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3|回复: 0

化学总动员—阿司匹林的秘密:百年老药的传奇之旅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9-27 09: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阿司匹林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药物。被医药界称为百年老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那么它是如何被人类发现的呢?它从哪里来?

让我们跟随《阿司匹林的秘密》来一探究竟吧!

该视频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与麦田联合制作。通过可爱的卡通形象,培养孩子们探索知识和科学思维的兴趣。不仅激发了孩子对数、理、化的兴趣,还培养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阿司匹林从19世纪末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一百多年来,药理学特别是西药的合成和作用机制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种新药蓬勃发展并展现出它们的神奇力量,但阿司匹林却是古老的经典。药品在更新换代的大潮中依然能站稳脚跟。

阿司匹林堪称人类医学史上的传奇。正如每个传奇都有一段精彩的历史一样,阿司匹林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阿司匹林的故事。

原体-柳树皮

阿司匹林有着非常古老的历史。人类很早就发现了柳树植物提取物(天然水杨酸)的药用功能。古代苏美尔人在泥板上记录了柳叶用于治疗关节炎的情况。



公元前1534年,古埃及最古老的医学文献埃伯斯纸莎草记录了古埃及人用柳树来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给妇女煎茶,以缓解分娩之痛。 1758年,英国牧师斯通发现干柳树皮能有效治疗疟疾引起的发烧、肌痛和头痛症状。

中国古代人也很早就发现了柳树的药用价值。据《神农本草经》记载,柳树的根、皮、枝、叶均可入药。具有祛痰明目、清热解毒、利尿防风等功效。外敷可治疗牙痛。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柳叶煎汤,可治内出血、止痛、治疥疮;柳枝及根皮可酒煎,漱牙痛,煎服可治疥疮。”黄疸白浊;柳絮止血,治湿痹、肢体紧绷。”

我们祖先的经验为阿司匹林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艺复兴后的17、18世纪,化学学科尤其是有机化学迅速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某些植物之所以具有特殊的药用功效,是因为植物中含有特殊的有机分子,正是这些分子发挥了药用功效。

阿司匹林的发现历史

为了探索柳树皮中分子的功能,人们一直在努力探索。直到1828年,法国药理学家亨利和意大利化学家皮里亚成功地从柳树皮中分离纯化出活性成分水杨甙(水杨甙)。由于其味道酸涩,人们通常将其称为水杨酸,从而解开了这个千年之谜。



至此,可以说阿司匹林正式登场了。 1838年,皮里亚从晶体中提取出一种功能更强大的化合物,并将其命名为水杨酸。

1852年,蒙彼利埃大学化学教授发现了水杨酸的分子结构,并首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水杨酸。然而,该化合物不纯且不稳定,因此没有人感兴趣。

19世纪末,水杨酸盐开始了漫长的临床研究之旅。 1876年,邓迪皇家医院的医生约翰在《柳叶刀》上发表了第一篇含有水杨酸盐的临床研究。研究发现水杨苷可以缓解风湿病患者的发烧和关节炎症。水杨酸钠开始用于解热镇痛和治疗关节炎、痛风等疾病。

1897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与水杨酸和醋酐反应合成乙酰水杨酸。 1899年3月6日,阿司匹林的发明专利申请获得批准。 1899年,临床试验获得成功。德国拜耳制药公司正式生产该药物,商品名为阿司匹林。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改变,阿司匹林才变得“合理”。追溯远古漫长过程的积累,让阿司匹林注定成为一代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药物。时间可以说是阿司匹林经典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摘自《瓦力》《阿司匹林的秘密》)

此外,阿司匹林在其他肿瘤中的应用也在研究中。其他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认知能力下降和阿尔茨海默病,并改善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阿司匹林还可以显着减缓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纤维化进程。

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关于阿司匹林的研究成果被揭示,它的潜在功效将会被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并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06:50 , Processed in 0.23211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