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90|回复: 0

内蒙古大学党史学习系列分享会与社会实践活动回顾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1-28 00: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年5月,内蒙古大学举办“旗帜·领导力”党史学习系列分享会。

2021年7月,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团结实践服务团赴包头市九原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图为志愿者与九原区民委工作人员交流学习。

2021年7月,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师生赴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学习实践党史。图为该校学生与南岗区小学生一起参观东北抗日抗战博物馆。

图片由内蒙古大学党委宣传部提供

“每一个红色故事,一件件革命文物,一份红色档案……都讲述着关于信仰、信念、信心的故事,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革命理想比天还高,曾经的火种理想信念被点燃,就会有伟大力量的内涵。”当走进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大南山革命老区纪念馆时,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张楠深受感动。

2021年暑假,由212支队伍、共计4000余名学生组成的社会实践队,前往革命圣地陕西延安、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四川省巴中市乡村等地开展实践活动。开展研究,在实践中展现青春活力。以实际行动献礼建党一百周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内蒙古大学不断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党史故事,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更深入、更实用。同时,学校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科研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党史、坚定信念、跟党走,让红色基因和革命火种在党的领导下深入人心。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祖国才能培育出一个无愧于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1.燃烧学习热情和青春活力

“给党唱一首山歌,我把党比作我的母亲;母亲只生了我,党的光辉照耀着我的心……”日前,在省委党校小剧场里,内蒙古大学南校区艺术楼,一首长歌《唱响《唱山歌给党》》拉开了音乐晚会课的序幕。

这是“我吟诵红色经典——内蒙古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音乐晚会”现场。 2021年2月开始,内蒙古大学和内蒙古艺术剧院将联合举办本次活动,采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沉浸式”、“互动式”方式,调动青少年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晚会历史学习教育“学、动、行、新、表演、热情”,用百年党史遗志激活青春动能、锻造灵魂。

灯光暗下来,小剧场里挤满了人。当熟悉的红歌响起时,独特的音乐晚会课深深吸引了在场的师生。红歌红节目生动展现了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彰显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畏流血、不怕牺牲的崇高品格,坚定决心,为人民利益而努力奋斗。我们深深地影响和教育了。”2020级新闻学本科生刘杰凝视着舞台,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一首首鼓舞人心的歌曲,一段动荡的岁月,激起了师生们奋发图强的决心。 “音乐党课用艺术书写初心,用音乐传承使命,将光辉灿烂的党史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激励我们延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血液。”外语专业2019级本科生李佳瑶说道。

打卡红色展厅,观看党史纪录片、红色电影,利用革命遗迹、革命博物馆、纪念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等开展一系列主题党团日活动,重温革命先烈的一生。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爱国主义精神,锻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坚持诚信创新,真正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努力把党史学习教育带入“活”起来。把党史教育入脑入心。

内蒙古大学还推出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充分利用“两微一终端”等校园综合媒体,开设“学习党史、了解思想、办实事、讲政治”专题专栏。开启新游戏》,并发表相关新闻文章4000余篇。 。依托内蒙古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定期、长期开展党史知识宣传教育,先后推出《党史大纲》等各类主题党课300余期。 《党史学习教育》《这就是他们的青春》。点击访问人数突破10万人次。

党的历史渗透青​​年学生的心灵,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党史、坚定信念、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成为每一位内部师生的共同追求。

二、传承红色基因,促进民族团结

内蒙古大学历史博物馆里,一位精神抖擞的老人正在给同学们讲述那些泛黄的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他就是64年前响应党的号召建设内蒙古大学的年近90岁的周成芳教授。

1957年,新中国决定创办少数民族地区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16所高校的150名教师奔赴北疆支援内蒙古大学建设。风华正茂的他们,把青春的热血浇灌在这片热土上。 “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有困难就去哪里!”这是老一辈成年人坚定不移坚守的信念,体现了他们强烈的家国情怀和高尚的道德品格。

周成芳数十年潜心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退休后仍致力于理论这片沃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周成芳教授回到校园,为青年学生讲述党史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让更多的青年聚集在真理的旗帜下,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延续精神血脉。履行入党誓言的光荣职责。

一代又一代成年人不忘初心,扎根北疆,砥砺前行,守护着这片精神家园。 “通过党史、校史的学习,我充分认识到新时代青年的光荣使命,同时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更应该继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液,用实际行动履行责任和担当。”文学与新闻学院2020级硕士生郭蓉说。

内蒙古大学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及时传达党和国家对边疆民族地区的亲切关怀,从党史研究中汲取红色文化养分。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哲学学院团结实践服务团赴包头市九原区民委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教务处民族预科班组织成立国家通用语推广支教团队,赴锡林浩特市、赤峰市达坂镇开展国家通用语知识推广指导工作。为了帮助当地学校更快更好地使用国家统一教材,为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贡献。

同时,内蒙古大学评选和宣传各族师生先进典型,营造人人珍惜、维护、享受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精神滋养,传承民族团结。红色文化基因,共同凝聚民族团结。进步的同心圆,争做民族团结进步的排头兵。

3、活典型故事,培养报国情怀

一个誓言,一个承诺,一生一世坚守。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庆继承先人勤奋好学的优良传统,以甘于坐大的精神开展科技研究。努力为国家科技自力更生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是一名科研人员,也是一名党员,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要更加自觉地将个人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尽快将科研成果产业化、社会化,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王庆热情的说道。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学校深入挖掘和整理大人科技报国的故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弘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根北疆、科技报国的初心使命。

32年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内蒙古大学原校长钱旭日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批、第一批“试管羊、牛”。许日谦还主持建立了“生殖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培育了自治区第一批体细胞克隆牛和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牛。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校长、许日谦院士的崇高精神和学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奋进。”内蒙古大学.

科教报国,薪火相传。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是一代又一代成年人的不懈追求。

长江学者、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光鹏说:“做科学研究,一定要挺身而出,抓住机遇,一定要拿出态度、决心、目标。”用直径十微米的针,准确插入直径一百微米的卵母细胞。在这里,提取细胞核,针与镜子的接触距离小于五微米。李光鹏教授每天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进行近百个精密实验。有一次他扭伤了腰,但他不顾一切继续工作。

2020年,李光鹏团队攻克了牛羊种质创新与育种方面的“卡脖子”核心技术,在特色优势学科领域陆续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内蒙古大学结合学科优势,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努力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化优势,不断提高高校解决技术问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重点解决农牧区群众关切的能力。

内蒙古大学立项建设“草原畜牧种质创新育种基地”。同时,还组建了新型肉牛养殖联合体,建设肉牛养殖中心和万头肉牛标准化养殖基地;推动了克隆技术、超数排卵等现代生物学的应用。技术手段推动了自治区草原生态畜牧业升级;成立内蒙古草原健康中心,完成9亿亩天然草原2万多块土壤采集检测和7个盟市6100多只肉羊矿物质营养健康检测,打造大数据印发全自治区24个重点畜牧旗《草原矿质营养体检报告》及改进建议,帮助群众种田牧区解决农业产量低、畜牧成本高等“急、难、急”问题。

“学好党史必修课,一定要知信行融为一体。”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刘志宇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体内蒙古大学人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将把党史学习教学教育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大学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努力奋斗开辟新局面,使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贡献。

(本报记者高平、见习记者王潇、本报记者郑丽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16:43 , Processed in 0.0644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