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8|回复: 0

登隆街的童年回忆:长沙商业中心的老街故事与美食记忆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2-5 09: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上方《三联生活周刊》即可快速订阅。欢迎转发至您的朋友圈

我在登龙街出生长大,20世纪90年代老房子拆迁后就搬走了。

登龙街

现在晚上做梦的时候,我总是梦见自己还住在这条街上。梦中的场景依然是街道两旁的老房子和我们在街上玩耍。商贩们在爆人参米(大米爆米花)、玉米爆米花(玉米爆米花)、卖芝麻糖、搬运工喊着“卖沙水博”……,儿时的伙伴们在街上玩陀螺、滚铁环、玩弹子。登隆街的夜晚出奇的安静。突然,街上有人卖馄饨、卖香油、猪血……梦在这一刻醒了。

人参爆米花

于是,深夜梦醒后,我就会睁大眼睛,让丹隆街的往事像电影中的“蒙太奇”一样“通过镜头”在脑海中“掠过”。

“有钱却没钱,怎么能满足小时候的贪欲,又如何保守秘密呢?”

滚箍

登龙街位于长沙市繁华商业中心八角亭旁。那时,黄兴路、解放路都是店面。在年轻人眼里,这些都与美食有关,而且都在步行五到十分钟的范围内。

小时候,糖饺是长沙街头很常见的小吃。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和同学去长沙剧院或者解放剧院看电影。最让我们饿的是糖饺的香味。一位主厨穿着白色围兜和汗巾。他站在店门口的油锅旁,拉起一小团煮熟的糯米粉,放在手掌上,揉捏,拧成麻花,粘在沸腾的油锅上。被缓缓降低。又白又嫩,面团高兴地上下滚动着。过了一会儿,它就变得蓬松鼓鼓,外焦内脆。看师傅用长筷子挑出来,放在锅上的铁架上沥干油,然后扔进装满棉花糖的搪瓷盆里,滚一滚。糖饺一个5分钱,完全好吃。那味道和糯软的香气立刻征服了我们青少年的味蕾和时间。

糖饺子现在上市了

糖饺子



前几天,我路过天心阁西门一条僻静的小巷。有人在做新鲜小吃,贴着“祖传小吃”的标签,一个要3块钱,比我十几岁的时候贵了近60倍。但以前的价格、味道、时间已经无法真正回来了。

小时候,我从南门走到八角亭,路过德茂隆酱园、双燕馄饨店,再往我家走两步,那是乳品公司的分店。那时候加糖的鲜牛奶一毛钱一碗,不加糖的一毛钱。顾客可以自带糖。我妈妈经常带我和妹妹一起来这里。我们在店里坐下来,端上三碗热脱脂牛奶。我们喝了三口,倒入我们带来的糖。我们每碗省5毛钱,吃两碗加糖。可以吃三碗,上面有一层粘稠的奶皮,得咂嘴伸舌头才能把它去掉。

那是一种怎样的安心呢?即使我们现在去牛场挤奶,牛奶还会像以前一样正宗吗?

红星冷饮店位于黄兴南路中段范西巷入口处。它有一个响亮的标志。一个同学的妈妈在这里工作。他经常邀请我去那里。这些部分非常慷慨。这种冰淇淋也被称为冰雪球,售价1.5美分一个。他的母亲舀了满满一勺,把它敲进一个高玻璃杯里,然后把它递到窗外。尝起来像牛奶和鸡蛋,这是一个纯粹的词。

通往学校的解放剧院旁边有一家楠食品店。一对老夫妇坐在那里,常年供应十毛钱一袋的奶糕。总共有八个肿块。放学的路上,大家都挤在南餐厅的玻璃柜台前。他们递上一块钱,从胖老太手里接过奶糕。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开,用食指和拇指取出一块。含在嘴里,一吸气,干粉就发出“啪”的一声,喷进喉咙和鼻子的感觉非常享受。

如果你感冒了,你妈妈就会带你去南食品店旁边一对残疾夫妇开的手工面店。现在的价格是8分钱免费,肉丝1角。吃了辣椒粉后,我开始出汗,感冒基本上好了80%。

米粉

我还记得冬天天寒地冻,早上我必须匆匆起床,吃一碗妈妈煮的热米饭,然后赶去上课。放学回来,我扔掉了书包,请了几个儿时的朋友来打雪仗、堆雪人。长沙的冬天雪现在很少见了,尤其是大雪,是一百年没有见过的了。

青春的美味滋养了我们的味蕾。回想起来,我们的学生时代突然变得有趣起来。无法抹去的记忆,已经变成了感情。

当我成为工人后,我仍然住在登龙街。



每年夏天下班回家,我都会从院子里的井里提几桶水,把晒了一天的整个院子打湿。然后我把西瓜和罐装啤酒装进网袋里,放进井里。气温降温后,我们把房间里的竹床和竹躺椅搬了出来,做了一些家常菜,喝着冰镇啤酒,一家人聊天,很舒服。

20世纪80年代初,湖南大学的叔叔阿姨来登龙街过春节。吃完年夜饭,我们观看了春节联欢晚会,以李谷一的《难忘的今天》结束了新年。大家欢聚一堂,吃碗玫瑰酒辣椒粽子开始过年。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甜酒粽

城市也在发展。

黄兴路步行街建成(或者说是新建),沿街很多商店被拆除,其中包括著名的老字号商店。一位文化历史馆员给市长写了一封信,建议到处建高楼大厦,同时保留长沙原有的一些丰富遗产。于是,白果园、化龙池、独正街逐年恢复,一如当年的味道。遗憾的是,登龙街并不在其中。

这座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东城、西城、山水州城,都能找到昔日的痕迹。生活在长沙,有一种小小的幸福感。哥哥、嫂子外地打工回来,我们也带着下一代回登龙街看看。老邻居的数量逐年减少,那些仍在拆除或翻新的老房子似乎已经租给了外地人做小生意。看着他们陌生的面孔,哥哥说:他们的后代就是将来的今天的我们。

如今,姐姐、姐夫,我分别住在城西和城南,离登龙街越来越远。不知道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心离登龙街越来越近。

(图片来自网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18:55 , Processed in 0.08038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