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2|回复: 0

镇发展高效农业:面积近 2.8 万亩,大户带动典型培植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9-28 21: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该镇围绕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主题,大力发展现代种植业、养殖业。截至2008年底,全镇高效农业面积近2.8万亩。包括高效蔬菜面积近15000亩,其中钢架蔬菜大棚3000亩,大户近400户;高效养殖面积13000亩,其中虾蟹养殖面积5000亩,大户100余户;新增生猪2000头,存栏家禽50万只,育肥牛100余头,大户30余户。我们的做法是:一、注重推广大户、种植模式,发展高效农业。我镇在发展高效农业过程中,高度重视培育有技术、有资金、有市场的外来种植养殖大户特别是种植养殖大户作为“样板”,使之成为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动力。农业。 2008年,我们引进了淮安市青浦黄马辣椒营销协会的大老板王振华,并给了他足够的优惠政策,即提供55个钢架大棚免费种植两年,还提供配套的田间基础设施、生活设施等。地方、劳工组织和公共安全。帮助和服务。通过外来大户手把手传授、与外来大户合作,周边农民能够快速掌握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并转化为发展高效农业的实际行动。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发展高效农业投入。高效农业产量高、效益高,但一次性投入较大。为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我镇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完善高效农业投入机制,保障农业高效发展的资金需求。

一是资金支持。通过申请项目,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二是贷款支持。对发展蔬菜大棚、高效规模养殖的大户提供小额贷款支持;三是部门支持。为获得上级扶贫单位的财政支持,挂宝花园村市地税局将为每户新建温室的农户提供2000元补贴,缓解高效农业建设的资金压力。三、坚持市场导向,拓展高效农业发展空间。发展高效农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没有市场,发展高效农业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是扩大规模,占领市场。规模化生产是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前提和基础。我镇始终把种植规模作为发展高效农业的重中之重。目前已建立蛤蜊滩、沿江1万亩大白菜生产基地、有机草莓种植示范基地、沿蛤河800亩高效蔬菜钢制大棚生产基地、300亩龙虾生产基地达州养殖基地、黄冈羊嘴温氏生猪养殖基地、黄冈育肥牛养殖基地等。二是搞活流通,建设市场。在青岛、上海、南京、无锡等大中城市设立了10多个直销窗口。许多农产品在县级以上超市直接销售。 2006年,大白菜首次出口韩国;通过招商引资,中国建设大龙虾市场,用市场支撑和带动高效农业发展。三是发展中介机构,拓展市场。我镇历来注重农民代理队伍的发展和培育。近年来,发展了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上的农民代理近百家,保证了全镇农产品能种、能销、能赢。

4、发展合作组织,流转土地,发展高效农业。为在发展高效农业过程中更好降低农民生产经营成本,增强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使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我镇从提高组织化程度入手加强农民合作社建设,加快合作社建设。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截至2008年底,我镇已注册了盱眙县XX蔬菜专业合作社、盱眙县荣润生猪养殖协会等以村干部和能人为首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26个。我镇还积极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把农民增收的“绊脚石”变成“助推器”。截至2008年底,累计流转土地2000亩,保证了高效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同时,切实提供土地流转需求信息、政策咨询服务、冲突解决、合同签订服务,建立流转台账,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侵害,保障现代高效农业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矛盾,形势严峻。首先,我国农业正面临从计划经济时代物质匮乏、农产品不愁销路,向生产过剩、价格下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经济的转变。农业生产存在“高投入、低收入”、“增产不增收”、“种多产、种剩”的矛盾,农业生产举步维艰、无利可图。 。农民们望着田地叹口气,不知所措:以前种地很难。其次,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业面临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冲击。



一旦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我国粮油、棉花的价格将会大幅下跌。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主要农作物(如玉米、小麦、大豆)价格比国际市场平均高出30%。加入世贸组织后,一旦现有关税壁垒被打破,国外农产品就会大举进军,从而对我国农产品市场产生冲击。发达国家的农业已实现集体化、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但我国农业基本停留在传统的各户分散经营,远远落后于时代步伐。这使我们如何与其他国家竞争?在此形势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成为有关专家和有识之士讨论的话题。只有让农民从农业生产中受益,让农业经济主体从农业发展中获得更好的效益,我国农业才能快速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农业增效呢?一、科学技术是高效农业的基础。同等条件(价格、产量、品种)下,优质高产才能实现高效益。因为,一般情况下,优质产品总是比劣质产品卖得更高,而亩产高的田总是比产量低的田更赚钱。要实现优质高产,必须采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化肥的开发和使用使农作物产量成倍增加;良种的培育和推广也使农作物产量显着提高。养殖业的生猪养殖新技术不仅大大缩短了饲养周期,而且增重与饲料消耗之比降低至1:3.06以下,瘦肉率也显着提高。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高达36%以上。

农业领域因优质高产而获得的效益,实际上就是科技成果。没有农业科技,就没有优质高产。效率有什么意义?因此,我们在发展高效农业的同时,必须采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尽管如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存在另一种现象:增产不增收。例如,1994年底至1995年初的生猪市场情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994年下半年生猪价格的大幅上涨,使一些农民看到养猪有利可图,于是投入巨资,采用先进的快速养猪方法,大力发展生猪生产。然而,当他们养猪成功后,生猪价格从最高价每公斤9.00元左右下降到每公斤5.00元左右。导致记账效率极低,有的甚至赔钱。看来,单纯依靠单一的农业科技并不是万无一失的高效率策略。农业科技只能作为高效农业的基础而存在。那么,如何解决“增产不增收”的矛盾,实现更好的效益呢? 2、围绕市场发展农业生产可取得丰硕成果。 “增产不增收”现象是市场供需失衡造成的。是市场经济中某种商品因供给过剩而价格下跌、效率下降的现象。要正本清源,解决这个矛盾,必须面向市场,立足市场,观察市场,走进市场,研究市场,探索市场基本规律,收集市场信息,并围绕市场撰写文章。市场缺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效率高了,开发什么就开发什么。

只有这样,我们开发的农副产品才能摆脱“种的就是种的,养的就是剩下的”的困境,达到“种的是啥”的高效状态。好卖,养的受欢迎”。只有这样,“增产不增收”的矛盾才能得到有效解决。然而,市场在不断变化,没有任何高效的产品或模式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通讯尤为便利。一条有价值的市场信息会被众多企业收集和利用,必然形成竞争发展局面。这些市场信息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失去活力,高效率就会变成低效率。那么,我们如何保持生产力呢? 3、科学预测是高效农业的生命。要想保持高效、强劲的活力,就必须在研究市场、掌握市场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利用市场信息,对市场发展趋势、效率趋势做出科学预测。选择高效率阶段,避开低效率阶段,扬长避短,抢占先机。迈出第一步,好处将无穷无尽。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中药材市场的周期性规律,利用中药材市场信息,在中药材市场由低谷向高潮的过渡阶段,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药材。在产出方面,我们可以做到高效率。然而,预测毕竟不是现实。有些事情的发展有时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决定了市场预测的风险。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改革者的精神和冒险家的精神。只要我们有勇气和知识,不怕风险,研究市场中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就可以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决策。



我们才能保持高效的活力,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4、效率是市场预测与农业科技的完美结合。当我们在市场上做文章时,有时会出现一种现象:我们生产的产品有销路,市场有前途,但产量或质量却上不去。结果呢?效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原因是我没有把市场信息和农业科技结合起来。我注重市场信息,忽视了农业科技成果。看来,要想更好地实现高效,就必须将市场预测与农业科技结合起来。只有将良好的市场条件与能够实现优质高产的农业科技相结合,才能达到效益的美妙状态。 。只有高效农业才能发挥应有的威力。 5、“工业化”是高效农业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农业仍然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在安徽凤阳流行后,迅速传遍全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这种模式发挥了巨大威力,为我国农业发展、农副产品收入增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这种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农业生产中的“种多了,养啥就有剩”、“增产不增收”等现象就表明了这一点。他让我国农民面对广阔的市场不知所措。他们望着田野感叹:没有市场,就盼市场;没有市场,就盼市场;没有市场,就盼市场。如果有市场,他们就害怕市场。

毫无疑问,仅仅依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单一模式,不可能实现高效农业所要求的市场与技术相结合、规模化经营、整体效益的目标。由于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达到利用农业技术和市场经济规律发展农业生产的水平是不现实的。针对我国农业的这一现状,一些有识之士正在努力探索和追求我国农业的发展。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我国农业高速发展道路。其中,农业生产“产业化”日益发挥出巨大威力。展现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工业化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化、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艾云航将工业化的形态概括为:企业带动、市场带动、企业集团、技术带动、协会联合。近年来各地涌现的“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经营就是其具体表现。这些企业集信息、技术、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建立生产基地,提供农药、化肥、良种、技术等配套服务。农民按照合同生产、销售,企业按照合同收购产品并向市场销售。合理分配各环节利益。风险由企业和农户共同分担。这种形式突破了所有制的界限,连接了国有、集体、个体工商户,突破了行政区域的界限,连接了县内外、省内乃至国内外的企业;突破行业隶属界限,连接农民、工商业结合;连接农民、企业、市场和技术。

这促进了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产业结构合理调整,促进城乡优势互补、利益互补。毫无疑问,农业生产“工业化”有利于高效农业的发展,是发展高效农业的必由之路。因为农业生产“工业化”有利于深化城乡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将分散的农民家庭经营与统一的大市场需求联系起来,解决“种的多产,养的余”的问题,有利于解决小规模经营与使用的矛盾科技兴农,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利于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实现城乡、贸易、工农业优势互补,有利于发展集约化经营,提高规模经济。我们发展农业生产产业化时,最好聘请市场专家作为顾问,聘请科技人员作为指导。需要看到的是,规模化经营总体效益高,但风险也高。一旦失败,将对农民造成严重伤害。市场专家和科技人员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比普通人更全面、更系统、更具有原创性。因此,我们发展高效农业,必须聘请市场专家作为顾问,聘请科技人员作为指导,提高发展高效农业的水平。六、人才是高效农业发展的基础。人是万物的灵魂。一些专业农业科技人才、信息人才、市场研究人才和带头人是农业高效发展的基础。市场信息的收集利用、市场基本规律的研究、市场行情的预测、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都是由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来决策、实施、实施、研究、完成的。 。很难想象一个外行人能够完成这些复杂、艰巨、艰巨的任务。可以说,没有这些专业的农业开发人才,高效农业只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和发现这方面的人才,赋予他们重要的责任,让他们有用武之地,让他们在农业高效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奋斗。人才关系高效农业的成败,是高效农业发展的基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11:09 , Processed in 0.2185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