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1|回复: 0

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1-23 03: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第三阶段、第二阶段(中等职业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1、专业名称及代码。机电一体化技术0127-4. 2.招生对象和学制。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学制:三年、三年、职业导向、职业导向分析、序号、专业技能、方向、专业工业模块职业岗位支持课程1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方向PLC维护工(PLC电工)《电气技能与实训》《电子技能与实训》《现代工业控制与PLC《应用技术》2家用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家用电器维修《电工技能与实训》《电子技能与实训》《电采暖电器原理与维护》《制冷设备原理与维护》 》 3 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 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工技能及实训》、《电子技能及实训》、制冷设备原理与维护》4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工业机器人操作员》工业机器人技术《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安装与维护培训》四.专业培养目标及规范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责任心强,乐于学习,勇于迎接挑战,善于团队合作的人才。维修电工;熟悉机电行业现状,了解机电行业相关企业的管理方法和运营方法;满足机电行业企业的需求;精通机电相关岗位的专业技能;具备机电行业从业人员的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有职业发展基础的高素质应用技能人才。

2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职业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质(1)道德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敬业精神,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有安全意识和使用机电设备的意识 职业道德和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人。 (二)科学文化素养:对文学、艺术、哲学等人文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 (3)心理素养通过教学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自我保健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能够正确面对困难、挫折和压力,具有积极、乐观、乐观的心态。心态健康平和。 (4)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运动和保健知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符合国家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 2、专业知识 (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理论课程,能够熟练运用与本专业相关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基础理论和实践专业知识(电工技能与实训、电子技能与实训、钳工培训、车床培训、电加热电器原理与维护、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 、现代工业控制与PLC应用技术、冰箱空调原理与维护)(3)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

(4)掌握机电一体化业务和管理方面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 3、职业技能(1)熟练应用机电一体化基本技能(机电设备操作能力、安装调试、维修能力等)。 (二)机电控制系统的设计、改造、维护、安装及技术服务。 3(3)自动化设备操作及编程能力(掌握数控加工、电气及PLC控制、工业机器人应用及编程等)。 (4)掌握机电产品装配和操作安全技术的能力。 (五)具有从事机电产品经营管理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5、岗位职责及能力要求分析 职业岗位及能力要求分析表 职业岗位工作部门 岗位职责 能力要求 工种 自动化生产线、电子产品、机电产品装配、调试和测试 自动化生产车间、装配车间、总检车间根据工作计划设备电气安装图,按照行业标准完成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任务。根据机械装配图完成设备的完整组装和调试。生产过程中,对设备进行操作,并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 1)技术文件阅读能力 2)设备操作能力 3)设备日常维护能力 4)设备工作状态判断能力 5)生产设备安全运行检查与管理能力 6)工程图分析能力 7)机械装配能力 8)电气装配能力能力9)整机精密调试能力电子机电产品组装调试工控设备设备维护、保养和维修设备维护部、维修车间定期对工控设备进行维护,及时排除生产过程中的设备故障,保证其正常运行 跑步。

1)具有工控设备硬件部分的维护能力。 2)具备工控设备硬件故障分析、判断和排除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PLC编程能力,通过优化程序及时排除工控设备的软件故障。 4)设备电器元件识别能力,PLC电工4级检测及品质判断。机电、电子产品售后技术服务。机电设备、电子产品售后服务部门了解机电设备、电子产品的故障现象并及时排除。 1)具有与客户沟通的能力。 2)精通机电设备和电子产品的结构原理。 3)具有较强的故障分析、检测、判断和排除能力。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与维护。智能制造生产车间利用机器人编程作业,快速高效地生产出各种高品质的工业产品。 1)熟练操作工业机器人。 2)具有一定的维护和调试能力。 3)工业机器人安全运行检查与管理、维修电工六、课程体系设计1、课程结构技术教育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必须到特定岗位从事特定工作。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习未来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过程,是利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模型来重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结构,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课程结构——即“实践-→理论-→实践”,根据本课程建设思路,以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机械加工、机电维修、技术服务等专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为主线,采取工作与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以学习为切入点,尝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促学习,培养机电技能型人才,服务社会发展需求,实现专业与行业、课程与岗位的对接。



课程体系建设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特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以机电一体化岗位要求和专业标准为基础,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和方法。国家。 、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将具有教育价值的典型专业活动转化为专业课程;筛选与职业能力培养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教育环节,建立一体化课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力、人格发展与工作过程、职业生涯相结合。专业岗位要求、就业前景,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充分体现“校企共建、职业导向、实践促学、双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5 二、课程设置及要求 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需求,结合上述课程结构体系设计,开设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课程。技术核心课程。

其中文化基础课程进一步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提升到技术层面,为今后接受新知识或进一步提高学业打下基础。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文明素养、职业规划等进行指导或影响;专业基础课程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术进行培养,使他们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专业技能课程注重让学生结合本专业的生产实践,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和掌握知识和技能;专业理论提高课程是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拓展,为学生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奠定基础。 (※为转学考核课程) (一)文化基础课第一部分:德育(80学时) 电气技能及实训 电子技能及实训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理解、职场实习及现代工业控制与实践PLC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 电热电器原理与维护、制冷设备原理与维护 岗位实习 文化素质课程 文化素质课程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6( 1)基本法律知识(40学时) 本课程是技工学校学生的德育必修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知识教育。其使命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初步认识和理解法律,增强法律意识。 、树立法律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认识、分析判断是非的能力以及依法办事、依法办事、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依法打击违法行为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二)政治基础知识(40学时) 本课程是技工学校学生德育必修课。其使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理论基本观点为基础,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基本经济政治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今后专业活动中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2.语文(80学时)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文言文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简单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普通话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必要的汉语基础知识,养成运用所学汉语知识的良好习惯,掌握常用的领子、收据、书写通知和板报,接受优秀文化。 。影响和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数学(80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修和有限选修内容:集合和逻辑项、不等式、函数、指数和对数函数、任意角度的三角函数、序列和序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和组合、概率初步统计。可选内容:极限和导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16:05 , Processed in 0.09782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