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6|回复: 0

智能养老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但面临供需不对称挑战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1-30 20: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济观察报记者 田进 “羊毛出自羊身上,智能设备的成本会叠加在老年人身上。目前老年人的消费能力有限,机构对智能养老机器人兴趣不大,而且它们更像是一个玩具。”濮院爱心养老院院长严帅告诉经济观察报。 “一方面,智能机器人是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一台智能机器人售价5万元左右,只是一辆相对低端汽车的价格。同样的价格,中国汽车年销量已达千万辆。”北京益康生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正和认为,从需求和购买力来看,智能机器人前景广阔。

严帅与韩正和的不同立场,折射出智能养老设备目前面临的尴尬处境——市场供给与实际需求不对称。

2017年,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针对不同人群发展健康管理可穿戴设备、智能养老监测等。应用环境如家庭、社区、机构等。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医疗保健需求。 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再次提到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开展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并在全国建设一批“智慧养老院”。

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智能养老设备的发展仍面临着种种困难。

市场需求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普乐院爱心养老院(以下简称普乐院)号称全国首家智能养老院,但从外观上看,你看不出它与其他养老院有什么区别。

2017年,濮院与阿里巴巴合作打造了两间智能互联养老样板间,以人工智能音箱作为中央控制中枢,再加上智能家居设备,如高清无线摄像头、各种传感器等,让老人做到无需起身,即可用语音控制家里的所有电器,包括电视、窗帘等。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摄像头监控老人的状况,远程与老人交谈,询问老人的需求,并及时赶往老人的房间。

颜帅说,样板间的全套设备成本不超过1000元。使用此类智能设备后,15名老人原本可能需要3名护理人员,现在只需要2名,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养老质量。

颜帅的智慧养老机构还在进一步进步。在千里之外的江苏宿迁,他的互联网社区养老机构即将投入运营。



严帅介绍,新开业的养老院只有14张床位,面积还不到璞悦花园的1/3。但作为社区养老机构,其功能更多体现在向周边各社区老年人辐射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中心安装智能互联网设备后,可以远程实时监控老人的病情,老人还可以通过呼叫系统沟通自己的需求,社区养老中心随后会提供上门点单服务,包括医疗服务。”

“目前,养老院人员成本不断上涨,人才空缺大量,护理人员招聘困难。在成本可控范围内,千元以上的人工智能设备成为最佳选择不过,现在北京的养老院只有少数几家使用智能设备,可以看出机构对智能设备的了解还不够。”严帅告诉经济观察报。

2018年11月,华凌智慧养老产业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显示,老龄化趋势背景下,智慧养老需求持续增长, 2015年至2017年的时间段约为2015-2017年。养老服务行业的培育期将在2018-2020年左右,这将是智慧养老服务行业的成长期。未来智慧养老的主要形式是智能家居。

韩正和也看到了智慧养老的需求,于2016年创立了北京怡康生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于2017年研发了第一代机器人。韩正和介绍,该机器人主要解决残疾人和半残人士的行动问题。 - 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例如从床上搬到轮椅上。在自主研发的机器人的帮助下,老人只需双手即可完成。通过远程控制,机器人还可以帮助老人按照既定路线移动到相应位置。

韩正和告诉经济观察报,护理人员的成本越来越高。发达国家一名护工月薪在2万至3万元以上。随着老龄化趋势,养老需求不断扩大,一次性设备支出可以解决很多养老问题。同时,中国拥有巨大比例的中产以上家庭,完全有能力支付。只是智能养老机器人对他们来说还比较陌生,所以公司目前的用户定位主要集中在国内的高端养老院和国外发达国家。

成本、实用性

韩正和介绍,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刚刚起步,呈现出两级分化现象——低端产品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高端产品技术要求较高,是高附加值的蓝海领域。整个市场上,几乎没有企业量产高端机器人。

在参加多次世界机器人展会的过程中,韩正和还发现,目前所谓的智能养老设备产品种类繁多,但产品功能大同小异,最常见的功能有一键呼救、语音通话和运动检测是主要的。产品相对低端,而高端产品则更多局限于概念机器人。能帮助老人洗澡和吃饭的机器人很少见,也很难商业化。



2017年,杭州、天津等地的养老机构纷纷引进养老机器人。他们的功能更多地局限于陪伴和聊天。协助老人起身、喂饭等复杂的动作仍然需要护理人员来完成。

这样的登陆,并不是韩正和所设想的。 “按照我的预期,未来会出现类似星球大战的场景,每个老人身边都跟着一个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可以帮助卧床不起的老人完成所有的日常生活,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而不用担心。”让人们来帮忙,让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韩正和说。

即便韩正和研发的第一代机器人能够辅助老人起身、活动,仍需要寻求资本和市场的认可。

韩正和介绍,第一代机器人此前已与养老机构合作进行试用,并已完成少量销售。但实现大规模量产还需要进一步融资。 “之前我们也跟很多投资者沟通过,但十分之九的人表示看不到公司有能力快速变现智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和具体需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严帅告诉经济观察报,羊毛出自羊身上,智能设备的成本最终会叠加在老年人身上。需要考虑老年人和养老机构是否能够承担相应的费用。床垫监测等高端智能养老设备的准确性、安全性、实用性等因素也存在争议。最后,技术快速迭代,一批新的养老设备可能很快就会被淘汰。如果一次性大量投入,则无法长期使用。因此,往往会选择简单的智能设备+护理人员的模式。

对于未来智慧养老机构的拓展,颜帅表示,他也曾想象过。但一方面,养老院的盈利能力很难描述。大多数养老院没有良好的盈利模式,严重依赖国家政策补贴,民间资本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智慧养老院模式尚不成熟。因此,我们仍在寻找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我希望未来人工智能设备能够了解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并且更简单、更便宜、更实用,而不仅仅是用来听音乐、关窗帘。”

对于智能养老机器人的未来,韩正和还在等待上游资本的关注和投入以及下游老年人的逐步认可。 “我相信未来五年,智能养老设备将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市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16:34 , Processed in 0.12807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