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5|回复: 0

张丽莉:平凡教师的英雄壮举,良知的呼唤与时代的答卷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1-7 18: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关注”,这不仅方便您的讨论和分享,还给您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2年,几乎没有人知道张丽丽。

电视、报纸、网络都在报道她的事迹——这位普通人的老师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即将被打的学生,而她自己却倒在了血泊中。醒来后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那些学生的。

有人问她后悔吗,她回答。

“我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

简单的“本能”二字说明了她当时救人的行为是下意识的行为,也证明了关键时刻救人的意识已经在她的脑海里扎根了。

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却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张丽丽无愧于“老师”二字。她的英雄事迹也是对良知的呼唤,也是一个普通英雄对商品时代的回答。

她救了几个貌美如花的学生,而她自己却成了高位截瘫。她的事迹被网络、电视、报纸报道后,无数人捐款、关心、送上祝福。短时间内,共收到捐款1572万元。这时,一个不恰当的声音出现了:1572万捐款,值了!

受到追随者的密切关注。甚至有人说“一条腿1000万能赚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言语确实让人不舒服。金钱能衡量这个吗?答案是否定的,于是网络上就“张丽丽英勇救援”背后的深刻影响引发了热议。

1.从小的梦想

当一名老师是张丽丽从小的梦想。

自从考入大庆师范学院以来,她怀揣着“教师梦”,不止一次向姑妈请教如何当一名好老师。

大姨说了很多话,但有一个词我记忆犹新:用心。无论是与学生相处,还是教导学生,只有努力,才能收获真诚。

当老师后,她恪守“细心”二字,从不把学生分年级,六九年级。她表扬成绩好的,鼓励成绩差的。她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学生”。好老师”。学生们在她的关怀下茁壮成长。

尽管她刚刚毕业,但她确实很擅长教书育人。来到学校几年后,他成为了一名班主任。他是学校青年教师的骨干,也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与普通老师​​相比,张丽丽观察学生更仔细,教育方法更具体。作为班主任,她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还关注学生的个人情况。她对待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教育方法。

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重点是个人习惯的培养;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大多数孩子已经进入了朦胧的青春期,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面对中考的时候,他们自然会以学业为主,同时也会对学生进行指导。 ,减轻中考带来的压力。

在一个“只求成绩”的时代,张丽丽用独特的方式向外界说“不”!这种教育方式很有效,但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她很享受。

我每天和学生们一起去早操、早自习。尽管我怀孕了,但我从未停止过工作。我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还和学生一起锻炼身体。不幸的是,我流产了。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她就回到了课堂。

老师们很敬业,学生们也很努力学习。新时代,张丽丽用平凡的教育方式,书写了教师应有的价值和表现。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尽管她一心教书育人,工资依然微薄,但比一些“高薪职业”付出的却多得多。

事实上,张丽丽有机会留在一个好雇主。

毕业当年她在大庆油田实习,表现非常好,所以宣传中心想留住她。相对于老师来说,工资肯定高一些,工作也少一些。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她应该留下来。毕竟,每个人都在“为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奋斗”。张丽丽最终选择回到佳木斯市,成为一名普通教师。即使工资更低,工作更辛苦,但至少这是她从小到大最喜欢的职业,而且是梦想成真。

然而,在这个梦里,她的生命几乎就结束了。

2.高位截肢,乐观生活

2012年5月8日,学生放学时,老师在路边引导学生。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直到一辆失控的公交车迎面相撞。

几个过马路的学生看到迎面驶来的公交车时,吓得呆在原地。眼见惨状发生,张丽丽突然冲上前去。



用力一推,行动迟缓的学生就被推到了路边。回头一看,只见张老师被压在车轮下。一旁震惊的老师猛然惊醒,大声呼救。

“快救救张老师!”

“快救救张老师!”

哭声此起彼伏,绝望又无助。恐怖的一幕,让在场的老师们下意识的感觉“完了”。事故发生27分钟后,张丽丽被送到市中心门口。

一场生死之战正式开始。

早在接到紧急电话之前,中心医院在病人送来后第一时间抽调各科室骨干专家进行会诊。磋商的结果并不乐观。

骨盆骨折、多处肋骨骨折、心脏挫伤、失血性休克等,伤势严重,患者命悬一线。经过输血和抗休克治疗,专家们得出了一致的治疗方案:截肢。只有截肢才能挽救张丽丽的生命。

当张丽丽的父母收到医生的治疗方案时,感觉天塌下来了。我的女儿又高又漂亮。她正值青春年少,即将失去双腿。她以后该怎么办?但他们没有办法,只能同意截肢。

张丽丽被推进手术台,接受麻醉、吸氧……

手术紧张有序地进行,手术室外等候的人很多,有她的亲人、朋友、学校老师、学生家长。

事发后不久,网上出现了“张丽丽不顾生命危险,勇敢救学生”的故事。医生、护士等都知道手术台上躺着的人是一位“英雄老师”。她也知道,几个小时前,她用自己的生命救了几个学生。外科医生被她的伟大和无私所感动,尽可能地保留了她的残肢。

手术室里的灯熄灭,手术完成。经过一夜与死神的搏斗,张丽丽的生命体征稳定下来。众人都松了口气,但也明白,与死神的战斗还没有结束。

手术完成后,市医院再次进行专家会诊,对她的病情进行全面检查。考虑到病情反复发作,且涉及多个学科、多个系统,专家建议将她转至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治疗更为安全。

5月15日,张丽丽住进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症隔离病房。入院当天,哈尔滨医科大学还组织专家会诊,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

不难看出,大家都在竭尽全力保障“英雄老师”的生命安全。医院、学校、政府只希望张丽丽早日脱离危险,康复。然而,还有一个问题摆在大家面前:如何让张丽丽接受自己失去双腿的事实。

突然失去双腿你怎么能接受?起初我只能隐藏它。经过医院的全力治疗和护理,她已无生命危险,麻醉也结束了。

当她彻底恢复意识的时候,她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不复存在的双腿,也顾不上自己了。她关心的是前几天被排挤在一边的学生。

这个学生很优秀,但她是一个截瘫者。

短暂的失落之后,张丽丽又恢复了笑容。看着一脸悲伤的父亲,她忍不住安慰道:“我做得不好,但我救了那个学生,以后我一定会幸福的。”

明明是她失去了双腿,该伤心的也是她,却反而安慰了父亲。他的坚强、自信和对学生的爱令人感动。

3.爱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

事件发生后不久,电视、报纸、网络纷纷报道张丽丽救人的感人故事,热心群众开始为她捐款。

截至2015年8月,捐款金额达1572万元。从2012年5月到2015年8月,三年过去了,“张丽丽营救”的风向已经发生了变化。

早些时候报道出来时,几乎所有网络上的人都在为她祈祷,祝愿她早日康复。除了捐款之外,还有各方学校的师生、国家领导人等的慰问。为了进一步宣传她的英雄事迹,全市各地开展了“向张丽丽学习”相关活动。

张丽丽的事迹感人至深,足以感动所有人。

很多第一次听说这件事的人甚至会不自觉地流下眼泪——想象一下,面对一辆高速驶来、来不及反应的公交车,谁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呢?

当张丽丽面临死亡的威胁时,她没有犹豫,没有思考。她瞬间做出的下意识的动作,就是选择把自己的生存希望留给别人。前面说过,这种“无私的爱”行为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事实上,日常生活中的张丽丽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她经常对人们说:

情感关系依赖于真诚、无私、不求任何回报。



为此,她从来不关心自己的朋友、亲人、学生。

对于丈夫来说,理解比什么都重要。虽然工作很忙很累,但只要不忙,她总会准备好一桌饭菜,等待丈夫回来。

对朋友的宽容比什么都重要。平日里,同事下课后经常会看到桌子上放着装满热水的杯子。只要她有空,做饭、接班、接水都是没问题的。

对于她的亲人来说,陪伴比什么都重要。每逢父母、奶奶的生日,以及一些重大节日,她总会为他们挑选礼物。它们可能不贵,但很周到。

张丽丽本人就是这样,她也要求学生要懂得爱。

爱是一个人最强大的武器。她经常用自己的方式教导学生下意识地去爱别人,当然她也教导学生去爱自己。

正是因为她对家人、朋友、学生的爱,她才下意识地把学生推开。要知道,你面对的是一辆高速驶来的客车,没有人知道被车子车轮压住的后果。正如张丽丽安慰父亲时所说:

“如果轮子越过我的头,你就看不到我了。”

看似一个笑话,却让人心生恐惧。

如果车轮真的碾过她的头,牺牲的不是她的腿,而是她的生命。所以后来很多人问她害怕吗,她并不后悔。

谁能不惧怕死亡呢?但她并不后悔。

“那些孩子还年轻,他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对于她来说,如果不幸失去了生命,至少还能和父母一起度过近三十年的时光。那些学生不一样。他们才28岁,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如果可以的话,她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孩子们的生命。

这样的老师无愧于“最美教师”、“共和国人民教师代表”的称号,他们的精神值得赞扬。

所以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人们的心。

事迹传得越来越广,知道的人越来越多,荣誉也纷至沓来。全国优秀教师、全国5月1日劳动奖章、全国3月8日红旗手等,并被评为“最美见义勇为者”。

荣誉纷至沓来,张丽丽却淡然处之。对她来说,推开孩子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她只是尽到了一名教师的职责,还不足以被称为“英雄”。她此刻最大的愿望就是早日康复,回到讲台上继续教孩子们。

荣誉面前不为所动,危险面前无私,张丽丽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模范”。与此同时,捐款的人也越来越多。

媒体宣传、公众踊跃捐款,还有张丽丽坚守初心的坚持。本该是人间大爱,却因为“巨额捐款”而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这就是人性的脆弱。

当不涉及利益,不涉及金钱,只有空洞的伦理道德时,几乎每个人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好中国公民。

一旦涉及到利益和金钱,撕掉中国好公民的幌子,一些人就会站在道德制高点,用近乎“圣人”的水平来评判。

张丽丽的情况就是如此。起初,人们只会被张丽丽的无私奉献所感动。但当捐款金额公布后,他难免会“酸”,然后发表一些不恰当的言论。

“一条腿一千万,值了!”

“拿了钱,当了残联主任,我应该就满足了。”

严厉的言语伤人的心。一切都取决于因果关系。张丽丽靠着勇敢的奉献才获得了荣誉和捐款。如果可以的话,她宁愿拥有健康的身体,也不愿名利双收。

因此,谣言在网上流传后,张丽丽用实际行动阻止了公众——她没有把捐款留在自己口袋里,而是用来成立基金会来帮助别人。

知识与行动相结合,张丽丽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什么是爱、什么是无私。如果她这样做而受到批评,那就显得她的个人行为太病态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6 10:31 , Processed in 0.08338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