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85|回复: 0

无锡市梁溪区构建四位一体特殊教育发展模式,以个性化教育服务每个随班就读生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1-19 22: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锡市梁溪区构建了“医疗、教育、康复、就业安置”四位一体的特殊教育发展模式,以个性化教育服务班里每一位学生。率先倡导“一人一案”,并列入教育部《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正在全国推广——

“一人一案”,让折翼的天使一起晒太阳

5月17日,无锡市梁溪区特殊教育学校陈向华老师来到兰亭小学特配资源教室,给班里的学生小子(化名)上两堂课。 “这个小子的专属课表是资源老师、普通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根据小子的实际​​情况专门设计的。”陈祥华告诉记者。陈向华是梁溪区教育局的“资源老师”。全区现有专任教师6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为在普通学校学习的轻度智障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辅导、潜能开发和康复服务。治疗等

“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富裕程度,更要看对弱者的关爱程度。”梁溪区教育局局长李方平说。 2015年1月,无锡市崇安区被列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 2016年三区合并成立梁溪区后,原崇安区补充学校、原南昌区培智学校、原北塘区三区培智学校合并为无锡市梁溪区特殊教育学校。目前,该区约有360名智障青少年。良溪以“零排斥教育”为办学方向,为孩子们提供全覆盖、多层次、高质量的教育。 2017年12月,梁溪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8%,提前两年完成教育部确定的工作目标。

四合一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早上7点30分,顾凌淼老师来到梁溪特殊学校,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她的桌子在教室里,她整天和她的学生在一起。顾凌淼告诉记者,特殊教育学校的师生比是1:3.75,但对于每个孩子,老师都要付出比普通学生多很多倍的爱、耐心和毅力。一道10以内的加减法题,需要反复教很多遍;教学生写名字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有些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吃饭时需要喂奶,上厕所时需要被带去……特教老师既是老师,又是母亲。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和老师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放学后,他常常挽着老师的怀抱不愿回家。

“我们应该让学校生活成为智障儿童人生美好的开始。”校长顾立平说。为了更好地保障每一个智障儿童的生命权利,学校积极构建“医疗、教育、康复、就业安置”四位一体的特殊教育发展模式。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保持省内办学领先水平。同时,与无锡市康复医院、无锡市第八医院合作,引入医疗康复服务,协调医疗专家和康复专家介入(续第一版),采用个体化培训与康复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团体辅导为学生提供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等方面的训练。学校与无锡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合作研究推广“自闭症学生康复训练”项目,并提供个别训练并为学校近40名自闭症儿童提供康复服务。



智障儿童在学校系统接受教育和康复训练后,最终将回归社会,成为自力更生的劳动者。为此,学校注重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和就业能力。提供糕点制作、园艺、汽车美容等课程。积极与社会企业合作,建立校园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技能。 “近年来,我校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100%。”​​古丽萍得意的说道。

梁溪特殊学校还特别注重学生的文化体育生活,“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非常有帮助”。顾丽萍说道。排舞、棒球、绘画等课程在学校蓬勃发展。全国第一支培植校棒垒球队成立。在省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金银牌,在全国排舞比赛中获得四项特等奖。举办唐氏宝宝钢琴音乐会……孩子们在各种比赛和活动中收获快乐和自信。

“一人一案”,提供私人定制服务

2009年以来,梁溪随班就读工作全面铺开,各小学陆续建设资源教室。其中,涟源街小学、兰亭小学、沁园小学、惠山小学、金星中学等学校设有专门的资源教室。教室、学习指导、康复设备一应俱全。 2015年,梁溪在无锡率先设立正规学习指导中心。以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为主导,建立垂直指挥体系,运用多种行政手段和激励措施,在政策、制度、资金、人员、环境等方面给予支持。

循着陈向华的脚步,记者看到,数字化手术机操作过程中,他一直在仔细观察,并及时对小子进行指导。 “今天小子在OT机上训练射箭,手、眼、脑的协调性比上周都有所提高。”孩子们在每个班级的课堂表现以及每个阶段的成长变化都被详细记录在专门的档案中。据介绍,目前该区所有普通学生都有专属的个性化教育计划,包括行为矫正、心理疏导、学业指导、潜能开发等,老师也会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教师提供“一人一案”、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发展需求非常重要。 “全区7名专职资源老师经过专业培训后,每周都会到片场、学校去提供服务,每名老师服务6名学生。”梁溪区教育局副局长周伟伟告诉记者,此外,特校还抽调20余名骨干教师担任巡回辅导员,每隔一周到资源教室进行指导。



资源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普通话与特殊教育的融合也日趋有效。谷丽萍记得第一次带学生和资源老师到普通小学时:有的校长觉得上普通班会给他们带来麻烦,有的老师则把特殊儿童视为负担。 “现在不同了。我们的老师在普通学校特别受欢迎。”谷立平表示,普通话与特殊教育融合是当今世界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在同一教室学习,让他们拥有正常的教育环境。 。

把教育送到家门口,为重度残疾学生打开一扇窗

5月15日,梁溪特殊学校老师赵玉蓉来到重度多重残疾儿童小明(化名)家。 “根据智力障碍程度,实行分类服务,轻度残疾学生安排在普通学校就读,中度残疾学生安排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重度残疾学生则安排在家接受教育。”服务。”赵玉蓉说。辖区现有重症儿童50名。特殊学校老师由2至3人组成,每两周上门服务。主要内容是康复训练和学科辅导。

小明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很久了。双星期二是他最快乐的一天。当我看到赵老师时,他发出了牙牙学语的声音,脸上带着笑容。赵玉蓉详细询问了小明这两周的身体状况,提醒奶奶及时给孩子翻身,防止褥疮,并根据小明的病情进行了一套康复训练。奶奶说,她的孩子2015年开始在家上学,从一无所知到知道很多东西,能听懂一些指示,进步很大。

“每个孩子都很重要”是梁溪特殊学校老师的教育信念。几年来,老师们风雨无阻来到他们家中,指导重度残疾儿童学习简单的文化知识、练习基本的运动技能、陪伴他们进行康复练习和游戏。老师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把简单易行的教学内容带到孩子们的家里;节日期间,他们还带来学习用品、食品、衣物等。渐渐地,从来不会说话的孩子第一次喊出了“老师”和“妈妈”。无法照顾自己的孩子学会吃饭、穿衣和上厕所。手指无力的孩子拿起笔写下了简单的数字。

“教育部《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方案》提出实施‘一人一案’,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我们的实践探索还在路上。”李方平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完善特殊教育师资和教育基础设施,营造真正包容、公平的教育环境,更好满足特殊儿童的发展需求,让每一个折翼天使享受阳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6 18:14 , Processed in 0.0578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