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回复: 0

2018 年兰溪市端午节放假通知:安全、学习、生活提醒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1-5 03: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放假通知

根据兰溪市教育局通知,2018年端午节放假时间为6月16日(星期六)至6月18日(星期一)。周二将恢复正常上课。

安全提醒

学习提醒:放假期间,要求家长督促孩子每天有1到2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让孩子能够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生活提醒: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做好人、做好事、做家务等)。

安全提醒:平安是福,健康是宝。让孩子们平安健康地度过节日,是你我共同的心愿。为此,我希望您能教育您的孩子:

1.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12岁以下儿童不得骑自行车外出。

2、注意食品卫生,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卫生。

3、教育孩子正确使用常用家用电器,不使用、玩耍有安全隐患的电器。

4、注意消防安全,禁止儿童在室外用火,不要让儿童在家单独使用燃气灶。

5. 在没有您监督的情况下,儿童不得在河流、河流、池塘或溪流中玩耍,并且儿童不得单独游泳。

6、外出时,提醒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听陌生人的话。

7、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争做文明公民。

8、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希望您能帮助您的孩子预防流行病。

9、时刻携带安心星,保护我们的安全。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初五、重五节等。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百越地区(即苏南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崇拜龙图腾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以赛龙舟的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端午吃粽子、赛渡等习俗都与龙有关;扔进水里的粽子经常被龙偷走,而龙舟则用于赛跑。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挂艾草、挂艾叶、熏白术当归、喝雄黄酒等习俗。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性格论

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圣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主张提拔人才,富国强兵,主张联齐抗秦。但遭到了紫兰等贵族的强烈反对。他被诽谤而辞职,被赶出京城,流放到沅水、湘水。

在流亡期间,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他们风格独特,影响深远(故端午节又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占楚国京都。眼见祖国遭到侵略,屈原心痛不已,但仍不忍心抛弃祖国。 5月5日,他写完最后的作品《怀沙》后,投汨罗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这首诗。一部伟大的爱国主义著作。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该剧围绕楚国一位才华横溢、独立自主的大夫屈原展开。流传到中国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的名字家喻户晓,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怀让人回味。

相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悲痛欲绝,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渔民们划着小船,在河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一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扔进江里,说等鱼、龙虾、螃蟹吃饱了,就不会再咬屈大夫的尸体了。人们看到后纷纷效仿。一位老医生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是为了打晕龙水动物,以免伤害曲医生。后来,为了怕稻米被龙吃掉,人们想出了用苦楝叶包裹稻米,再裹上彩丝的办法,就发展成了粽子。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伍子胥

在浙江广为流传的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是楚国人,他的父亲和兄弟都被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赴吴国,帮助吴国攻打楚国。经过五战,进入楚国都城郢城。当时楚平王死了,子胥挖了坟墓,鞭打了三百具尸体,为父兄报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求和,夫差答应了。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相夫伯沛受越国贿赂,用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了,送给子胥一把剑,子胥也随之死去。子胥是一个忠诚的人,视死如归。临死前,他对邻居说:“我死后,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景东门上,看越军入城灭吴。”随后他自杀身亡。他听后大怒,下令于5月5日将子胥的尸体用皮包起来,扔进河里。因此,据说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了投河自尽的父亲。曹娥,东汉上虞人。她的父亲在河里淹死了,他的尸体已经好几天没有见到了。当时,她的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日夜沿河哭泣。 17天后,他又于5月5日投河自杀。五天后,他取出了父亲的尸体。这件事被传为神话,传到县令,命杜尚为之立碑,弟子邯郸淳写奏表颂之。孝女曹娥墓位于今浙江绍兴。后世相传曹娥碑为晋夷王所书。后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心,在曹娥投江的地方修建了曹娥祠。她居住的村镇更名为曹娥镇,曹娥为父亲殉难的地方被命名为曹娥江。

节日习俗

珠宝

旧时江浙地区妇女端午节时佩戴的装饰品。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制成,呈小人骑虎的形状。有的还加铃铛、铃铛、流苏、大蒜、粽子等,插在妇女发髻上,也用于送礼。



五毒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子、蛇、蜈蚣、蜘蛛、蟾蜍)出现的季节。人们应该用各种方法来预防五毒的危害。一般在屋内贴一张五毒图,红纸上印有五毒,然后用五根针刺五毒。算是毒已经被刺死了,不能再肆虐了。这是一种辟邪的巫术舍利子。民间还将五毒绣在衣服上,将五毒绣在糕点上,都是为了驱除五毒。

采集草药

这是端午节最古老的习俗之一。 《夏小正》记载:“这一天,贮药以祛毒气”。 《岁岁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氏记》失传文字:“五月五日,有竞采杂药”。医学可以治愈各种疾病。 ”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就有五月捉蟾蜍的记载,也入药。后来,很多地区都有端午节捕捉蟾蜍的习俗。例如,江苏人在端午节采集蟾蜍,刺破泡沫,制作中药蟾蜍糕,杭州人还把蟾蜍送给小孩子,说夏天可以消暑、防疮疖。第五天,将墨片放入蟾蜍口中,挂起来晾干,就成了蟾蜍片,涂在脓疮上,可以消散这种捕蟾蜍药的习俗。汉代“蟾蜍争战”的传说,又如湖北监利端午节“采百草”,这也是采药习俗的形成。这一天是因为药材的茎叶在端午节前后成熟,具有良好的药性。

木兰汤

端午节沐浴兰花汤,是《大戴礼》中记载的古老习俗。但文中的兰花并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一种,香气浓郁,可以煮着洗澡。 《九歌·云中君》也有“沐浴兰花汤,赏清香”之句。 《荆楚纪年》:“五月五日,曰浴兰节”。 《五杂祖》记载,明代人们因“兰花汤不可得”,中午取五彩草刷洗沐浴。后来我一般会用炒布丁、艾草等草药来洗澡。广东则用艾、香蒲、凤仙花、玉兰等花草;湖南、广西等地,将柏叶、雪花根、艾草、香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澡。无论男女老少,全家人都洗。这种习俗至今仍然存在。据说可以治疗皮肤病、祛邪。

悬挂草药

挂艾草、菖蒲。端午节摆放各种可以辟邪的花草,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例子就是在门上挂艾草。 《荆楚年鉴》云:“为人采艾,挂于门上,以吸毒气。”这是因为艾草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可以用来制作艾条来治病。 、艾灸穴位还可以驱虫。 5月艾条中含有艾油最多,(此时是艾条的生长高峰期),因此效果最好,人们争相采摘艾条。

端午节雨

当时,每年预测财运已成为民间习俗。人们相信,端午节期间如果下雨,就会不吉利;反之,则吉祥。这种民间信仰早在宋代就已存在。陈元良《随岁广记》引《随缘录》云:“五月初五,人露药,则无灾祸。若下雨,鬼揭药,人得祸。”这是闽中的谚语。”徐乐清《辞云书》《李世周赋端午节》注曰:“临川人谓端午下雨,谓鬼人作祸”。清代赵怀玉诗的注释也引用了“端午无雨,好年”的谚语。

划龙舟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帝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水中”。沼泽。”初奏《九歌·象君》“今日乘飞龙,北行,在洞庭路上。” ,“石浅,飞龙婀娜”。学者们还认为“飞龙”就是龙舟。 《湘君》是一首描写湖南人乘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类似投痕入江)以悼念某位历史人物的诗。这与“魂舟”与楚国《帛画人物玉龙》的形象不谋而合,可以互相印证。 《荆楚年记》记载:“五月五日,称盂兰节……这一天,有赛跑采杂药的活动。”此后,历代有关该种族的诗词、笔记、纪事等记载不计其数。 。

舞蹈钟馗

跳钟馗、闹钟馗:从晋代起,跳钟馗、闹钟馗祈福过年,一直是端午节、春节的重要内容。钟馗画中悬挂着钟馗持剑辟邪的图画。最早的钟馗画相传出自画圣吴道子之手。据北宋沈括《梦溪补谈》记载:唐明帝病近一个月,忽梦二鬼。小鬼偷走了皇帝的玉笛和杨贵妃的紫香囊,逃之夭夭。大鬼抓住了小鬼,割掉了它的眼睛,然后把它打碎吃了。大鬼道:“我是钟馗,武功不高的人,向陛下发誓,铲除天下妖孽。”唐明帝病愈醒来后,召见画家吴道子,让他根据梦中的场景画出钟馗的擒拿。鬼图是刀子大笔一挥而出的。明帝一看,与梦中一模一样,心中惊叹不已。后来,钟馗的画逐渐深入民间。钟馗的画大多是在五月端午节,或端午节前后几天画的。到了清代,江南、江浙一带的居民大多在农历五月的大门或殿堂上悬挂钟馗图一个月,以求驱邪纳祥。

斗草

汉代以前,没有斗草这回事。 (《历代流行事物考·尚秉和》)起源不明,但一般认为与中医的出现有关。远古先民为生存而奋斗,过着单调的生活。闲暇时,他们以斗虫、斗草、斗兽来娱乐自己。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后,每到端午节就成群结队地下乡采药种植。解暑毒疫已成风俗。收获后,常常举行比赛,以决斗的形式互相命名花草的名字。胜利者就是胜利者。这是一本结合了植物知识和文学知识的精彩清金廷表。一群婴儿对抗着草绘的轴;孩子们用叶柄互相钩、捏、拉。折断叶子的人就是失败者,再用另一片叶子来战斗。白居易《观二戏》诗云:“喀嚓在尘土里或与草斗,终日欢乐。”

其他

端午节有射箭表演。 《金史·李志》:“因辽朝风俗,金朝在地里栽柳五日左右,剥皮作白。先一人驰马于田中。”领先,然后马奔腾,没有羽毛,水平簇射,手能接住的次之,坏了不能接的就是用箭射的。 “在明代,它被用来储存鸟类。射进葫芦里。打马球也是端午节戏剧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并手持棍子进行的运动。古称苋苋。三国曹植的《名都》中有一句话:“击土不断”。唐代长安有大型体育场,玄宗、敬宗等皇帝都喜爱马球。章怀太子墓中的《马球图》描绘了唐代马球运动的盛况:图中20多匹马在驰骋,马尾扎着,选手头戴围巾,脚穿靴子。他的脚,并持有一个球。棍子一球一球地互相击打。

此外,北京还有参观天坛的习俗。 《帝都风光略述》卷二:“五月五日午前,人们入天坛避毒,午后行马坛墙下。吴江城内,有丝节角小米的习俗,也是角小米无。上海还有一场钟馗比赛,男子装扮成钟馗,挥舞着剑,面前拿着纸棒,仿佛在比赛。喝完酒,然后带着满仪式的侍卫走过市场,此外,端午节还有马戏和抢鸭子活动。

祝天下父母端午节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19:34 , Processed in 0.15791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