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6|回复: 0

20XX年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自强求富、师夷制夷与中体西用全解析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1-25 02: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XX年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洋务运动是清朝政府内部洋务派在全国范围内发起的一场“学夷其技以制夷”的改革运动。那么,你了解洋务运动吗?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洋务运动指导思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洋务运动在各大工矿企业的经营运动,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自强不息”、“求富”。其分类思想是“学洋制洋”和“中式西用”。前四个字“师夷制夷”表明了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技术,抵御西方侵略。最后四个字“中式西用”,表明了洋务运动与国家封建传统文化的关系,表明了中学和西学在洋务运动中各自的地位,即中学是洋务运动的中心。主体作用,西学是辅助作用。 “学洋制洋”、“中文化西文化”也是洋务运动处理中西民族国家关系、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洋务运动时期,从冯桂芬的“以中国道德伦理为原教,辅以他国盛世之术”,到薛福成的“晋城采用西方兵器数学,以卫尧、舜、禹”。 。 “唐、文、武、周、孔”,都是为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主导思想服务的理论,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是洋务思想家冯桂芬。 1861年,他在《小宾路抗议》一书中说:“中国的伦理以恒名为基础,辅以他国的繁荣和强盛。”以“主”与“辅”的主从关系来处理中学与西学的关系。

从字面上看,一字不差地提出“国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人是《万国公报》主编沉寿康。 1896年4月,他在《旷世策》一文中说:“中西学各有得失,为中国人,不如以中学为体,以西学为体”。应用。” “中学”和“西学”最初都是作为知识提出的。 “中西之学”本来就是为社会、为政权、为统治者的“用”。申寿康这里用“体”和“用”,并不是为了区分目的和手段,只是为了表达要点。二流。这种轻重缓急的区分是“为了中国人的利益”。就是要发展中华民族,在学习和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保持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中西文化的伟大交流中保持中华民族的特色。我们不仅要保留和利用中华文化,而且要把它放在重要位置。我们还要把西学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服务。因此,“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非常简单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普遍思想倾向。甚至可以说,当时的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就是以西学先进作为侵略中国的基础。从案例来看,这句口号是一面爱国旗帜。因此,它在中国流行了几十年。新旧洋务思想家都在不断地举起这面旗帜,阐述着这句口号的内容。洋务运动简介 洋务运动(1861年至1894年),又称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在全国范围内发起的一场改革运动,目的是“师夷其技,以制取夷”。来控制他们。”

英法联军两次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廷上层因应内忧外患,形成了“洋派”和“保守派”两大阵营。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效法习近平。大国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采用官办、官办商办、政企合办等模式发展现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家实力。实力雄厚,维护清廷统治。由于清军北洋水师在1894-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清政府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洋务运动落得悲惨的结局。虽然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包括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缺乏周全的计划、当权者缺乏洞察力、保守人士的反对、官僚作风的腐败等。洋务运动中,洋务派虽然标榜自己是“自强新政”,但由于他们是传统封建思想的捍卫者,无意学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他们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强烈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主义。任何形式的制度改革都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范围内,沾沾自喜,最终未能在外来侵略者面前表现出“自强”和“复兴”。相反,在侵略列强的攻击下,这些封建思想捍卫者所完成的“壮举”很快就失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6 22:04 , Processed in 0.05730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