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1|回复: 0

青岛小嫚绘制青岛年俗漫画,红红火火过大年,年俗变化但年味中的思念和祝福从未走远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1-3 22: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岛日报/青岛视界/青岛新闻 春节越来越近了!近日,青岛小满江河谦画了一组关于青岛过年习俗的漫画,“二十三颗糖粘,二十四扫屋,二十九蒸包子,三十夜包饺子……”,一张热闹的过年场面即将呈现。

年俗悄然变迁,但年味中的思念与祝福却从未消散。

过年是什么味道?过年的味道是合家团圆的欢乐气氛;是晚辈向坐在餐桌旁的长辈敬孝的一杯酒;是屋外闪耀的烟花的香味;这是妈妈忙完工作后准备的年夜饭。是逛庙会、看舞龙、吃糖瓜的享受,让你仿佛回到了童年;是无论认识与否,见面时说声新年好的亲切感觉;这是家家户户都贴的喜联,以迎接他们的到来。新年庆祝新的开始;就是满大街挂满红灯笼、充满祝福的气氛……



年是精神年还是物质年?今年首先是精神的一年。这绝不是全国一年一度的服装节和美食节。这是我们民族一年一度的生命情感的爆发,是家庭单位的伟大团聚,是梦想实现的伟大体现。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的最大的民俗就是过年。

它通过各种传统的方法和形式来表达人们的愿望、情感、理想和生活追求。无论是贴春联、吃年夜饭、祭祀祖先、熬夜、放鞭炮、拜年等等,这些文化方式都被一代代延续下来,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即团圆、亲情、和谐,蕴含着极其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

中国人每逢过年,都会加深民族的亲和力、凝聚力,意味着增强民族的活力。这是中华文化最博大精深的部分,也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财富。精神是无形的,似乎可有可无;物质是有形的,自然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涵往往通过文化手段来表达。

如果我们轻视精神的意义,我们就会忽视相关的文化,甚至对民俗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和情感漠不关心。这就是春节乃至各种节日逐渐变得尴尬、空虚、无奈的根本原因。浓浓的年味其实是被我们自己的无知所驱散的。这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及其价值观的无知,以及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和需求的无知造成的。但年味虽已淡去,但元气并未受损,也不大可能消失。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凸显我们的文化认同,否则我们就会失去自信和荣耀感的根源。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如果我们不清醒、不自觉、不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及其载体,我们的传统的、乡土的、主观的精神情感就没有依靠,就会逐渐消失。纬线断裂,落入虚空。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过年时的失落感一定会在未来更多的时刻、更多的地方出现。那时的人们也许很富有,但他们一定感到贫穷。而这些物质财富和精神贫困,正是我们今天留给他们的。

晨光划破夜空;灯笼飞上屋檐。墙上贴了对联;新衣服从衣柜里冲出来;鞭炮响彻天地;彩云在天空中舞动;阵阵欢呼声邀请红人们出来。每一句祝福的话都是口口相传。这就是过年的味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23:39 , Processed in 0.47141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