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0|回复: 0

2023年文旅行业十大事件盘点:淄博烧烤出圈引领新潮流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1-27 17: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品城旅游】2023年,文旅产业全面觉醒。

在科技创新和消费需求变化驱动下,新政策、新产品、新趋势、新机遇不断涌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全面升级转型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加多元化、智能化的文化旅游体验。

回顾2023年文旅行业,哪些“大事件”最让你难忘?

本文通过盘点2023年文旅行业最受关注的十大事件,希望能给文旅人士带来2023年的思考和2024年的启示。

十大事件之一:淄博烧烤成功突破娱乐圈

今年3月初,数千名大学生前往淄博打卡、玩串串,与淄博市政府完成了一次浪漫的“双向之旅”。一时间,“大学生组团坐高铁去淄博玩串烧”成为热搜话题。随后,来自全国各地车牌的车辆开始出现在淄博街头,淄博很快成为各年龄段游客的周末度假胜地。

烧烤吸引的游客消费也拉动了淄博旅游收入的增长——仅3月份,淄博就接待境外游客超过480万人次,同比增长134%,旅游收入增长60%。

有媒体对淄博旅游收入进行了详细统计。一般外国游客来淄博两天的花费约为每人340元(其中酒店住宿150元,烧烤75元,早餐25元,出租车40元)。元,其他杂费50元)为例。粗略估算,3月份外国游客为淄博带来的消费收入超过16亿元。

淄博烧烤的成功崛起,为激活消费、扩大内需提供了良好范例。值得充分的认可,但是当赞美不断的时候,就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学院执行院长、教授李新建认为,淄博烧烤乃至淄博未来整体发展的基础是质量,包括烧烤本身的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等。质量。同时,我们还要看是否建立了健康、协同的产业生态。毕竟,饭后能返回的远程消费是有限的;还取决于目前烧烤出圈投资的可持续性。如果烧烤客流不能高效转化,提高整体效益,投入产出就会不匹配,投入产出的不对称就会一直处于束缚状态,深陷泥潭。此外,我们还需要看到烧烤城等新供应出现后烧烤的品质保证,以及供应快速增加后热闹气氛消散导致的正面关注度下降;我们还要看到“成功也是流量,失败也是流量”,社交媒体带动的“消费热潮”对理性认知降温的影响,以及“被动参与”消费热潮出现的速度。前期人气消退;就看烧烤之后能不能持续一轮了。移动现象级物品。

如果不能兼顾游客和市民的利益和诉求,或者市民长期热心贡献,很容易在“热度”中变得“失衡”,并可能埋下衰退的种子。被播种在繁荣之中。

十大事件之一:旅游旺季供需失衡

“45秒上万张票” “未来7天内预约全部被预约” “地面取货已沦为抢票机” “根本预约不到,所以人们疯狂地刷卡”“我尝试预约,但几秒钟后就消失了”……

今年夏天,北京、上海、陕西、四川、江苏等地的博物馆十分火爆。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在内的不少博物馆甚至都出现了门票“一票难求”的情况。

©

也有趁势而为的“黄牛”。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不少“黄牛”将博物馆门票预订变成了“付费”服务。

除了参观博物馆门票难之外,这也是一个热门话题。今年五一和国庆中秋假期,国内不少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经济型酒店房价普遍大幅上涨。

其中,五一假期期间,台州一家经济型酒店的房价飙升至每晚1000多元。北京一些热门地区的全季酒店、橙子酒店价格基本都在600元以上,亚朵等酒店价格普遍上涨到700元以上。

中秋、国庆假期期间,上海、成都的如家快捷酒店、汉庭酒店全部涨价。双床房每天的价格基本从300元/晚涨到700元甚至近千元;西安唐芙蓉园附近的一家经济型酒店,中秋、国庆假期前最低房价为257元/晚,而10月1日至2日入住最便宜房价为813元/晚。

虽然法定节假日、寒暑假等旅游旺季部分博物馆预订、酒店价格上涨属正常现象,但今年供需矛盾尤为突出。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政府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外,市场还需要“挖潜”、“增量拓展”,扩大服务供给,缓解供需矛盾。

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教授高大伦认为,在治标方面,博物馆可以采取延长时限、调整展览设计、淡季开设专题展览、临时展览等措施。 ,重复利用办公空间,并巧妙地转移城市内部的联盟。略有缓解。在治本方面,上级管理部门和政府首先要全面深入调查分析,找出博物馆拥挤的根源,挖掘潜力,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调整博物馆发展。和施工计划;二是尽快支持建设各类博物馆,满足观众不同需求。三是提高各博物馆整体业务水平,努力建设藏品独特、品位高、展览服务高档次的博物馆;第四,一个城市在进行营销时,可以对博物馆进行整体的包装和宣传,为观众提供更多的选择;五是引导不同兴趣、需求的游客选择不同的博物馆。

对于经济型酒店瞄准“五一”中秋、国庆消费高峰报复性涨价,有酒店行业从业者表示,经济型酒店涨价的根本原因是需求过剩,报复性旅游推动价格上涨,这是市场行为。酒店将遵守监管意见,明码标价,不会实地加价,合法规范经营。但现实中,既没有硬性的指导价,也没有实质性的补贴。酒店只能提供与竞争产品相当的新价格。当然,对于连锁酒店来说,消费者能否体验到与价格相匹配的服务和品质,或许值得思考。

十大事件:地缘政治危机影响国际旅游业

8月24日,日本开始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排入海洋。按照计划,第一阶段每天排放量约为460吨,此后排放量将逐步增加。

日本核污水排入大海,不仅引发中国游客对海边游玩体验等直接或海水接触项目安全隐患的担忧,也引发中国游客赴日旅游的担忧。

8月27日,有媒体在微博上发布了“近期你还会考虑去日本旅游吗?”的调查。约有17000人参与了调查,其中88.23%的参与者选择了“不”。

据多家媒体报道,随着日本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中国游客赴日组团咨询量大幅下降,甚至出现集中取消赴日旅游订单的情况。

此外,当地时间10月7日,巴以之间发生了多年来最大规模的冲突。随后,国内部分旅行社取消赴以色列组团,OTA平台也开始办理客户查询和退票,部分航空公司针对中国大陆直飞以色列航线推出限时改签和免费退票服务。

以色列一直是世界各地游客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大批游客。然而,巴以冲突不仅给以色列旅游业造成巨大损失,也对中东地区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造成负面影响,导致该地区旅游业难以恢复和发展。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说2020年至2022年对于旅游业来说是一场天灾,那么日本核污水排放、巴以冲突等地缘政治危机对于旅游业来说就是人祸。

有旅行社业内人士表示,从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到订单大幅减少,赴日旅游市场近段时间经历了相当大的起伏,未来的发展曲线将走向何方? ,我们需要延长时间。

巴以冲突对国际旅游需求的影响也给中国旅游业带来了一些启示和警示。例如,中国旅游业需要加强中东局势分析和预警,及时调整旅游产品和计划,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服务,安排紧急转移和撤离,提供医疗和保险。同时,中国旅游业也需要加强对中国游客的安全教育和引导,让他们了解中东的风险和注意事项,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



十大事件之一:出境游基本全面放开

8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旅行社试点恢复经营中国公民前往有关国家和地区出境团体旅游业务的通知(第三批)》,吹响了全面恢复的号角中国出境旅游市场——截至目前,恢复出境团队游的国家和地区已增至138个。

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出入境管理机构共检查出入境人员2.91亿人次。虽然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出境旅游市场总体向好。

从旅行社经营业绩来看,有信旅游(.SZ)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为20.53亿元,同比增长647.46%;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约1413.27万元,同比增长110.72%。 * ST凯撒(.SZ)虽然前三季度未实现盈利,但营收增加,亏损收窄,盈利能力增加。公司营业总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69.25%,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36亿元。 ,同比增长9.08%。

尽管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全面复苏的号角已经吹响,但我国出境旅游市场仍受到航班资源、签证、本土旅游供应链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东南亚安全问题、日本核废水排放问题、巴以冲突等也给出境旅游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有业内人士认为,2023年将是出境旅游市场的恢复期。出境游不会是报复性消费,而是反弹复苏。

中青旅首席品牌官徐晓雷预计,2023年出境游市场将达到2019年的60%-70%,更好的结果是达到70%-80%。

另据了解,9月以来,格鲁吉亚、泰国、安哥拉、突尼斯、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国相继宣布对华实施免签政策。最新消息显示,新加坡也有望与中国实现三十天免签政策。

龙图国际创始人兼CEO曹志刚建议,在不确定性增加的当下,出境旅游企业应更加关注消费者意向,将资源投入新兴目的地。比如那些加大对华营销推广力度的国家,特别是对中国友好、准入条件便利的小众国家和地区。

十大事件:泰国出境旅游的跌宕起伏

曾几何时,每年有数千万中国游客前往泰国旅游,成为泰国最大的游客来源国。但进入2023年,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今年2月东南亚首次开放跟团游时,不少明星、网红前往泰国打卡。但仅仅一个月后,泰国就在网络上被解读为相当于缅北、金三角的“罪恶之地”。三角形。

据了解,突如其来的“泰国旅游恐慌”是由B站UP主“心仪琳琳”发布了一段30分钟的泰国“嘎腰”视频引发的。虽然该视频最终被作者删除,但泰国旅行的恐慌情绪却四处蔓延,相关恐怖故事的细节也在不断添加。 “泰国旅游安全”的话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

虽然3月21日泰国政府出面辟谣,各方也出面作出解释,但这些反驳和解释似乎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再加上“3月24日曼谷发生两起枪击事件,造成4死2伤”、“3月28日中国留学生在泰国遭绑架勒索后投票反对”等负面消息的出现,不少中国游客担心安全问题。我对去泰国旅行持观望态度。

以杭州为例。据媒体报道,2月初,杭州至泰国曼谷-芭提雅线路的团费在7000元左右,有的旅行社甚至收取上万元。 4月底,杭州至泰国曼谷-芭堤雅航线无乘客。询问后,旅行社价格减半至3000元; 6月底,杭州至泰国曼谷、芭提雅的线路价格跌破2000元。

9月中旬,泰国决定对中国游客实施5个月免签政策(2023年9月25日至2024年2月)。曼谷-芭堤雅航线9月25日杭州出发售价3999元,国庆期间飙升至5599元。

正当不少旅行社认为这项免签政策为泰国旅游迎来了真正的“春天”时,“10月3日曼谷市中心暹罗百丽宫购物中心枪击事件”、“34 10月6日,一名中国女游客在泰国普吉岛一家五星级酒店不幸坠楼身亡。这两起事件再次引发了中国游客对泰国旅游安全的担忧。

据杭州一家旅行社负责人介绍,国庆假期过后,泰国曼谷-芭提雅线路跌破1000元,仍然没人关心。 10月中旬以后,该旅行社在泰国的线路全部暂停。该负责人甚至判断,到今年年底,泰国旅游业将不再好转。

据泰国政府公布的官方数据,今年1-7月,中国已跌出泰国第一大游客来源国;泰国国家旅游局此前预测,2023年中国游客人数有望突破500万人次,但1月1日至11月23日,泰国仅接待中国游客301万人次。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泰国政府未来若希望吸引更多来自中国的年轻高净值客户,一方面必须取消泰国以往的低价旅游套餐,采用高品质旅游。发展路线。另一方面,要重新洗牌旅游市场,打造更多适合公众深度旅游体验的产品,同时加强社会保障相关措施。

©

十大事件之一:“围栏挡视线”引发热议

今年五一假期期间,“黄河壶口瀑布沿线被墙堵路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批评。 6月,“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附近214国道旁筑墙事件”也引发热议。此外,青海湖、安徽蚌埠龙虎大桥、云南九龙瀑布等一些景区也出现了“围墙挡景”的情况。

据媒体报道,这些有围墙的景区大多以自然风光为主。面对公众质疑,多数景区管理者或经营者回应称是出于安全考虑,也有少数人坦言“当地经济条件不好”,旅游收入需要“反馈”给村民。虽然后来有的景区开始“拆墙”,但不少景区仍然保留了围墙。

但在很多人的理解中,“挡景的墙”无非就是阻止游客“占景”、“占便宜”而不买门票。网友甚至戏称这“严禁窥视锦绣河山”。

不过,曾参观过壶口瀑布景区的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晓峰表示,景区周边山体松散,存在落石风险,景区内道路也相对狭窄。如果游客下车停留,确实会存在安全隐患。

张晓峰表示,目前网络上人们铺天盖地谴责景区“围墙挡风景”的现象可能是受到舆论的影响,这件事需要更加客观理性的判断。今后,如果遇到类似壶口瀑布景区的情况,景区或政府必须在筑墙前公开当地的山体滑坡情况和交通情况,然后召开听证会,公布实际情况和情况。研究成果向社会公开。同时,我们通过制作视频、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收集意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以便更好地化解问题和矛盾。

十大事件:国际航班持续恢复

作为影响出境旅游恢复速度的重要因素——航班运力,随着今年前三季度的发展以及2023/24冬春航季的到来,国际客运航班进一步持续恢复。

据中国民航局运输司司长梁楠在10月中国民航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从2023/24冬春航空季情况来看,共有116架飞机航空公司每周运营 6,502 个航班,每周航班总数为 6,502 个。计划申请批准客运航班13004架次,涉及境外65个国家,计划航班量约占2019年冬春航季的70.7%。

飞常准数据显示,截至11月26日,全国累计执行国际和地区客运航班33.8万架次,同比增长1488%,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一半左右。

从上市航空公司来看,三大航空公司持续增加国际航线供应。其中,国航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国际客运运力同比增长936.5%;旅客周转量同比增长1545.4%。同期,东航、南航的国际客运能力也大幅增长。

新航季国际及地区航班的加速恢复,也让越来越多的航线恢复率达到或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东航至荷兰、英国、德国冬春季节已达到100%。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匈牙利、西班牙航线恢复率均超过100%。往返越南、马来西亚、马尔代夫等亚洲国家的航班恢复率更高。高,分别达到182%、200%、233%。

中美航线的恢复也为国际航线的恢复增添了新的亮点。截至10月底,国内航空公司每周执飞的中美往返客运航班数量已从年初的8对增至24对。根据美国交通部发布的新指令,自11月9日起,中国航空公司每周可运营最多35对中美直飞航班。



中国民航局表示,下阶段将继续鼓励和支持中外航空公司积极恢复国际客运航班,完善国际航线网络,为稳外贸、稳外资、稳外贸提供更好保障。中外人员交流。

福莱纳相关负责人预计,2024年夏秋季节国际航班量有望恢复至2019年的70%至80%。

十大事件之一: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发布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设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已被广泛的社会实践所证实。交通对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10月,文化和旅游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民航局、国家邮政局、中铁集团联合公布第一批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典型案例旅游(其中十大案例10个,典型案例36个)。

从类别上看,46起案件(含十大案件和典型案件)分为12类,每类案件数量各异。

其中,综合旅游公路、乡村旅游公路各7例,旅游干线公路、公路旅游产品、拓展旅游服务功能的交通设施各5例。公路旅游产品、干线旅游公路、航空旅游产品、水路旅游各产品4例,主题邮局3例,交通旅游综合服务平台、交通文旅产品各1例。

总体来看,交通旅游一体化已进入3.0发展阶段,形成多种业态融合、多类产品和服务创新、特色服务设施涌现、预约在线便捷等特点。其显着特点亮点是:一是“串珠成链”,交通旅游一体化带动多产业融合发展;二是“行在路上”,交通与旅游融合带来新产品、新业态;三是“特色服务”,交通旅游一体化设施成为网红。

尽管3.0时代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在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交通旅游融合持续稳定发展仍面临一些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最突出的一点是在运营管理上。 。

比如,在运营管理方面,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最好由龙头企业主导,协调沿线资源和产品供给,同时监督和保证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此外,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还需要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只有各经营主体都有足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产业融合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系主任、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然认为,交通与旅游融合主要可以培育和带动交通、旅游、体育、健身、文化的发展、教育、休闲农业、餐饮、酒店、物流等行业。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可以有效催生市场新需求,促进交通与旅游新业态发展,激发产业活力,促进交通与旅游功能完善和产业转型升级,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产业。

十大事件之一:多家央旅企业股价大幅下跌

2023年以来,不少国内大型旅游央企在股价方面遭遇滑铁卢。

其中,华侨城A(.SZ)股价自2022年12月1日触及6.13元阶段性高点以来,持续下跌。尤其是2023年8月以来,华侨城A股价一路下滑,跌幅居前。年内增长31.73%。

截至2023年12月7日收盘,华侨城A市值缩水逾228亿元(人民币,下同)。有投资者在股票论坛发帖称,公司经营、业绩、股价令投资者失望。

另一家大型央企中国免税品公司(.SH)的股价也在“连跌”。 2023年10月13日股价跌破100元后,12月7日中免收盘价为82.88元,总市值1715亿元,创下2023年以来股价和市值新低。

如果仅看2023年,截至12月7日收盘,中免股价已创年内“三高”:一是中免股价年内累计跌幅约为61.7%,创上市以来最大年度跌幅。减少;其次,如果价格以20年2022年底的总市值为标准。中免2023年以来累计跌幅是所有千亿市值巨头中最大的;第三,2023年以来中免市值蒸发2754.36亿元,为年内A股市值蒸发最大。个股。

旅游投资资深人士丁重阳表示,华侨城A的商业模式是“旅游+地产”。综合来看,公司文旅产品能力值得肯定。公司股价下跌主要受房地产业务拖累。当前免税的市场价值绩效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叠加的影响。首先,在出站旅行被自由化之后,不可持续的中国免税的高端消费集中;其次,今年消费者的整体消费预期有所下降。第三,免税许可的市场化和自由化对中国免税的优势有直接影响。如果中国税收释放的先前市场价值是较大泡沫的表现,那么现在它正在逐渐恢复正常的市场价值。

十个重大活动之一:“艾达·莫杜”正式命名并交付

11月4日,中国首款在国内生产的大规模游轮“ Aida·Modu”被正式命名和交付,整艘船在内部和外部都完成了!这个场景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五大邮轮制造商。

ADA Magic City 船于今年6月发射,总吨位为135,500吨,长度为323.6米,宽度为37.2米。整艘船有20张甲板,有2,826个小木屋,其中包括2,125个小木屋,可携带5,246名乘客。少量。该船于今年9月完成了其第一次试验,并且该船状况良好。

9月,艾达·克鲁斯(Aida  Co.上海 - 朱朱 - 纳加萨克岛 - 福卡岛 - 夏海,总共7天和6晚,单乘客价格从4930元开始。将来,“ Aida·魔术城”还将部署从中国到东南亚国家的巡航路线,并在适当的时候采用中等和长途路线,例如“海上丝绸之路”。

还据了解,自2023年3月运输部发布了“国际巡航运输的有序恢复计划”以来,上海积极促进了国际巡游的飞行员的恢复,整个巡航经济体现了良好的势头加速恢复和加强耐力。皇家加勒比国际巡游(Royal   )和MSC 宣布,他们将于2024年返回上海开始家庭港口运营,目前的销售额很好。

据负责皇家加勒比国际巡游的相关人员称,今年6月29日,预订了2024  -  2025年从上海出发的国际巡航路线,一旦上网就进行了大量访问和查询。出售第一天的门票预订数量是历史上最高的。两倍的水平。截至9月下旬,预订最受欢迎的航行集中在明年的第一次航行,明年五月和夏季的航行中,以及单个航行的一些受欢迎的家庭房类型。

皇家加勒比集团(Royal  Group)负责中国事务的高级副总裁刘·齐南(Liu Zinan)表示,皇家加勒比集团将与政府部门合作,并与港口,运输,旅游业和供应链服务等商业伙伴一起创建下一个黄金时代中国的巡航开发。积极努力。

在世界范围内,邮轮从“运输”转变为“海上度假村”。作为世界第二大邮轮市场,它还带有数亿名中国游客的渴望,可以在休闲中看到世界。

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的主任LV 预测,中国的巡航旅游业将从2026年开始进入其第二个黄金发展时期。根据“邮轮对中国的经济贡献”的预测,预计到2035年,前往中国经济的游轮将达到5500亿元人民币。

尽管可以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旅游市场的需求强劲,但行业内部人士认为,中国巡航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海社会科学学院应用经济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李小尼亚人说,就路线发展而言,国内沿海邮轮港口之间缺乏合作和联系尚未实现。东北亚国际航线上存在统一竞争的问题。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邮轮的运营和管理仍然由外国团队主导,中国邮轮的本地化发展路径仍然相对较长。

恢复是2023年文化旅游业的一般方向和一般逻辑。但是恢复并不是要恢复过去的数据,而是更重要的是,提高质量并朝着未来发展。回顾2023年,文化旅游业中还有哪些其他“大事件”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您内心有什么情感?您对2024年文化旅游业的期望是什么?欢迎在后台留言。

参考:

1。如何处理博物馆的拥塞?光明日报

2。“墙壁挡住视图”拿起芝麻种子,但失去了西瓜闭路电视新闻

4。促进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并促进中国商业网络中运输和旅游业的整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17:08 , Processed in 0.2411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