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0|回复: 0

广州:以百千万工程引领,打造现代化岭南新乡村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9-21 23: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美村是了解广州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绝佳切入点。

放眼广州农村,龙潭村推出越秀凤星国家田园综合体等新项目,重振“市场经济”;上九陂村办起林海旅游度假村,由“采石村”转型为“绿色富饶美丽乡村”;荆霞村加快修编村庄规划,打造绿色低碳乡村……每一条村庄致富路,都是广州加快实施“三农”和“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

广州正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锚固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市建设目标,以重要平台、重大项目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全链条升级,以典型村、示范带建设为载体,建设现代岭南新城。在农村,着力完善纵向帮扶、联动农民带动农业机制,加快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效,在国家舞台上频频斩获殊荣。

去年,广州收获了国务院重点乡村振兴工作检查奖励、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等多项重量级“国家级”工作荣誉,在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上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坚守底线

扩能增产,担负起稳产保供责任

作为特大城市,广州始终心系粮食安全,坚决守住“三农”工作基本基础,以“稳面积、增产”为重点,实施大规模粮食增产行动。

月前,2024年全省春耕田间会议在广州从化香米基地召开。现场,现代农业技术轮番“大显身手”,春耕准备工作忙碌有序。如今,夏粮油丰收在望。

广州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落实党政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共同责任,耕地质量水平连续7年位居全省第一,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超过省委目标。以苗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着力打造丝瓜苗稻全产业链示范项目,推动丝瓜苗稻农业、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饭碗端饱、菜篮子装满。广州树立大粮食观念,向田里、向林里、向水里要粮食,传统产业稳政策、稳区域、稳产量,特色产业扩大规模、改良品种、提高效益,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广州建成3个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南沙洋翔丰兴等一批现代化畜禽养殖、屠宰项目加快投产,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产能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广州市屠宰生猪21.5万头,同比增长82.7%;屠宰家禽511万只,同比增长7.6%;生产禽蛋0.9万吨,同比增长17%。

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广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3家企业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良好追溯监测试点名单,位居全省第一。



广州注重“守住底线”扩能增产,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能力,连续三次在国家“菜篮子”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

采用全新方式提高质量

发挥新兴生产力作用 推动农业生产改革

1316个蔬菜新品种创历史新高,各种新型现代化农机设备驰骋在田野间,诸多农业新技术惊艳亮相……目前,第27届广州蔬菜新品种展示推介会正在举办,市民、游客惊叹一个冬瓜居然有211个品种,专家们对广州研发优质品种的成果“点赞”。

种业是广州农业新增优质生产力的直接体现,广州大力推进“穗种业”振兴,2023年新授予植物品种权数量占全省73.2%,累计收集、保藏种子优质资源超过34万个,占全省90%以上。此外,广州花卉研究中心荣获全省唯一的“国际种苗种植者奖”。

优良品种研究硕果累累,得益于平台的有力支撑。广州市各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161个,全市省级以上实验室20%为农业类,设立了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州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州种业之都”白云区成功引进傅廷栋院士专家工作站,花都区成功引进石琼院士鱼类性别调控育种研发工作站,推动油菜种业政产学研用合作。

技术在实验室,用在市场。在推广好机会、好技术方面,2023年,广州新增8个品种、1项技术入选国家主导品种和主体技术,其中荔枝超低温冷冻技术、水稻光合碳代谢研究等8个品种、1项技术入选国家主导品种和主体技术,其中,荔枝超低温冷冻技术、水稻光合碳代谢研究等8个品种、1项技术入选国家主导品种和主体技术,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数字化养猪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新的优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形成,并及时应用于富民兴村产业和产业链中。

在不久前公布的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名单中,广州共有200家企业上榜,其中新认定43家,总数和增量均位居全省第一,同时,今年广州还有5家农业企业入选全球独角兽榜单。

强化链条主体,带动全产业链。广州正加快构建“1+6”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链,目前已建成优质水稻、绿色蔬菜、北回归线荔枝、精品花卉、生态畜禽、现代渔业6大产业链条,累计建成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个、23个。

广州坚持用全产业链理念不断发展地方特色,提升特色产业。广州以“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引领地方特色发展,建成9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5个自主繁育的热带观赏鱼品种产销量居世界第一,累计培育预制食品加工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5家。

以花卉产业为例,今年广州专门成立了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组,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花卉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全市花卉种植面积和产值均位居全省第一,盆栽产量占全国70%。

广州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广州重点打造农业开放合作、菜篮子生产流通两大农业协同平台。2023年,南沙区被评为国家农业开放合作试验区,成为时隔6年后首个重启试点的地区。继农业开放合作试验区入选后,全国唯一获批“菜篮子”项目的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已吸引24个省(市、自治区)139个城市及地级市加入合作建设行列。



强村富民

引导资本、人才进村镇

今年五一假期,广州乡村依然人气旺盛,数据显示,广州接待乡村游客超过528万人次,同比增长8.8%,占接待游客总量的47.8%。如今,广州乡村旅游已成为“长盛不衰”的旅游热点,吸引着大湾区游客。这背后,是广州着力塑造和打造“岭南乡村魅力”、建设现代美丽乡村的决心。

广州的和美村为何如此迷人?它美在形式,美在心灵。

从外在看,广州市所有自然村达到省级“干净整洁村庄”标准,94%的自然村达到省级“美丽宜居村庄”标准,建成198个“特色精品村庄”。

放眼内心世界,从“五羊驮谷”的神话到“高岭深沟”的先民智慧,再到和谐美丽乡村的新探索,广州乡村既有农耕文明的老故事,也有都市农业的新故事。农耕文化的传承发展,如“增城绢稻文化体系”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乡村文明不断巩固,共有22个镇、212个村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

目前,广州市“亿村工程”推进工作已取得良好开端,2区7镇57个村被评为全省首批典型县镇村,广州市也将继续努力,再接再厉。

广州在典型村建设上走在前列,制定典型村建设指导意见,部署开展“对标示范、加快达标、补短板、强弱项”三大行动,建立乡村建设项目动态遴选机制,全力加快典型村建设,示范带形成链条。深化“新村示范带+”项目建设,初步建成14条高质量示范带,基本做到“一带一节奏一特色”,2条示范带被评为全省十佳乡村振兴示范带。

为加快推进“三农”工作落地,广州以“共享”为抓手深化改革,推动强村富民再上新台阶。

为此,广州正大打“改革牌”,盘活农村“人、地、财”,盘活土地等闲置资源和沉寂资产。如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引导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闲置宅基地、农家乐创新开发利用。2023年,广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增速为珠三角最快,连续16年高于城镇居民。

与此同时,广州还鼓励和引导更多资本、人才“进村进镇”,前不久,广州市农技特派员服务“亿元工程”技能提升培训班举行,接下来,首批57名农技特派员工作人员将快速深入一线,与57个典型村进行一对一对接,为典型村发展提供农业科技服务和生产经营指导。

此外,广州还制定了全市纵向帮扶方案,推动8个区、51个市直部门、44家企业、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整合资源,对口帮扶北部31个镇(街道)。“千企兴千村”行动不断深化,累计对口帮扶企业1968个,对口帮扶村13个。

随着各方面热爱乡村、懂治理、善经营的生力军主动参与,人人奉献、实干兴业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08:18 , Processed in 0.06671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