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24|回复: 0

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9-14 17: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加强内部财务管控是企业深化改革、应对WTO挑战和公司治理的客观要求,必须从财务组织结构、全面预算硬约束机制、风险防范意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财务管控。

[关键词] 企业;内部财务管控;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企业改革“三年两个目标”基本实现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内部财务管控,促进管理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高,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对加入WTO后国际竞争的挑战,已成为新形势下企业改革发展的紧迫任务。

1、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控意义重大

第一,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控是深化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以来,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从我省目前的情况看,各级政府普遍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大多数国有企业实行了公司制改革,一些优势企业相继组建了跨地区、跨行业、跨界的大型企业集团。随着企业改革形势的发展,原来适应单厂制、以成本控制为中心的传统财务管理体制和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原来单纯依靠经营者个人素质的管控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庞大集团的管理要求。有的企业,内部财务管控工作从来没有被放在重要位置。外部环境宽松时,就忽视内部财务管控;外部环境严峻时,抓内部财务管控就起不到多大作用。加强内部财务管控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大量的事实一再证明,每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内部财务管控机制;相反,失败企业的内部财务管控往往比较滞后,甚至一片混乱。因此,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都需要创新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部财务管控,以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取代传统的个人决策模式,实行分级授权,科学决策,提高决策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控是应对国际挑战的迫切需要。我国已加入WTO,企业面临着空前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从世界范围看,工业国家之间的竞争已逐步由技术竞争、资本竞争转向管理竞争。重视和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控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特别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管理已逐步呈现财务化趋势。但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加入WTO后,我国的企业管理必须与国际接轨,必须尽快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必须以加强内部财务管控为重点,全面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差距,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

第三,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控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内在要求。现代企业制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但是,由于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追求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一些经营者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不惜用各种手段损害所有者的权益。比如,有的企业经营者和关键管理人员携巨额公款外逃,到国外办理“投资移民”;有的挪用公款赌博,将巨额资金转移到国外赌博;有的用公款炒股,利用巨额资金在资本市场买卖股票,谋取私利;有的利用重组、改制、拍卖、租赁等机会中饱私囊;有的在采购、销售、投资、工程项目等业务中收受巨额回扣。这些现象几乎都是内部控制薄弱、财务管理不严造成的。为堵塞漏洞、消除隐患,新形势下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内部财务管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运用内部约束、授权管理、不相容岗位分离、岗位轮换、回避等有效措施,加强约束和监督。

第四,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控是落实企业领导人法律责任的必然选择。当前,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问题还比较严重。8月底,财政部发布了第6号《关于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的公告》,在对159家企业和为其出具审计报告的117家会计师事务所的检查中,发现虚假资产432.3亿元、虚假负债341.5亿元。主要原因是不少企业存在虚假会计信息,甚至虚报利润、虚减负债或伪造会计报表等问题。16家企业、13家会计师事务所、21名注册会计师的42名负责人被财政部和司法机关严肃处理。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强化企业领导人的法律意识,新《会计法》规定了“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明确了单位领导人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这个法律责任是非常严肃的,企业领导人如何才能担负起这样的法律责任呢?关键应该着重抓两点:第一,加强自身学习,掌握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第二,建立完善、严格的企业内部财务管控制度和机制,用制度和机制来保证公司经济运行的合法性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财务管控

内部财务管控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各企业应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形成以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础的全员、全流程、全方位的管控网络,做好资金流、物质流、信息流的控制和管理,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提高经济效益。每个企业的情况不一样,具体措施需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但基本要求和一般规律是相通的。我们认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理顺财务组织结构。企业能否很好地控制各项经济活动,关键在于其组织是否有效。企业的组织结构既是发展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内部条件和财务战略,确定其适当的组织体系,以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减少内耗和组织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生产经营特点和地域分布,确定是统一集中控制还是适度分散管理?建立立体组织结构还是扁平组织结构?按照管理控制成本与效率相匹配的原则确定合理的组织结构,进行科学分工、严格岗位设置和严格授权管理,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做到“集中有理、分权有序、授权有规矩、用权有节制”,确保内部财务管控有效运行。

二要强化全面预算硬约束机制。良好的企业预算制度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体现;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所产生的管理效益是检验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业务,而是企业的一项综合性、全方位的管理。从国际惯例看,预算指标在现代企业中被视为强有力的硬约束指标。西方先进企业在衡量、分析各项财务指标完成程度时,不是与“去年同期”相比,而是与“预算指标”相比,看增加了多少、减少了多少,因为预算指标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经过衡量、论证、汇总而成的,是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和实施管控、考核、奖惩的科学依据。鉴于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执行的强制性约束、以及奖惩激励机制,实施之后,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三是要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无处不在,大量企业倒闭就是因为财务风险控制不当。因此,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控机制,通过对筹资、重大投资、营运资金、偿债、资产损失、税务支出等关键环节的控制制度,加强风险预警和识别,及时评估、防范、控制和分散财务风险,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努力化解财务风险或将损失降到最低。

第四,要建立健全考核与奖惩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以全面经济核算为基础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以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为基础的综合奖惩机制。对于企业董事长、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实行经营风险抵押制、年薪制或股票期权制等方式建立奖惩机制;对于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调整薪酬、岗位等方式建立奖惩机制;对于普通员工,可以通过建立薪酬奖励、全员持股制等方式完善奖惩机制。为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管控制度的落实,应设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并及时将绩效考核情况反馈给奖惩决策执行部门,作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五,要实现内部财务控制与管理信息化。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国际上,大型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是高度集中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母公司可以随时掌握和监控遍布全球的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这种管控能力实际上应该是公司规模化、集团化、跨国经营的基本前提。我国大公司、企业集团应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借鉴跨国公司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先进经验,全面实现内部财务管控的信息化。特别是要重视和培养高层管理者的信息观念,深刻认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改革、内部控制创新的关系,广泛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软件系统和会计信息电算化系统,大力推进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内部财务管控中的充分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09:21 , Processed in 0.19222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