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回复: 0

湘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及教材分析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1-18 15: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 11 课 剪切和粘贴组来建造一个小村庄

第 12 课 动物如何唱歌

第13课 彩色粘土连连看

第 14 课 切割对称的鱼形

第15课 飞翔的翅膀

第 16 课 变色龙

第 17 课 地下王国

第18课 消防英雄

第 19 课 在公共汽车上

第20课 我爱我的家人

第21课 小树长得很快

第22课 折叠大嘴

完整的课程计划



第一课《小雨与沙》

1、教材分析

《小雨小沙》是湖南版一年级教材第二卷第一课。是一门非常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造型表达课。教材采用童趣十足的拼音儿歌和小雨沙沙的场景,帮助学生更有意识地理解艺术元素中的点和线,学会如何表现雨的形象。教材采用下雨时芦笋和非洲菊的照片,让学生仔细观察雨等自然现象的美感,体验植物在雨中变换形状的特点,并用情感点和线来塑造它们。课本上还展示了画雨的不同方法、拟人花喝雨水的步骤图,以及两幅不同表情的学生作品。对不同的雨景进行点线分析,起到欣赏和理解的作用,引导学生表达动植物在春雨中可爱的样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艺术中点、线的基础知识。

2.过程目标:通过听雨声、触摸雨等方法,结合表演、欣赏、讲述等方式,让学生用不同的情感体验来表达对雨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他们对雨的理解。表达点、线、颜色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感受雨的美、点与线的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自然的向往和对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1、要点:用点、线、色表现下雨时动植物的景象。

2、难点:点线的变化、情感的融合。

4. 课前准备

1.学生:油画棒或水彩笔

2、教师:课件、教具、论文

5. 教学与学习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寓教于乐的学习方法。

首先,在《听雨》中,你玩弄点和线来表达形象;

二是在《看雨》中玩弄点、线,丰富形象;

三是玩点、线来组织《谈雨》的形象;

四是加深对《评雨》点线美的认识;

五是加深对“组合”中整体美的认识。

六、教学过程

(1)简介:听雨声,唱儿歌《小雨》,体验声音和点,

线关系。

1.播放各种雨声,聆听自然的雨声。让两名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在黑板上画点和线,让学生了解声音、点和线之间的关系。

2、听《小雨和莎莎》的音乐,打开教材,唱读《小雨和莎莎》的儿歌,体验音乐的旋律、儿歌和点线。

3、奏春雷声,躲之。

【设计意图】通过艺术手段提升学生从听觉到表达的能力。同时,师生们一起合唱《小雨小沙》,不仅放松了心情,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2)拓展:观察下雨天,画出与雨有关的图像,打开学生的思维

思维。

播放小雨和沙沙声场景的幻灯片,用眼睛感受雨中出现和变化的图像,并把它们画在纸上。

1. 云彩来自蓝天。学生练习用线条画云并观察。谁的画能轻轻飘浮在空中?

2、眨眼间,乌云密布。学生练习用线条画乌云。看看吧。谁画了厚厚的乌云?

3、春雷响起,一道闪电闪过。学生练习用线条画闪电并观察。谁以力量和速度吸引闪电?

4、天色暗了下来,下起了小雨,一滴,两滴。学生练习小点。雨滴串在一起会变成什么?了解点与线的连接。雨越下越大,变成了长长短短的毛毛细雨,仿佛由线连成面。让学生懂得如何用点-线-面来表达雨天的变化。

5、风刮着,细雨斜斜地吹下来。学生了解雨线如何随着场景的变化而变化。

6、雨越下越大。雨滴落下,打在非洲菊的花瓣上(课本上)。学生们观察水滴,水滴溅起,变成了水花。教师与学生一起描述和想象这幅画。

7、雨渐渐小了,风也停了。 (课本图片中)芦笋怎么样?读儿歌,画感受。

第二课《软云》

教学目标:

1. 学习使用弧线绘制几种柔和的云朵形状。

2.我可以想象并画出在云上玩耍的孩子们。

3.体验创造的乐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想象一下孩子们在云端玩耍。

教学难点:能够用弧线画出云彩的柔和质感。

教学计划:

1.欣赏云朵照片

1.老师:天上飘着朵朵云,像小狗、小猫。飞上天拥抱我,白云做游乐场。

今天我们去美丽的云世界,好吗?

2.师:仔细看,云是什么样子的?

摘要: 云是白色的,有块状。

2.画云

1、师:你会用什么线条来画云?尝试在练习本上画一些东西。

2、教师点评学生的尝试:线条流畅连贯,云朵形状完整。

3. 老师示范如何画云并讲解步骤。



3. 关联与表现

1. 师:云的颜色和形状让你想起什么?你感觉如何?

健康:像棉花糖、蹦床一样,柔软。

2. 老师:你看,小女孩怀里抱着云朵当枕头。真是又软又舒服!

1. 老师:你想和云一起做什么?

健康:拥抱、触摸、跳跃……

4、老师:请闭上眼睛,想象你和云在一起,拥抱它、触摸它,和云成为好朋友。 4、象形云

1.老师:云朵听说孩子们要来参观,所以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们去看看吧!

学生:哇!打扮成小狗和兔子

师:他们在说什么?

2、师:你想一下,在你之前画的云朵上加点东西,把云朵变成其他的图形。

3.教师示范。

5.绘画表现

1、教材中的手绘插画欣赏

2.学生作业

师:看看孩子们在云里做什么?

3、师:我们也画一幅画吧。用弧线代表柔软的云朵,想象孩子们在云朵上玩耍,然后画出来。

6.作业指导、师生互评

1、云的线条是否流畅、柔和?

2、是否有想象力、有趣?图片内容丰富吗?

3.你喜欢哪一个?您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吗?

第三课“手形添加”

教学目标:

1. 对手的自然形状有新的认识,并产生描绘手的欲望;

2.能够描出手的形状,并将其添加到有趣的图像中;

3、通过自主、开放、快乐的学习爱上艺术。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手形的变化来认识手,并尝试根据手形初步表达手形图。

教学难点:激发创造性思维,画出创意手绘图。

教学计划:

1、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引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小手拍手》,认识“小手”。

问:我们的小手能做什么?

2.摘要:手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它们,我们就无法生活、工作或学习。

2、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尝试、体验形成感知。

1、师生互动,玩“请和我一起做这个”游戏,带领学生变身各种有趣的手形。

游戏规则:老师或学生用各种有趣的手形说“请和我一起做这个”,其他学生跟着做同样的手形并说“我会和你一起做这个”。比拼看谁能变出更多招数、反应更快。

2.指导学生学习如何绘制手形。

(1)问:你能用最简单的方法画出你刚刚制作的有趣的手形吗?

(2)一到两名学生上台尝试。

(3)教师点评、比较、演示。

3.引导学生观察所描绘的手形,并进行大胆联想。

(1)问:这些手的形状像什么?

(2)学生谈论他们相互联系的物体。

(3)转动画好的手形,让学生说说他们想到了什么?

4. 请几位学生上台尝试“改变”他们画的手形。

教师点评、修改、示范。

摘要:我们可以想象把我们的小手画成好朋友。

3、引导学生欣赏模型画,学习方法。

1.通过课件展示多幅有趣的手绘想象画。

学生欣赏后谈自己的感受。

老师点评。

2.引导学生总结绘画步骤:制作手形——画手形——想象——添加图片

4.学生作业、老师巡视指导

1.讲解作业要求:动动手,描出手的形状,添加有趣的形状。

2.学生作业及老师指导。

5.展示和评估学生的作业。

1. 将学生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2. 学生介绍他们已经成为的好朋友。

3、指导学生从两个角度谈谈你满意的作业:“想象有趣吗?”以及“添加的画是否生动?”

4. 给同学们的作业提出一些建议。

5、老师批作业,总结: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小手来装扮世界,我们的小手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

第四课“画中画”

教学目标:

1、掌握有趣的绘画方式,丰富表现手段。

2.画画中画,训练记忆力和想象力。

3、通过有情的学习,接受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探索如何从小画不断拓展为大画。



教学难点:将绘制的图像与未绘制的内容联系起来。

教学计划:

一、儿歌的介绍与启示

1、邀请青年画家参加“画中画展”。 ——什么是画中画?怎么画呢?

2、播放儿歌《画中画》——画好老鼠,画好老鼠;再画一只猫,再画一只猫;画一张大床,猫就睡在那里;在画中画画,在画中画画。

(师生们拍手唱儿歌,老师提醒大家认真看、认真听)。

2.师生讨论加画方法

1、问:画里画的是什么?你先画了什么?

2、先画了老鼠,为什么还要画猫呢?你是怎么想到画一张大床的想法的?

3.“画中画”寻找好友。

问题:“画中画”你会选择哪张照片做朋友? (提示:画中老鼠在哪里?猫在哪里?)(板书:围起来加画)

4、你发现“画中画”的奥秘了吗? (总结:从小到大,一层层相连,周围有附加画。)

3、创设情境引导协会

1.你觉得小绿虫怎么样?

(学生谈论他们想到的相关图像。)

2. 请给老师一些建议,我应该加叶子吗?还是分行?告诉我们你的理由。

3、老师一边讲故事,一边展示一步一步的示范画,学生欣赏“小胖虫”的故事。

4、激发想象力,明确需求

1、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引导学生欣赏;品尝它们并明确它们的要求。

2. 提供作业要求:

先画一个简单的小图像,然后将相关图像一层一层地围绕在它的周围,画出一幅“从小到大”的想象画。

5.学生的创作体验

1.学生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2、学生粘贴作品并布置艺术展览;老师提示:让“作品”有序登上“艺术展览列车”。

六、作品展览评审的拓展与延伸

1.观看“画中画”展览,讲述画中故事。

2.展示三组作品。在“找画中画”活动中,同学们发现“画中画”很精彩。

第五课 从小到大的绘画

总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有趣的绘画方式,丰富表现手段。

2.画出更有趣、放大的图画来获得记忆和想象力

训练。

3、通过有情的学习,接受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探索如何从小画不断拓展为大画。

教学难点:将绘制的图像与未绘制的内容联系起来。

教学计划:

1. 初步认知

1.看这里老师的画。它是什么?

2. 老师想把这幅画画大一点。怎样才能让它变大呢?老师有一个秘密,展示课本上的儿歌:加一加,加一加,这里画完,那里画那个。一看,一个又一个,小场景变成了大画面。

3、老师播放儿歌,展示小画变大的过程。请问,小画变大了吗?

4、板书题目:从小到大的画

2. 激发联想

1. 老师展示一幅小画。请问,这幅小画通过上、下、左、右移动,可以添加什么内容?

2. 老师演示了如何在这幅小画的侧面添加图片,并询问学生是否可以添加其他图片。

3.请几位学生上台添画,老师点评。

4、总结:大胆联想,拓展场景。

3、观察与分析

1. 老师和同学一起完成找找游戏。把已经画好的大画的几小块去掉。要求学生恢复它们并给出理由。

2.寻找从小到大变化的画。

3、总结:合理联想,拓展场景。

4. 总结方法

1.介绍绘画的两种基本形式。在拆开的小纸盒上添加图案,在多张小纸片上添加图案。

2.总结绘画步骤:从小块开始,逐渐添加到更大。

5、独立表达

1.您可以在小纸片或纸盒背面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绘画。

2. 也可以与多名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

3、名师参观指导。

6. 交流意见

1.告诉我你画的是什么?如何添加绘画?你认为你会画画吗

怎么样了?

2.学生互相评价。

3.总结,下课

完整版文档下载



如何获取PPT课件WORD文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17:14 , Processed in 0.1810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