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0|回复: 0

六岁小男孩胜负心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9-25 17: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一位朋友向我抱怨,她六岁的儿子有很强的求胜欲望:

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不让的话,他就会哭;

他在与其他孩子的游戏中失败了,并将其归咎于各种可能的因素(他猜测),例如他的同学在游戏中使用了作弊手段。

据她观察,能陪她儿子玩的小朋友很多都很随和,家庭教育也很好,在日常交往中不会太挑剔,也愿意对她儿子迁就。

好在孩子愿意默默训练自己变得更强,比如他和小伙伴们约定每周做一次“两分钟数学速度测试”,还有排名,他让爸爸打印了很多题目,自己主动每天做,在家练习心算速度。

我听完之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只要我们引导好他,他就是一个典型的“白手起家宝宝”了!

其实我觉得竞争并不一定是坏事,主动的竞争可以推动孩子进步,竞争也可以成为一种动力。

那么就像我朋友说的,她儿子在比赛中输球后无法接受的表现,我觉得也是很正常的。

酒酒不太会控制情绪,输了会很难过,会生气会哭,也会抱怨不公平,但不会破坏游戏,输太多次就直接不玩了。

孩子输了会沮丧、哭泣、发脾气,这些都正常,成年人输了也会难过,孩子只是在发泄情绪而已。

我认为不可以的是:

我们家女孩有点傻乎乎的,输了比赛就为对方欢呼鼓掌。因为姐姐不在乎输赢,哥哥经常“自己主动挑起游戏”,自己赢自己输,输了就哭。姐姐不知道哥哥为什么哭,就上前去扶他,这让哥哥更生气了。

现在,兄弟姐妹们更多地是用谈判而不是竞争,制定一个他们认为对双方都公平的规则,然后共同遵守。

我同事家也是兄妹组合,有一次她讲起过她姐弟俩暗中较劲的故事,哥哥的搞笑又好笑,又可怜。

姐弟俩手里各拿了一个肉饼吃,姐姐正常吃,哥哥则是一小口一小口的吃,偶尔偷偷瞄一眼姐姐,看到姐姐吃完了,哥哥这才稍微开心了一点,然后正常吃饭。

妈妈问哥哥怎么了,哥哥说,我跟姐姐比赛,谁先吃完就算输。

同事们都无语了,姐姐知道有这样的“比赛”吗?



老二觉得自己赢不过姐姐,就假想比赛,自己定下比赛规则,胜率百分之百,年纪轻轻就掌握了阿Q的精神制胜之道。

作为“后来者”,老二从出生起就意识到家庭中的资源并不是他独享的,而是和哥哥姐姐们共享的,或者需要竞争才能先得到、得到更多。竞争的对象可能是玩具、食物、大人的关注……即便老大没有竞争的意图,老二也会时不时地挑起事端,让哥哥姐姐们争先恐后。你永远不知道什么小事会成为他们争抢的焦点。

在和哥哥姐姐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是老二每天都会经历的境况,如果老二不尽力的话,很难赢过多上学一两年、身体上更有优势的哥哥姐姐们。

一旦孩子们认识到自己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巨大,凭借实力取胜的机会渺茫,但仍想赢,就会很容易地利用规则的漏洞来取胜,或者宁愿“中途退出游戏,这样才不算输”。

老实说,我认为社会上很多人会因为别人表现出强烈的获胜欲望而潜意识地贬低他们。

即便这种愿望是积极的,也会被批评为“过犹不及”。网上流传的一段高三女生在高考动员会上发表感人演讲的视频,就被一些网友嘲讽为“咬牙切齿”。

更何况,耍花招、为了赢而竞争,这些不健康的竞争让“竞争”一词有了更多的负面含义,没有人愿意被贴上“竞争”的标签。

我还看到一位博主的妈妈发了一篇关于一对兄妹赛跑的故事。哥哥总是喊着“一、二、三”,然后开始跑,让姐姐措手不及。然后哥哥总是打败姐姐。评论该地区的一些成年人评论说弟弟很“狡猾”。

我觉得竞争不是坏事,但竞争带来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并不是“赢”的结果。公平的规则才是竞争的基本前提。人们非常在意公平,甚至在意每一分钱。我们需要告诉孩子:

使用伎俩取胜,看似赢了,但实际上可能输得更多。

孩子们自己也能感知到:

如果他在和朋友玩的时候制定对自己有偏见的规则,在游戏中期随意更改规则,在发现要输的时候退出,在输了之后毁掉游戏……久而久之就不会有人愿意再和他玩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他的做法是对自己有利的,他输不起。

从成年人的角度看,我们也对那些投机取巧、不择手段的人心存戒备。一个很现实的例子是,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分享,他们的孩子申请学校时,班上其他同学都收到了好学校的录取通知。被拒孩子的妈妈会联系其他学生的家长,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能否告诉我更多信息。

其他家长也好心想帮这位妈妈,就把自己孩子的一些申请信息告诉了她。结果这位妈妈把所有的信息都收集起来,跟自己的孩子对比,做成表格发给学校,说“这些孩子都没有我家孩子好,你看我家孩子的成绩比他们还高。”

我可以理解这位母亲想帮助孩子获得上名校的机会,但我不能认同她的做法。如果我身边有这样的家长,我会远离她。

比赛是针对对手的,但也不是针对对手的。对结果不满可以抱怨,但不能踩着别人抬高自己。只要展现自己,让规则(裁判)来评判。

除了会引起周围人的厌恶之外,那些依靠不正当手段赢得比赛的人,也不会有动力去提升自身的实力——既然用诡计就能取胜,何必还要日复一日地磨练自己。

为了赢而竞争,其实就是把人生当成了一场竞赛,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到学校里的成绩,再到步入社会后的工作、薪资、成就的比较,无时无刻不在竞争,无时无刻不在有与人竞争的紧迫感,失去了静下心来感受事物本身的乐趣。

有一次,我觉得牛牛滑雪比我好,就提议我们比赛一下,看谁先到达山下。

妞妞:不不不,我不想比赛。妈,你假装比赛,我假装不比赛,好吗?然后开始为我加油吧……



我一度怀疑她没有信心,后来问她是不是不想输所以不比赛了?

她说,不是,因为她觉得如果只想着赢得比赛,就无法充分享受比赛过程中的乐趣。

是的,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竞争。只有对我们有意义的事情才需要我们去争取。其他事情就顺其自然吧,因为我们需要节省精力,去争取真正重要的事情。

如果说不健康的竞争让人感到孤立和疲惫,那么健康的竞争则让孩子们学会尊重规则、公平竞争。即使最后失败了,只要努力,也一定会有所收获——谁说通过竞争就能进步呢?超越自己,并不是一种胜利。

我们家的经验是,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竞争,大人会适当调解,帮助制定对双方都公平的规则。等孩子大一点,大人就退后一步,让孩子自己学会协调。

对于跑步之类的事情,我会设定一些限制并说:让我们先设定规则,然后我会说一、二、三,然后开始。

家里有多个孩子,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妞妞和妞妞经常会遇到两个孩子都想要同一样东西的情况。比如前两天我们在外面聚餐,饭后的甜点是一小块三角形的草莓。如果我把蛋糕竖着切,然后平均分成两份,蛋糕肯定会碎掉,所以我就横着切,粗略地分成两份。结果,切完之后,两个孩子都想要“屁股”那一端,而不是尖头那一端。

弟弟想了想,说,我们玩石头剪刀布吧,谁赢了谁就吃“蛋糕屁股”。舅舅输了,但他不生气,把蛋糕屁股收了。但他又想了一个办法。他说:“我咬你的一半,你咬我的一半。”姐姐答应了。

两个人的勺子大小不一样,姐姐吃的量比较大,但是酒酒并不介意,因为他可以吃到他一直渴望得到的另一半。

舅舅很想赢,但他也渐渐学会跟妹妹谈判,想着如何让规则公平一点,不一定要“绝对”公平,只要双方都能接受就行。

另一种学习遵守规则和公平竞争的方法是强迫你的孩子通过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棋盘游戏或操场游戏来公平竞争。如果他们不听别人的教导,他们就会陷入麻烦。

当孩子的小伎俩在大场合不起作用,被抓住的时候,他会意识到:

如果不遵守规则、公平竞争,即使你赢了也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如果孩子们关注体育赛事,其实就能感受到作弊或者退出比赛的耻辱感远大于失败的耻辱感,遵守规则,坚持到最后一秒,对自己和对手都是一种耻辱,也赢得了观众的尊重。

对手实力与你相当,输赢都是正常的,你付出的努力越多,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如果对手比你强,就把比赛当成挑战。输球很正常,赢球则是意外惊喜。没人指望你完美,但你仍然有机会进步。

最后,对于那些过于看重输赢的人来说,世界在他们的眼里只看到赢家和输家。如果他们没有意识到失败也是竞争的结果,他们很容易被竞争拖垮。只要他们比较,他们就永远会输。要竞争,你必须接受不确定的结果。

永不失败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永远不站在赛场上,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07:12 , Processed in 0.2300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