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73|回复: 0

网贷催收电话应对策略:小勇的走法律程序话术与行业监管变化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2-7 1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接到无数次网络催债电话后,湖南长沙人小勇“练”出了一套对付催债人的“说话技巧”。在四个网贷平台欠款超过半年的小勇告诉澎湃新闻(),这句话的核心表达是:“你来,我们就走法律程序。”小勇说,收款人听闻此事后,常常匆匆挂断电话。这组“话”并不高明,但却体现了当前网贷行业催收业务的变化。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对网贷平台监管的政策和司法力度。

政策层面,今年7月,互金整顿领导小组和网贷整顿领导小组联合召开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座谈会,指出行业风险仍处于较高水平,下一步要聚焦转型发展和健康退出。方向,严禁新增互联网金融机构。

在司法层面,一方面,网贷平台机构被指普遍偏离“金融信息中介机构”定位,网贷平台收购债权、直接追债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另一方面,全国扫黑除恶行动全面展开。此后,全国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套路贷”违法犯罪活动,专门从事非法催收业务的专业催收团伙也遭到严厉打击。 “软暴力”成为治理的重要方面。

澎湃新闻近期梳理了近百起涉及追债的刑事案件,试图揭示网贷“网红”行业疯狂发展的失范现象,以及监管部门对其的合法管理和带来的思考。 。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中,“明火”的暴力和“软暴力”的暗藏,都在判决书上留下了痕迹。

在政策收紧和司法治理的双重夹击下,催收团队在庞大的催收业务背后不得不“夹着尾巴”。

到了法律诉讼阶段,收债员就变得“软弱”

90后出生的小勇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2018年,他在朋友的带领下开始网上赌博。在尝试了七张信用卡互相套现仍然无法“玩”后,他的朋友告诉他可以借网贷。 “什么都不需要,拿着身份证当场借钱就可以了。” ”。

小勇抓住了网贷这根救命稻草,他抓住了“一把”。

2018年底,他在4个平台申请贷款,共计2万元。平均每个平台借给他5000元。有的借了12期,一年还清,有的只借了半年还清。但几乎每次还完一两期之后,小勇就无法再还款了。

小勇说,他其实并没有仔细计算平台上的利息,也没有考虑过贷款的后果,因为他“太着急用钱了”。

当他上传信息时,网贷平台复制了他手机上的所有联系人。这被称为“爆炸地址簿”。他说,一些平台在截止时间后就开始猛烈地给他打电话,“一天有20多个电话”。更糟糕的是,网贷平台还不断给他的妻子和妻子的亲戚打电话。

小勇利用网贷赌博的秘密很快被曝光,他的婚姻也因此破裂。他的妻子带着女儿离开了他。

小勇从梦中惊醒。在工地上,他工作勤奋,生活俭朴。今年9月,他基本还清了7张信用卡。他查看了自己的信用记录,发现逾期的网贷并没有计入他的信用记录。而且,今年上半年以来,四大平台几乎没有接到紧急催收电话。直到今年9月初,他接到了两个平台的电话,都是长沙号码。

“我从一个平台借了5000多块钱,已经还了2000多块钱了,他们还要我还5000多块钱,如果我不还,他们就为所欲为,说话就像痞子。”小勇说,他算了一下,平台给他算出的利息远远超过了法定利率24%。

但这个电话让小勇无法安心工作。他也担心对方来看望自己会出事。他在新闻中听到过很多关于暴力追债的故事。 9月中旬,他到派出所咨询。

当他向警方陈述自己的贷款情况和遇到的催收困境后,警方的回答让他松了口气。 “警察说,如果对方真的来对他做什么,就报警。如果来不及了,就站在有摄像头的地方。”

当平台再次从长沙号码打来电话时,小勇的声音变大了,“过来,到我们当地派出所谈话。”小勇说,他说这句话时,对方并没有表现得像个警察,而是急忙挂断了电话。和之前一样,他用很多严厉的言语来威胁他。

几天后,小勇又接到广东某网贷平台的催债电话,但他发现对方态度“还不错”。 “他客气地问,你现在挣多少钱?还打算还钱吗?不。”我打算走法律程序。”小勇回答道,“走法律程序比较好。”

两家网贷平台催促小勇还款的态度印证了现行国家对网贷平台的法律规定:刑事上禁止暴力催收,民事上拒绝非法取息。

9月中旬,澎湃新闻联系了两名为网贷平台追债的讨债员。他们俩都不愿意接受采访。 “我们现在不做,这个话题不能讨论。”

自身的失范导致一些网贷平台在法律面前自我约束。据《上海证券报》7月8日报道,金融互助整顿领导小组、网贷整顿领导小组联合召开的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座谈会指出,网贷平台机构普遍偏离规范。不同程度地定位“金融信息中介机构”。存在信用转换性质的活动。截至6月底,已查处467个平台。

信用转换是指银行接受存款然后放贷。无论借款人是否按时偿还债务,存款人都可以要求银行偿还本金和利息。澎湃新闻此前报道称,网贷平台易龙贷收购原债权人(贷方)对借款人的债权,然后将债权转让给其关联公司和第三方。关联公司作为原告,要求借款人偿还债务。对于此类“诉求”案件,涉及全国12个省市34家法院的130余起案件均驳回了原告的诉讼。

法院指出,戴艺龙公司无法证明其确实从原债权人(贷款人)处取得了债权,其将债权转让给第三方的合法性也缺乏正当理由。

除了部分网贷平台收购、转让追债行为合法性受到质疑外,网贷追债还遭遇其他司法困境。新华网9月29日报道,2016年至2018年三年间,南京各级法院共受理各类P2P网贷纠纷案件1806起,涉案标的总额3.99亿元。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金融借贷庭副庭长张汉清表示,P2P案件中,电子证据难以真伪,本金、利息、中介费等费用界限模糊,存在“套路贷”、虚假诉讼等,查清案件事实、适用法律规范变得更加困难。此外,刑事与民事交叉案件较多,执行难度较大。



在相关专业人士看来,法律程序确实不是网贷平台催收的最佳选择,尤其是在中央打击“套路贷”等非法贷款、打击犯罪力度日益加大的情况下。从事互联网金融法律业务的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亚告诉澎湃新闻,上法庭很容易碰壁,而且平台本身在讨债方面也很低调,“所有客户服务式集合。”

严厉打击牟利行为:“断息”、双倍欠条、连锁借贷

平台违规计算贷款利息,是小勇等借款人喊“告上法庭”的依据。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的数十起涉及易龙贷索赔的民事案件中,大多数法院支持平台要求的利息为年利率24%。同时,对于平台提前从服务费和利息中扣除的“截止利息”,法院判决还按照实际支付的本金金额计算利息。比如你在平台借了6万元,借款人只能拿到5万多元。法院在判决中计算本金为5万余元。如果不向法院上诉,借款人将支付6万元贷款利息,每月还款,到期还本金。

“如果P2P只能充当信息中介,撮合两方借贷,向双方收取服务,平台就赚不到钱。因为国家规定的法定利息是24%,除了向投资者支付利息外,平台的利息利润空间并不大,而且平台前期有合作渠道收取的平台服务费、上门尽职调查费、线下服务费等,这些费用都是刚性的,需要由借款人的利息来吸收。 ,”戴曾经经营过一家网贷平台的郭告诉澎湃新闻。

此外,一些网贷平台为了获取更多利息利润,其平台工作人员会故意制造或放任拖延,导致借款人产生逾期利息。

例如,2018年9月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洽子河区法院审理的一起网贷犯罪案件中,受害人吴某称,2015年初,他以黄某的房产为抵押,向程某借款6万元。期限2个月,月利息5200元。到了最后的还款期限,下午他找到了程,程说会计已经下班了,让他明天来。次日,程某称自己违反了合同,将拍卖抵押财产,需花费15万元买回。随后,吴某又陆续给程某13.8万元。

在安徽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起案件中,借贷平台要求客户签署空白贷款合同,并在贷款金额上写上双倍的贷款金额。 “贷款金额翻倍,一方面会让客户面临还款压力,另一方面,给客户逾期或违约埋下坑。一旦客户逾期或违约,我们就会要求客户还款。”有了这张借条,我们就会向客户索要双倍的金额,如果我们在法庭上打官司,我们就会赢。”被告告诉法庭。

网贷平台的放手行为引起了司法部门的高度关注。 2019年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表示,“套路贷”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制造民间借贷假象、制造资金流向等虚假支付事实、故意制造违约行为或任意认定违约、恶意抬高贷款金额,软硬兼施“追债”。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这一轮严厉打击“套路贷”犯罪中,最受舆论唾弃、公安机关打击最严厉、但至今仍在上演的,是:平台挪用,即套路贷款平台正在将资金挪用给他人。借款人借钱后,他会引导借款人到另一个高利贷平台再次借钱,如此循环往复。

据江苏电视台公共频道9月16日报道,8月初,一名借款人在某网贷平台借款2500元,实际收到1950元。剩下的550元是服务费和利息,还款周期为一周。一周后,已经没有钱可以还了,于是原平台向她推荐了另外两个平台,并要求她先还清借的2500元。 “就这样,我向一个人借了钱,又还给了另一个人。截至9月2日,我已经下载了30多个网贷平台。”借款人说道。

戴果表示,这位借款人借的其实是网贷行业俗称的“714高炮”,即贷款周期7至14天、年利率100多万的产品。超过 1,000%。这款产品曾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曝光过,但并没有消失。

“为了不让平台因为资金规模过大而被监管部门注意到,也为了避免打击,这些平台不断地换马甲,实际上是被一个幕后老板控制着。”戴果表示,与此同时,那些从事分流赚取中介费、中介费的业务人员是一个庞大的从业群体。

澎湃新闻梳理多起新闻案例和司法判例发现,陷入这种典型的套路贷款后,少数借款人寻求短期解决方案,更有部分借款人在实在无法自食其力时选择报警。

戴果介绍,除了“套路”借款人的平台外,其实还有一些平台“套路”借款人。

“比如传说中的‘龙虾大军’,他们从风控不严甚至没有风控的各个平台寻找贷款,然后用贷款来支撑贷款,没有资本,却赚取了巨额利润。”戴果说道。

戴果表示,“近年来,追债公司非常火爆,很多平台都会将追债业务外包出去,通常会用会计画饼,告诉讨债人按照逾期本金的比例支付追债费用。”例如,收取的费用至少不低于贷款金额的1%,这对收债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因为他们收回的就是他们赚的。”

在利诱下实施暴力、血腥、羞辱等令人发指的收集方式。

从暴力征收到软暴力征收,都受到了司法部门的严厉处罚。

“有人用西瓜刀打我的头部,有人用别针刺我的大腿内侧、手脚指甲缝,有人用电棍电我,有人用镐柄打我的臀部。我受伤后,有人用蘸了醋和盐的布打我,然后让我跪在地上,还有人把泡椒鸡脚的汤倒在我脸上。还用加热器烤了我2个多小时,才算了事。”

这是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七台河区法院上述案件中欠下1万元的另一名被害人杜某描述的追债经历。

本案中,清子河区新东方家园宜信普惠支行催收人员被认定为组织、领导、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公诉机关指控该组织以“快贷”为诱饵,在合同中设置诸多易引发误解或违约的“陷阱条款”,多次实施非法拘禁、敲诈勒索、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 。累计贷款金额已达1100万元以上,月利率达到20%至30%。

类似的追债场景在40多起网贷催收案件中频繁出现。

暴力讨债者也容易出现被“反击”的悲剧。据澎湃新闻统计,以裁判文书网公开披露的艺龙贷追债刑事案件为例,在33起案件中,约15%的案件是追债人“被打回去”。在这些案件中,催收人员从暴力案件中的“被告”变成了“反击”案件中的“受害者”。

此外,除了暴利之外,网贷平台的催收成本也令人咋舌。

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以戴艺龙33起案件披露数据为例,已决案件披露的网贷本息约450万,涉及追债人数为184人,被判刑人数96人,因为追债案件受害人104人,受害人受伤及赔偿医疗费达186万余元。



上述相关案件中暴力追债的被告均受到法律制裁。在司法部门严厉打击网贷暴力催收的同时,更多隐秘的“软暴力”催收也在发生。

在相关裁判案件中,这些“软暴力”的手段多种多样。

2017年8月,段某的10余名亲友陆续收到追债人的骚扰短信。短信自称来自棺材店或火葬场,内容是:“阿段给我订了两副好棺材,还说你的孩子昨晚迟到了。”他被车撞死了。你现在应该在家了。我会把棺材送到你家。”“段某说,有两个人被车撞死了。你想把它们带到我那里火葬吗?这要看段的脸色。 ,我给你20%的折扣。”

这些短信是你我贷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催收部员工发送的。短信中的段某是2015年5月在有我贷平台借款20万元的客户。当时,双方约定段某每月还款10,600元。 2017年7月,段某未能按时偿还贷款,这场骚扰催收就开始了。

判决书中的“软暴力”手段包括对门喷漆、用牙签堵住钥匙孔、向门内倒入502胶水、用弹弓打碎高楼玻璃、向酒店窗户扔鸡粪等。 ..

此外,“软暴力”追债还呈现出技术化、组织化的趋势。

例如,在上述不利短信采集的情况下,采集部门被分为三大组,即M1组、M2组和M3组。据被告供述,M1-2阶段是向委托人及其配偶和紧急联系人收钱,M3阶段则直接发送“律师函”。

2019年8月15日,山西省晋城市中级法院对一家从事金融服务外包公司犯罪的犯罪组织进行了宣判。它对帮派成员进行“说话技巧”和方法的培训。

例如,“如果借款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他们会采用不太激烈的方式,如打电话、言语恐吓;如果借款人见过世面,他们会张贴寻人启事、‘鬼符’等进行阻挠;如果借款人见过世面,他们会张贴寻人启事、‘鬼符’等方式进行阻挠;如果借款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他们会采用不太激烈的方式,如打电话、言语恐吓等。”他在借款人家里打坐,这让他发脾气,并邀请残疾人和艾滋病患者到借款人家里吃喝。”

“软暴力”的作用就是摧毁精神。一名受害者说,当她的女儿被两三个陌生男子拦住询问她放学的信息时,她精神崩溃了。

幸运的是,法律对这些软暴力收集行为是无情的。 “软暴力”被认定为追债犯罪,凸显国家对非法追债行为的严厉打击。

澎湃新闻发现,2013年4月,“两高一财政部”在《关于依法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的通知》中,使用“软暴力”一词进行滋扰,并指出这是一种“新犯罪”。澎湃新闻通过法信App搜索关键词“软暴力”发现,“软暴力”首次出现在广东电白县人民法院的一起非法拘禁案件中2016年,被告“为了讨债而采取软暴力”。随后,为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2018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出通知,要求严厉打击“软暴力”等犯罪行为。

今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办理涉及“软暴力”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了首次对“软暴力”进行法律定义。 “软暴力”是指行为人通过对他人或者相关场所进行骚扰、纠缠、喧闹、聚集人群等方式谋取非法利益或者制造非法影响,足以引起他人恐惧、恐慌,从而形成心理胁迫的行为。 ,或者足以影响、限制人身自由,危害人身、财产安全,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行为。

澎湃新闻通过法信检索到的两名高官案件显示,《人民法院报》披露的10起涉及“软暴力”的权威案件中,有8起涉及收债。时间在2019年5月至9月短短4个月内。其中一个案例指出,“区别于严重暴力犯罪的‘软暴力’手段,已成为当前黑社会组织较为典型的暴力特征。 ”。

恶意逃债持续打击,“嘴炮大军”会终结吗?

在“套路贷”和非法网贷被严厉打击的当下,小勇对自己的网贷却轻松多了,“看情况而定,我不会说不还,但不要没想到我会还这么多利息。”

他甚至有点“羡慕”他的一位朋友。 “他借了几十万,事先用假名存在手机里,通讯录被炸了也没关系,后来(平台催债员)就找不到人了。”

湖南港维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志江表示,小勇是否需要偿还网贷,取决于小勇借款的网贷平台性质。 “如果是‘高射炮’这样的常规贷款,且符合金融犯罪或其他诈骗罪的要求,则无需还贷。如果是正规网贷平台,即使平台暂时暂停后,平台与小勇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仍将是,从法律角度看,小勇仍需依法偿还贷款及本息。”

事实上,恶意逃债行为已经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澎湃新闻9月5日报道称,P2P网贷平台违约贷款或将被列入央行信贷“黑名单”。据9月2日消息,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网络贷款风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P2P网贷领域征信系统建设的通知》 。地方监管部门应当组织辖区内的P2P经营。网贷机构调取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营机构、百行征信等征信机构,调取已退出运营的P2P网贷机构失信人数据,继续打击相关逃债行为加大对网络借贷领域失信人员的惩戒力度。

业内人士指出,信贷市场上存在着一支专业的“吸盘大军”,他们通过网贷、银行信用卡套现等方式获取收入,目的是尽快拿下平台并逃避自己的债务责任。 ,将受到有效攻击。

另外,根据《通知》要求,本次获取网贷信息是有条件的,且对象必须是合规的网贷平台。该平台在与征信系统连接的同时,还必须向征信机构提供其匹配的在线贷款交易的利率信息。

“经历了多轮雷雨,坚持到现在的网贷平台应该还是很欢迎、愿意接入征信的。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这将是平台规范借款人、便利催收的重要方式。”李亚介绍,虽然网贷平台上有借款人和贷款人,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但平台约束借款人的手段非常有限。现在获得信用信息就等于拥有了重要武器。借款人在各平台的借款信息处于共享状态,再次借款或未能还款时信用状况透明。

澎湃新闻还注意到,在多起涉及网络借贷的刑事案件中,法官也通过媒体提醒公众,“应多了解金融信用、网络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要建立合理的法律法规”。消费观念与避免 由于过度消费、过度消费、一哄而上的消费,他们成为“套路贷”的受害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12:26 , Processed in 0.13426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