’之类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增加家长的焦虑。”李丹表示,他更认同“学校管家里的事,家里管家的事”。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教育评价更重要的是推动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给学生完整的高质量教育体验。

熊丙奇向未来网记者讲述了一个案例:此前,某地教育部门推动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实行评分制度。学生参加某项活动并获得一定数量的积分,总分必须达到一定数量。于是,很多家长帮孩子做这些项目,也有学生花钱买积分。 “这显然与推行综合质量评价是背道而驰的,而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就在于不了解什么是过程评价。”

同时,熊丙奇还对选择此类App的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担忧。 “近年来,一些被质疑侵犯学生隐私、影响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比如在教室安装面部表情监测系统,受到了学校的追捧。这是值得的。”的警惕性。”



熊丙奇指出,学校选择此类应用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更好地育人,而是为了“管好”,把学生的一举一动置于监视之下,要求学生遵守纪律、遵守纪律,否则就将会被扣除积分。不难理解,这款APP将覆盖超过3000万学生。

优化班级管理并不等于管死学生

近年来,数字化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方向和趋势。用科技赋能教育,优化教学体系和教学体验。然而,如何将科技的“量化”与教育的“因材施教”更好地结合起来,是一个需要更深入讨论的问题。

对此,熊丙奇表示,利用数字技术对学生进行流程管理和评价的初衷是好的,但需要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为指导。如果过程管理和评价成为对学生的监督和约束,把学生的一举一动纳入评价,就会把学生变成“学习机器”。

针对近期“班级优化大师”APP引起的争议,未来网记者联系了该软件的开发商和运营商广州时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并将采访提纲发送至公共媒体邮箱。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

未来网记者翻遍小红书、知乎等平台发现,不少教师博主都被“种草”了“班级优化大师”这个软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一线教师如何优化班级管理。有明显的痛点。

正如谭半月评论所指出的,科技赋能教育是一本好“经”,但不能读“歪”。熊丙奇认为,中小学的班级管理需要优化,优化的重点应该是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而不是把学生管死。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评分和评价,在“线下教育”的实践中早已受到质疑和取消。数字技术兴起后,便捷的数字技术让学生的所有历史数据都可供查阅,这无疑给学生下了一个“紧箍咒”。

此外,对于被诱导交学费的情况,很多家长也无法接受。未来网记者登录APP看到,如果家长用户不付费,只能看到孩子的加减法等简单情况。不过,缴纳39.9元年费后,就可以看到孩子在班级的排名。

朱先生也向未来网记者证实,这个APP看孩子排名确实需要付费,不付费就无法使用。 “家长需要付费才能使用某些功能,这让我无法接受。这样的行为会让我怀疑APP的开发和运营与学校之间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朱老师还表示,APP还会向家长推荐网站课程,家长可以自行购买。

也有家长质疑,“虽然APP没有通知付费,但一旦老师通知,家长就不敢使用了。如果大部分家长都付费了,那么App运营公司每年就能从中赚取不少收入。”我希望成为一名“班级优化大师”,真正成为一名“大师”,帮助一线教学老师“抓住孩子们每一节课的闪光点”,而不是成为学生的“督导员”。 ”。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20:01 , Processed in 0.31992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