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6|回复: 0

潮汕左翼文化名人之中国进步电影先驱者蔡楚生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9-28 07: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填字游戏】欢迎继续收看《潮汕左翼文化名人》系列专题。前面提到,1930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随后,中国社会科学家、戏剧家、艺术家、教育家联盟等左翼文化团体以及电影、音乐团体等也相继成立。今天我们要说的主角是左翼电影运动中的“将军”蔡楚生。被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

【配音】蔡楚生的家乡位于汕头市潮南区通榆镇吉星村。蔡楚生1906年1月12日出生于上海,6岁那年,家人送他回老家上小学。蔡楚生12岁时,家人送他到汕头市一家商店当学徒。 1925年,19岁的蔡楚生在五三十运动影响下加入汕头店主工会。他非常喜欢喜剧,组织了“金叶白话剧社”。次年,他创办了“汕头金业电影制作公司”,拍摄了搞笑短片《运气不好》。

【同步声音】汕头市电影行业协会秘书长林泽群:

这里是蔡楚生拜师的地方,现在辟为“蔡楚生与潮州电影名人历史博物馆”。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蔡楚生早在学徒时期就开始从事剧本创作,他的艺术造诣此时就开始显现。

【配音】1927年,21岁的蔡楚生告别家乡,怀揣梦想移居上海。他最初在一家小型电影公司当群众演员。一次偶然的机会,蔡楚生结识了我国早期电影艺术行业的先驱明星电影公司著名编剧、导演郑正秋。从此,他走上了电影艺术创作的道路。

【同步声音】汕头市电影行业协会秘书长林泽群:

郑正秋是中国电影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电影之父”。他也是潮汕人。郑正秋对蔡楚生的支持一开始可能是出于与老乡的友谊,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最重要的是蔡楚生本人有从事电影艺术创作的天赋和能力。

【配音】明星电影公司是当时上海最大的电影公司。蔡楚生经郑正秋推荐正式加入公司。 1929年开始,蔡楚生以副导演的身份协助郑正秋拍摄了《战场上的小同胞》、《梦断屋》、《桃花湖》、《红泪影》等6部电影。 ”。在拍摄过程中,蔡楚生的导演能力也日益成熟。 1932年,蔡楚生正式独立执导并执导了自己的处女作《江南之春》。影片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和包办婚姻对人类美好情感的窒息,表达了青年男女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填字游戏】蔡楚生接连自导自演《南国之春》《粉红梦》后,他的同事、共产党员聂耳发文批评其创作方向。蔡楚生前来求教,两人敞开心扉,融洽交谈,心结很快就化解了。在聂耳等左翼文化人士的帮助和启发下,蔡楚生开始将镜头聚焦于民生和社会现实,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电影作品。聂耳在他的许多重要作品中也为音乐创作做出了贡献。

【配音】1933年,蔡楚生创作了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电影《城市的早晨》。影片用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下层贫民的痛苦生活,热情歌颂了劳动人民的纯洁品格和不屈力量,展现了男女主角的美好未来。这也是蔡楚生在左翼电影运动初期的代表作。

【同步声音】汕头市电影行业协会秘书长林泽群:

《城市的早晨》上映后,影片被送往意大利首都罗马,并参加了在那里举办的电影纪念展,让国际社会对中国电影事业和中国人有了一定的了解。社会。可以说,《城市的早晨》是第一部走出国门的中国电影。

【配音】《城市的早晨》让蔡楚生一夜成名。此后,他致力于《渔光歌》的创作。影片通过一个渔民家庭破产、漂泊、死亡的悲惨经历,反映了中国渔民在军阀混战、渔业资本家压迫和帝国主义经济掠夺影响下的灾难性生活。该片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真实感人的艺术魅力轰动了当时的中国电影界。影片上映后,影片票房数字暴涨,连续上映84天,创下了当时中国电影界的最高票房纪录。 1935年2月20日,苏联在首都莫斯科举办“国际电影展”。 《渔灯》作为中国参展作品,荣获莫斯科电影节“荣誉奖”。成为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中国电影。蔡楚生也成为第一位享誉世界电影界的中国导演。

【同步声音】汕头市电影行业协会秘书长林泽群:

《渔灯》和《都市的早晨》,这两部电影基本决定了蔡楚生后续的创作风格。蔡楚生的电影有思想内涵、好看、卖得好。那个时候,他大概是电影界唯一的一个人了。

【配音】1937年抗战爆发后,蔡楚生在上海、香港致力于抗战影片的编剧和导演。先后执导了《血溅宝山城》、《游击队进行曲》、《海岛天堂》、《前方一英里》等影片。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蔡楚生移居桂林、重庆。经党组织安排,他加入了重庆市共产党领导的文艺团体。抗战胜利后,蔡楚生与杨汉声、石东山等接受周恩来同志的指示,回到上海建立进步电影基地。 1946年6月,与郑君里、孟君谋等人组成“联华电影艺术社”,不久并入“昆仑影业公司”,成为他领导的进步电影运动最重要的阵地。抗日战争后的党。



【配音】1947年,蔡楚生自编自导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一部他历时三年才创作成功的电影。从创作的角度来看,蔡楚生选择了一个特定的家庭作为载体来表达和描述中国抗战前后的历史进程,并通过这个家庭的坎坷来浓缩和聚集社会的巨大变迁。影片社会背景广阔,事件众多,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时间跨度大,但脉络清晰,始末呼应默契,时空变化不留痕迹。 《春水向东流》不仅继承了《玉光曲》等电影丰富、富有感染力的电影语言运用,还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如章回小说和戏曲的情节发展手法,展现了艺术的成熟和精湛。风格。

【配音】影片分为《八年礼拜》和《黎明前后》两部分,时长七个多小时。该片在上海首映时历时三个月,观影人数达71万人次。它创下了电影《余光曲》以来的最高票房纪录,也创下了中国电影问世以来国产电影的最高上座率纪录。这只是在上海。首映引起轰动,在香港和美国上映时也获得好评。

【填字游戏】新中国成立后,《一江春水向东流》仍然是最受观众喜爱的电影。后来,该片被剪辑成三个小时,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放映了30年。长年累月。

【配音】1949年1月,北平解放。 5月,蔡楚生接到中共中央的通知。他满心欢喜,从香港乘船到天津,北上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此后定居北京,历任中央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电影局副局长、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等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代表。

【配音】1956年4月,蔡楚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将全部心血奉献给了新中国的电影事业,为推动电影创作、培养电影队伍、增进与各国电影工作者的友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身为中国电影界的领军人物,但蔡楚生的心始终是对电影创作毕生的热情。 1962年,蔡楚生与著名作家陈残云、著名电影导演王惟一共同创作了电影《南海潮》,反映了渔村人民三十多年来的革命斗争史。大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南海潮》以其深厚的社会内容和民族、大众的风格特征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成为当时最畅销的影片之一。

【填字游戏】1968年7月15日,蔡楚生因病去世,享年62岁。蔡楚生在艺术上始终坚持电影的中国化、民族化方向,着力探索电影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开创了中国电影艺术的主流风格。正是在蔡楚生等进步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电影形成了现实主义、民族化的主流艺术风格。蔡楚生不愧被称为“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

【记者】杨童 孟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06:59 , Processed in 0.08808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