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回复: 0

许昌与曹操、关羽:三国历史的重要见证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1-9 00: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曹操、关羽、许昌

论三国,不能不说汉、魏;说三国,不能不说韩、魏。论汉魏,不可不许昌;说起许昌,就离不开曹操和关羽两位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曹操和关羽都是杰出人物。曹操在许昌统治了25年。他外立武功,内兴文学,理军民,耕田积粮,广纳贤才,征东征西,击败英雄,伐吴蜀,最终实现了“三点统一”。为我们雄心勃勃的霸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曹七子”所创造的豪爽、悲壮、雄浑的“建安风格”,揭开了建安文学中国文学史上的新篇章,使许昌成为三国时期的文化中心。

关羽的成名也与曹操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常说关羽的功绩是“头在洛阳,身卧日光,功绩在许昌”。许昌的春秋楼、灞陵桥就是见证。笔者认为,正是许昌成就了曹操、关羽的成功。

许昌与曹操

曹操是东汉末年一位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多才多艺的诗人。他也可以说是汉末三国中最杰出的人物。在政治军事上,他南征北战,铲除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地区,实行了一系列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政策,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操三人(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格”并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印记。不难发现,曹操一生的主要功绩都与许昌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说,曹操有效地利用了当时许昌的天时、地利、人和。

许昌的天气。中平灵帝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黄巾军人数众多,势力强大,统治阶级误称他们为“蚁贼”。起义初期,黄巾军主力分散在巨鹿、颍川、南阳等地。他们独立作战,攻城夺镇,烧毁衙署,扫荡豪强地主五堡,取得了巨大的战绩。颍川黄巾军击败右中郎将朱俊,围困左中郎将皇甫嵩于长社(今长葛)。于是,全国各地有权有势的地主也纷纷起兵,配合官方军队镇压叛乱。曹操成为正式的“骑兵都尉”,参与“征颍川贼”的斗争。 《资治通鉴》记载:“曹操,会齐将领裴国,适时到来。五月,宋、曹、朱军会师,与贼战,大败,斩杀数万人,封为宋都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东汉末年的颍川​​郡就是今天的许昌。天师是指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和资源。许昌是黄巾起义的中心地。如果黄巾起义不在中原,曹操就不可能顺利起步、施展才华。

许昌地理位置优越。古话说:“得了中原,就得了天下”。纵观中国地形,中原是中国的中心,许昌是中原的中心。它的地理位置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显得尤为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正如《史记·韩信列传》谈到韩信被封为汉王时所说:“颍川北邻巩、洛,南有宛、邺,东有淮阳。” ,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地方。”可见当时就在许昌。地理重要性。许昌地处平原地区,土地肥沃,历来是粮食主产区。在诸侯纷争的三国时期,许昌无疑是一块宝地,曹操选择了这里。

早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的谋士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侍君命而不侍臣,耕种庄稼以求军源”的战略建议。曹操认为这是正确的。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亲赴洛阳觐见汉献帝,随后迎请迁都许昌。从此,曹操获得了“奉君命而不从臣”的优势,这是曹操政治上的一大成功。

汉魏时期,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面临的最大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战无不胜、弄巧成拙的人不计其数。建安元年,曹操采纳部下枣植等人的建议,用从黄巾军缴获的物资,在许诺下招募人员下田劳作。那一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获得了数百万颗石斛粒。于是曹操下令在各州县设立田官,兴办农耕。农耕有效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食问题,所以曹操说:“以后借助大田,就能丰富国家供给,消灭群众叛乱,征服天下。”

曹操在开垦田地的同时,采取了多种措施扶持小农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收流民、迁徙百姓、鼓励农民教农、修建水利、查户籍等措施,充实户籍,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的租结算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颁布了新的征用制度。建安九年,他明确表示:“他征收的土地每亩四升,家庭产量只有两匹丝绸和两斤棉花,他一定不善于赚钱。” ” “曹操实施的这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了濒临崩溃的经济,成为曹操集团坚实的经济基础。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曹操统治地区的农业生产迅速得到了发展。”曹操在许昌的一系列措施也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权势,发展生产,实行农田制度。 ,督促开垦土地,提倡法治,倡导节俭,让受苦受难的人们,一个遭受巨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不是很了不起吗?

欢迎帝都许和许昌农业生产的恢复是曹操成功的两个重要条件。这当然也与曹操选择许昌作为自己的政治经济中心有着必然的关系。

许昌人及。曹操“唯才举贤”的思想吸引了大批士人,形成了人才云集、创造伟业的繁荣局面。这些人才要么直接投奔曹操,要么因为其他地方找不到他们的人才而投奔曹操。无论什么情况,曹操都不会拒绝任何来的人。就这样,许昌就成为了很多有志之士向往的终极目标。当时许昌人杰地灵。曹操三次下达“求贤令”期间,许昌人有荀彧、荀攸、荀越、陈群,豫州人郭嘉、枣植、赵颜、奚志才。葛氏钟繇等人叛逃。这些人才华横溢,为汉魏大业和建安文学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如马保机先生在《从颍川士人的经历看曹操的用人思想》一文中所说:“颍川士人在曹魏集团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曹操平定曹操的历史进程中,北方,颍川士人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征伐,还是运筹帷幄;无论是开荒耕种,还是治理国家,这些颍川士人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准和强大的能力。”

当今社会,谁都知道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谁拥有更多的才能,谁就能获得成功。曹操有效地利用了许昌的人力和资源,这可以说是他成就大业最重要的条件。

凭借在许昌的根基,曹操先后击败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最终取得了霸业。曹操一生虽未称帝,但病死后不久,魏王曹丕称帝,国号大魏,尊曹操为魏武帝,庙号太祖。

许昌与关羽

关羽本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一名战将。他去世后,深受人们的尊敬。他受到历代朝廷的嘉奖,被尊为“关圣皇帝”。在佛教中,他被称为“迦蓝菩萨”,尊称为“关公”。 ”,他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最终被封为“古佛盖天”。在《三国演义》中,有好故事。如《千里走单骑》、《地山三约》等关羽留下的“忠、义、勇”精神,一直为历朝历代所推崇。 “忠、义、勇”主要发生在许昌之地,并在曹操的帮助下得到体现。

曹操接受了关羽,并礼待了关羽。曹操是礼尚往来、尊重人才的典范,对关羽的赏识和喜爱更是非同一般。当刘备兵败,关羽被涂山围困时,张辽劝降,关羽便有了“涂山三约”。关羽的“三约”并不是投降的盟约,而是胜者的规矩。然而求贤若渴的曹操,从见到关羽的那一天起,就将其视为人才,一直想将其为自己所用。于是,他勇敢地答应了这三个对曹操来说极其苛刻的条件,“出营门相见”。 “关羽下马行礼,曹操忙应。”接下来,曹操为了留住关羽,在许都给予了他充分的爱护:赏赐房屋、封爵、赏马、待他如上宾。他给了关羽足够的荣誉,这些可以说是为关羽的“忠”“义”铺平了道路。

在许昌期间,关羽并没有被荣华富贵、官禄俸禄所感动。他心里时刻惦记着结拜兄弟刘备,始终“在曹营,在汉”。为了避嫌,他把曹操赏赐的房子分成了两个院落。两位皇妃住在内院,他住在外院。他朝夕问安,不渡雷池,夜读《春秋》,流传千古。如今的春秋楼可以说是那段历史的最好见证。

曹操信守诺言,继位了关羽。关羽后来得知刘备的行踪,就给他加了金印,修了书,请他辞官。曹操被关羽的忠心所感动,在许昌巴陵桥上赠给关羽一件袍子。他以关羽为榜样,教导部下“勿忘故主,知其来往,是真夫,皆应效法”,宽厚待人。关羽被释放。当时,将领们都很困惑,认为关羽回归袁绍,就会威力猛虎。他们应该追上并杀死他,以免陷入无尽的麻烦。曹操说:“我已经答应放人了,怎么能食言呢?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不要追究他们。”随后,关羽成就了“千里独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千古美誉。曹操接受了关羽的种种苛刻条件,甚至还忍受了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这些都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

关羽在麦城战败后,其首级被东吴送给曹操。曹操重情重才,以礼安葬关羽。可以说,关羽一生与曹操有着不解之缘。没有曹操的爱才、惜才,关羽的忠义勇就无法体现,而关羽忠义勇的最好体现就是在许昌时期。关羽事业的最终结局,可以用民间流传的一句话来解释:“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功德在许昌”。这是曹操和关羽的不解之缘,也是曹操和关羽的关系。与许昌结下不解之缘。

有人认为,“忠”是关羽文化的核心,“义”是关羽文化的精髓,“勇”是关羽文化的魅力。如果不是曹操对自己的才干如此渴求,没有将关羽留在许昌,没有给关羽那么多暖心的感动,或许关羽也不会有“忠心”来寻找刘备。将来,也不会有许昌的“千里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勇”,不再有在曹操之战中保卫曹操的“义”。赤壁和华容道。关羽的“忠、义、勇”造就了关羽日后的“神”形象,使关羽从将军变成了精神象征。可以说,如果没有曹操在许昌的认可、招揽和安置人才,就不可能有关羽的“忠义勇”。

曹操、关羽、许昌

说到奥斯卡颁奖典礼,人们就会想到美国的洛杉矶;说到奔牛节,人们就会想到西班牙的潘普洛纳;说到慕尼黑,人们就会想到盛大的啤酒节;说到戛纳,人们就会想到它。让你想起电影节的盛典……如今,节庆文化已经与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品牌形象紧密相连,演化为节庆经济,演化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节庆产业,已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如果说特色是一座城市的个性,那么品牌就是城市的名字,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和亮点。历史似乎就是这么巧合。曹操利用许昌的天时、地利、人和,成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关羽以许昌为平台,依托曹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忠、义、勇”的化身。如今,许昌也在曹操、关羽两位历史人物的助力下,成功树立了自己的“曹魏故都”品牌。

三国时期虽然英雄辈出,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汉魏三国文化中,曹操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孙权、刘备。由于曹操的缘故,许昌在三国时期占据了独特的历史地位。从许昌的实际情况来看,许昌现在有春秋楼、霸陵桥、华佗墓、云梁河、八白墓、射鹿台等历史遗迹。 “魏都”这个名字恰如其分,《三国演义》120回中有52回涉及许昌,足见许昌是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为了让许昌的“曹魏故都”品牌更加明亮、响亮,许昌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在探索许昌汉魏三国文化方面也做出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努力:“汉、魏、三国文化”魏“故都,智慧之旅”已成为许昌三大旅游品牌之一;与三国文化相关的春秋楼、灞陵桥、汉魏古城遗址。王国,已整修纳入许昌一日精品旅游线路;新建的许都公园、魏武园、曹相府等规模宏大、具有许昌城市标志性意义的景观,成为独特迷人的景观。曹魏三国文化公园总体规划已完成,将逐步实施;云梁河综合整治开发正在进行中;连续举办的“三国文化周”已成为知名节庆品牌。今年第六届升级为国际文化旅游周,立足许昌、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一系列围绕“三国文化”开展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旅游的发展。丰富了许昌三国游的内涵,也让许昌“曹魏故都”品牌更具感染力和辐射力。

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时代背景,为我们传承和创新三国文化提供了良好契机。笔者认为,借助许昌三国文化资源,找准三国文化与时代潮流的结合点,许昌的旅游发展和“文化强市”建设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是打造“三国”品牌。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和社会转型中激烈的文化碰撞,社会呼唤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三国文化所揭示的是以人为本、安居乐业的谋略与智慧之学。对于许昌来说,重点应该放在曹魏文化的研究上。曹操在许昌的“听君命,不听臣”、任人唯贤、广纳贤才、许诺耕田、“耕庄积兵”等行为,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这些策略非常具有战略意义。师父远胜于吴、蜀。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思想资源,是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写大文章的。

二是用文化品牌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影响力。宣传文化部门要研究关注文化品牌提升策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多渠道、立体化宣传,强化城市文化视觉符号,提高城市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国内外城市文化品牌。在城市品牌、文化品牌的建设和传播中,要避免品牌传播缺乏长远眼光和统一规划;重点关注城市规划、城市建筑文化特色、城市标志性景观、城市文化空间和人居环境等物质实体的传播视觉媒体。影响。

三是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在文化产品创作、文化人才队伍、文化产品营销、文化领域投资、文化教育交流、文化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广泛合作,促进多方位的国际文化交流,从而提升“曹魏故都”品牌,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从而带动城市投资,促进区域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

总之,曹操、关羽与许昌都有着不解之缘,成为许昌独特的三国文化资源。在建设“文化强市”的征程中,只要找准文化产业发展定位,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精心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就一定能把许昌打造成“文化强市”。一个现代的、充实的、独特迷人的希望之地。城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6 02:39 , Processed in 0.3312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