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5|回复: 0

哌替啶:合成阿片类药物的发展历史、化学式与常见剂型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9-27 05: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展历程播报

编辑

哌替啶()是阿片受体激动剂,适用于外伤、烧伤、烫伤、术后疼痛等各种剧烈疼痛。其镇痛作用较吗啡弱。它是由德国公司化学家Otto 和Otto 于1937年合成的,是一种合成阿片类药物。该药于1939年在德国上市,商品名为(,哌替啶)。在美国和加拿大,它更常见的是其名称(、)或其商品名()。 [2]

化合物介绍报告

编辑

化学式:

分子量:283.794

CAS 登记号:50-13-5

注册号:200-013-3

常见剂型:注射剂(无色澄清液体)、片剂(白色片剂)

安全描述:S7; S16; S26; S36/37/39; S45

危险描述:R11; R39/23/24/25

药理作用报告

编辑

基本功能

(1)镇静作用比天然阿片类药物弱,诱导睡眠的可能性较小。

(2)镇痛作用较吗啡弱,为吗啡的1/8~1/10;作用持续时间较短,为2至4小时。在治疗剂量下可产生显着的镇痛作用。

(3)治疗剂量下可产生呼吸抑制作用,其程度与等量镇痛剂量吗啡相同。

(4)具有催吐作用,能兴奋延髓延髓化学感受器(CT2)触发点,增强前庭器官的敏感性。

2. 周边效应

(1)哌替啶具有平滑肌兴奋作用,但其主要优点是引起痉挛作用轻微。口服效果较好,因此总体优于吗啡。

(2)适度增加胃肠平滑肌和括约肌张力,减少推进蠕动,但作用短暂,很少引起便秘或尿潴留。

(3)引起奥迪氏括约肌痉挛,胆内压升高,但作用较吗啡弱。

(4)可使脑内压升高,产生体位性低血压。

(5)对于妊娠末期的子宫,不对抗催产素的子宫收缩作用,因此不改变子宫的节律性收缩,不延迟产程。

(6)治疗剂量对支气管无影响,但大剂量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药代动力学报告

编辑

口服或注射时很容易被吸收。口服时,约50%由肝脏首过代谢,因此口服的效果仅为注射的1/2。口服或肌注后1~2小时可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分配容积为2.8~4.2L/kg。大约40%与血浆蛋白结合。 t1/2约为3.2h。主要在肝脏代谢为哌替啶和去甲吡啶,具有中枢兴奋作用,然后以结合或非结合形式从尿中排出。它可以穿透胎盘屏障并在母乳中排泄。

指示广播

编辑

1.本品用于各种剧烈疼痛,如外伤疼痛、术后疼痛、麻醉前用药,或局部麻醉与静脉吸入复合麻醉的辅助用药。

2.内脏绞痛应与阿托品联合使用。用于分娩镇痛时,必须监测本品对新生儿的呼吸抑制作用。

3.麻醉前、人工冬眠期间给药时,常与氯丙嗪、异丙嗪制成人工冬眠合剂。

4.用于心源性哮喘,有利于消除肺水肿。

5.患有慢性剧烈疼痛的晚期癌症患者不宜长期使用本品。

剂量和使用报告

编辑



本品不同剂型、规格,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使用请阅读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 [1]

盐酸哌替啶注射液

1.镇痛:注射剂,成人肌注常用剂量:一次25-100毫克,一日100-400毫克;最大剂量:一次150毫克,一天600毫克。成人静脉注射按体重限制为0.3mg/kg。

2、分娩镇痛:分娩疼痛开始时肌肉注射,常用剂量:25-50mg,根据需要每4-6小时重复一次;最大剂量:一次剂量限制为50-100mg。

3、麻醉前用药:麻醉前30-60分钟按体重肌注1.0-2.0mg/kg。麻醉维持期间,按体重1.2mg/kg计算60-90分钟总剂量,并配制稀释液。成人一般采用每分钟1毫克静脉滴注,儿童滴注速度相应减慢。

4.术后镇痛:硬膜外腔注射,24小时内总剂量限制为2.1-2.5mg/kg体重。

5、缓解晚期癌症患者中重度疼痛:由于个体化给药,剂量可以比常规更大。应逐渐增加剂量,直至疼痛得到满意缓解,但不建议使用。

盐酸哌替啶片

口服。

1.成人常用剂量:一次50-100mg,一日200-400mg。

2.最大剂量:一次150mg,一日600mg。

3.儿童用量为每公斤体重1.1-1.76mg。

4.对于癌痛严重的患者,根据情况首次剂量可能高于常规剂量。

不良反应报告

编辑

哌替啶比吗啡不易引起​​胃肠道和泌尿道功能障碍,也不易引起便秘和尿潴留,但会引起恶心和呕吐。

即使小剂量(0.5mg/kg静脉注射),也可减少呼吸的每分钟通气量,减少呼吸次数,使呼出气体中CO2含量增加。给予治疗剂量后,呼吸抑制可能持续 2 至 4 小时。

一般来说,哌替啶对心血管系统没有严重影响,但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和中心静脉压升高(显然是由于释放组胺)已被发现。曾报告一例口服本药后出现严重可逆性帕金森病,一例出现多灶性肌阵挛和抽搐,停药4天后恢复。

哌替啶用于产科时,主要不良反应是新生儿呼吸抑制。在第一产程期间给予 50 毫克哌替啶可以缓解疼痛,而不会引起任何重要的副作用。例如,肌肉注射100毫克即可引起新生儿明显的呼吸抑制。如果产妇服用哌替啶超过1小时胎儿尚未娩出,新生儿最有可能出现呼吸抑制。这种延迟效应显然是哌替啶的代谢产物(如去甲哌替啶)对胎儿呼吸中枢的影响所致。到。 《产科麻醉临床指南》(2008)也明确指出,哌替啶对新生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导致新生儿呼吸抑制、阿普加评分和神经行为能力评分降低。大剂量哌替啶可引起昏迷、呼吸抑制和休克等症状。但也有一些体质敏感的患者,在正常临床剂量下会出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如果给使用单胺氧化酶的患者服用哌替啶,会引起兴奋、谵妄、高烧、抽搐和呼吸抑制。本药与吩噻嗪或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可增强哌替啶的呼吸抑制作用。当该药物与苯巴比妥合用时,风险会增加,可能是因为后者通过增强 N-去甲基化而增加哌替啶(包括去甲吡啶)有毒代谢物的产生。哌替啶可以取代布比卡因的血浆蛋白结合位点,从而增加后者的毒性。

长期使用哌替啶可引起身体依赖性和成瘾性;成瘾症状出现得更早,消失得也更快。长期用药,对呼吸道不良反应的耐受性会逐渐形成,而对兴奋剂作用的耐受性则缓慢得多。因此,如果剂量继续增加,患者会出现震颤、抽搐,对外界刺激变得更加敏感。强化和幻觉。哌替啶停药引起的戒断综合征与吗啡引起的戒断综合征略有不同,停药后出现明显的自主神经系统兴奋。有报道称,一名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在对哌替啶上瘾后突然出现精神症状。

不良反应防治广播

编辑

1.本品为国家重点管理麻醉药品。必须严格遵守国家麻醉药品管理规定。医院、病房的药品存放区域必须上锁,处方颜色应与其他药品处方区分开来。各级保管人员应当遵守交接制度,不得疏忽大意。医生规定的剂量不应超过每日 3 次该药的剂量。处方保留两年以备将来参考。

2.对于尚未明确诊断的疼痛,应尽量少用本品,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和治疗。

3.室上性心动过速、颅脑损伤、颅内占位性病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严重肺功能不全等禁用,严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肝损伤和甲状腺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4.本品必须在停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呋喃唑酮、丙卡巴肼等)14天以上后给药,并应先尝试小剂量(常用剂量的1/4),否则可能会出现不可预测的严重症状。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包括多汗、肌肉僵硬、血压先升高后急剧下降、呼吸抑制、发绀、昏迷、高热、抽搐,最终循环衰竭而死亡。

吗啡和可待因的区别

编辑

治疗剂量哌替啶的不良反应与吗啡相似,如头晕、出汗、口干、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等。患者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重复使用也会使人上瘾,但其严重程度不及吗啡,且成瘾速度也较慢。皮下或肌肉注射后,10分钟即可产生镇痛和镇静作用,但作用持续时间比吗啡短,仅2~4小时。它通常与异丙嗪联合作为麻醉前药物或形成人工冬眠混合物。突然停药也可能出现戒断症状,​​但持续时间较短。

哌替啶禁用于脑损伤、疑似颅内占位性病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慎用。吗啡对各种类型的疼痛都有效,例如钝痛、锐痛或痉挛。但由于其成瘾性,一般仅在其他镇痛药对急性锐痛无效时使用,如严重外伤、战伤、烧伤等。用吗啡治疗心源性哮喘时,除吸氧、注射氨茶碱、速效强心苷外,静脉注射吗啡常能取得良好效果。可以缓解病人的气短、窒息,促进肺水肿液的释放。吸收。急、慢性腹泻可用吗啡缓解症状,常用阿片酊或复方樟脑酊。吗啡具有成瘾性,停药后会引起戒断症状。吗啡可抑制新生儿通过胎盘或乳汁的呼吸,还可对抗催产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延长产程。因此,禁止用于缓解分娩和哺乳期间的疼痛。

可待因的作用与吗啡相似,但较吗啡弱。其镇痛作用按同等剂量计算为吗啡的1/2,但略强于解热镇痛药。虽然对咳嗽中枢的抑制不如吗啡强,但也能达到满意的镇咳效果。它抑制吸收,比吗啡具有较弱的欣快感和成瘾性。主要用于镇咳、镇痛目的。可待因是典型的中枢镇咳药,新的镇咳药常被用作比较其疗效的标准。它可用于缓解中度疼痛。可待因长期使用会成瘾,并且与吗啡有交叉耐受性。

杜冷丁成瘾报告

编辑

连续使用哌替啶可导致成瘾,连续使用1-2周可导致药物依赖。研究表明,这种依赖性主要是心理性的和继发性的,但两者都比对吗啡的依赖性弱。停药时出现的戒断症状包括精神萎靡、全身不适、流泪、呕吐、腹泻、失眠,严重时会出现虚脱。一旦停药,就会出现类似吗啡戒断的戒断综合征。有些对哌替啶成瘾的患者因为治疗某些疾病而逐渐上瘾。他们对处方药上瘾,而不是滥用药物。过去,哌替啶成瘾的唯一治疗方法是替代疗法,但疗效很差,复发率高达95%以上。

滥用哌替啶可导致成瘾并成为毒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1987年11月28日,国务院发布《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对哌替啶进行严格管理。

临床表现报告

编辑



1.治疗剂量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出汗、恶心、呕吐、口干、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口服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最常见的是恶心,有时呕吐。肌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中枢神经系统表现(1.1%),其中精神障碍、定向障碍、幻觉、精神病等占0.4%。已报告一例严重可逆性帕金森病;多发性肌痉挛、抽搐1例。

2.过量服用中毒患者可出现昏迷、呼吸抑制、瞳孔散大、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并可能引起抽搐。

3、重复使用该药可致成瘾,但其成瘾性较吗啡轻。停药也会引起戒断综合症。

治疗广播

编辑

哌替啶中毒的治疗要点是:

1.纳洛酮和巴比妥类药物可分别用于对抗哌替啶引起的呼吸抑制和惊厥。

2.治疗原则与吗啡中毒的治疗基本相同。

药典信息播报

编辑

来源

本品为1-甲基-4-苯基-4-哌啶甲酸乙酯盐酸盐。以干品计算,HCI含量不得低于99.0%。

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

本品在水或乙醇中易溶,在氯仿中易溶,在乙醚中几乎不溶。

熔点:本品(通篇0612)熔点为186~190℃。

确认

1.取本品约50mg,加5mL乙醇使溶解,加三硝基苯酚(1→30)乙醇溶液5mL,摇匀,析出黄色结晶沉淀,放置,过滤,用水洗涤沉淀。 105℃干燥2小时,依法测定(通则0612)。熔点188~191℃。

2.取本品约50mg,加水5mL使溶解,加碳酸钠试液2mL,摇匀,形成油滴。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光谱应与对照光谱(光谱集376)一致。

4、本品水溶液呈氯化物鉴定1的反应(通则0301)。

检查

酸度

取本品0.30g,加水10mL使溶解,依法测定(通则0631)。 pH值应为4.5~5.5。

溶液清晰度和颜色

取本品0.10g,加5mL水使溶解。溶液应澄清且无色。

相关物质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供试品溶液:取本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约含1mg的溶液。

对照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 mL,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

色谱条件:硅胶为填充剂,0./L庚烷磺酸钠溶液-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3:3:1)(用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H值至5.0±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为10μL。

系统适用性要求:按哌替啶峰计算的理论塔板数应不少于2000,哌替啶峰与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应满足要求。

测定方法: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3倍,记录色谱图。

限量: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单个杂质峰的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0.5倍(0.5%),各杂质峰面积之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1.0%)。

干燥失重

取本品,于105℃干燥至恒重。重量损失不得超过 1.0%(一般规则 0831)。

灼烧残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06:43 , Processed in 0.5455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